一部讲述大明城墙建造故事的小说,一幅描绘明初社会百态的历史画卷,长篇小说《大明城垣》出版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3-28 18:52:20

“明城墙是南京一张独特的名片,人们习惯用山水城林来概括南京的城市风景特色。其中,城就是明城墙,明城墙已经融入了南京市民的生活。”近日,由南京作家陈正荣创作的、讲述南京大明城垣建造故事的长篇小说《大明城垣》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8日下午,《大明城垣》首发式在南京新华书店举行。

朱元璋决定在南京建都后,用了二十多年,建造了四重城垣,其中京城城墙长达35.3公里,规模堪称世界第一。六百多年过去了,南京城墙依然十分坚固,成为南京山水城林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小说从现代开始写起,考古学家在南京城墙中发现一块很特别的明代城砖,上面有男女两个手印,十六个字——“袁水汤汤,窑火旺旺。我手妹手,日月共长”。考古学家根据城砖上的铭文找到了制作这块城砖的窑匠故乡——江西宜春县月亮湾,由此揭开了一段尘封六百年的故事。小说写了窑匠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汤和七、汤丙、汤满是一家祖孙三代人,他们烧砖技艺精湛,汤丙、汤满父子俩先后参加了凤阳城、南京城的筑城,历尽艰辛,汤满因为烧出质地坚硬的“白玉砖”,受到朱元璋的嘉奖。可是,汤满无意做官,只愿做匠人。汤满与大户人家小姐明月的爱情故事,一波三折,终成眷属。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为明代初年,作者从历史的细微处入手,精心绘制了一幅明初南京城的习俗画卷。关于南京城墙的很多传说,都被作者巧妙地织进小说的画卷中。小说中的人物汤和七、汤丙、汤满、铁柱、李黑、刘顺一、黄牛四……都是取自南京城墙砖上的名字,作者有意让这些匠人在小说中复活,以纪念那些参加明城墙建设的匠人。小说不仅表现了古代匠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还讴歌了始终如一的爱情。

为了写作《大明城垣》这部小说,陈正荣研读了大量关于明城墙、明史、明宫殿建筑、砖瓦烧制技术方面的著作,还到砖瓦厂蹲点,体验烧砖匠人们的生活,考察古窑遗址,广泛收集民间故事,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这部37万字的长篇小说。

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振羽认为,这部小说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艺术的想象,故事一波三折,人物的形象鲜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小说。

明城墙研究专家朱明娥认为,南京城墙有很多研究人员,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影响的文艺作品来表现城墙,陈正荣的这部《大明城垣》是反映城墙的力作。他对明代历史、南京城墙颇有研究,写来很真实,目前正在联合国内8个城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部小说的出版对南京城墙无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介作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丁皓宇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