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 昆山市委书记吴新明:牢记谆谆嘱托 扛起探路使命 奋力走在前列
来源:北京西路瞭望
2021-04-10 22:33:20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两个五年”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江苏,要求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这也为昆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早在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 。2019年2月,省委省政府将昆山列为全省6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2020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上,省委娄勤俭书记强调,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迈好现代化新征程第一步,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果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昆山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全力探索一条以“强富美高”为鲜明标识的现代化路径,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前列。

全省2020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  肖勇摄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让“经济强”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稳固基础

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只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昆山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向创新要动力,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在高平台上行稳致远。

202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77亿元、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8亿元、增长5.1%;规上工业产值突破9000亿元、增长7%,工业总产值历史性迈上万亿元新台阶。今年一季度,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20亿元、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亿元、增长20%。

2021昆山跨国公司视频连线活动

强化企业服务优存量。全面打响“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28+16”新政,推出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1311”服务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昆山成为全国首个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的县级市。大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6524”改革,推动更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今年一季度,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增长20%,其中工业投资46亿元、增长20%;规上工业产值2290亿元、增长50%;进出口总额210亿美元、增长33%。

加大招商引资强增量。面向欧美日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等开展洽谈合作,加快重大项目引进储备,以优质增量的持续引入推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成功引进星巴克、迈胜、中建七局、恒力等行业龙头项目,李克强总理就昆山引进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亲自致贺信。2020年,引进注册资本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23个、超亿元内资项目75个;新增上市企业8家;新增实际使用外资10.5亿美元,逆势增长40%,创五年来新高。今年一季度,新增实际使用外资6亿美元、增长21%。今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全市累计上市挂牌企业达126家。

加快创新驱动促转型。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000家。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启动首批总投资330亿元的53个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力争今年改造1000项以上、3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高效运营国家超算昆山中心,加快建设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推出祖冲之科技攻关计划2.0版,新设立13个“校地企”重大创新平台,累计完成重大技术攻关330项。实施“人才科创新政4.0版”,发布科创园区载体“双招双引”热力图,实现签约项目数107个、双创博士数177人、投资总额118亿元“三个超一百”。

昆山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

深化改革开放增活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主动对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探索沪昆同城化路径,悉心打造虹桥商务区配套合作区,发布实施示范区协调发展区一体化规划。巩固对台合作优势,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国务院批复同意试验区范围扩大至全市,《试验区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正式实施,123条部省际联席会议政策举措加快落地,昆山金改区正式获批。入选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创新设立对接东盟货物贸易跨境平台,加快智慧综保区建设,率先实施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首创海关“两段准入”信息化监管试点。

坚持“人民至上”

让“百姓富”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直观感受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昆山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实现共同富裕上率先探索,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十三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持续跑赢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87:1,远低于2.56:1的全国平均水平。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把优化公共服务作为最大普惠,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80%左右。深化集团化办学,推行学校建设“六个优先”,“十三五”期间新改扩建学校85个、新增学位6.8万个,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加快东、西部医疗中心和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创成2所三甲医院。建设市级护理院和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居家养老,开展养老综合体建设试点。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新实施“红黑榜”考核激励机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因地制宜、分层分类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康居乡村从“盆景”变为“风景”,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个、苏州市三星级康居乡村216个。

昆山张浦镇金华村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打出蓝盾护航、列规增收、群租厂房综合治理、工业小区改造升级“组合拳”,打造“智慧安监”平台,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实施综治网格和警务网格“双网融合”,拓展“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高标准建设“城市大脑”。2020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17%,创历史新高。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让“环境美”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靓丽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昆山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充分学习雄安经验,邀请雄安新区规划设计团队为昆山城市发展把脉问诊,在提升城市空间格局和功能品质上持续发力。高质量编制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11条绿色生态廊道、6个郊野公园、4片生态区,推动水网、路网、绿网“三网融合”,确保全市受保护蓝绿空间在50%以上。落实“减量发展”,大力推进“三优三保”,加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累计淘汰低端低效产能983家,腾出发展空间2万余亩。

昆山淀山湖

深化美丽昆山建设。全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每年排出“百项生态文明实事工程”,近5年全社会环保投入年均超百亿元。大力开展“263”专项行动,整治“散乱污”企业8496家,关停并转化工企业118家,基本消除劣V类水质河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3.3%,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五区一线”建设,打造标志性“城市客厅”。实施交通体系提升三年建设计划,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大力推动城市更新、优化城市管理,新改建农贸市场70家、公共厕所890余座、公交候车亭1226座,改造老旧小区176个,中华北村改造获评“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投收运处”体系,“三定一督”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达100%。

江南平安里安置小区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让“社会文明程度高”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鲜明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昆山始终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弘扬文明新风,繁荣文化事业,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聚焦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倍增,着力建设一批群众喜爱的文化消费场所、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文化产业和文化生态。做强昆山旅游度假区,布局建设一批高端酒店、精品民宿、旅游路线,推动一日游向多日游、观光游向深度游、景点游向全域游转变。

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持续擦亮昆曲和顾炎武两张文化“金名片”,实施“昆曲+”工程,制定昆曲发展五年规划,打造昆曲特色小镇,成立昆曲发展基金会,连续三年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设立“昆山市顾炎武日”。高标准规划建设文博中心、传媒大厦等重大项目,实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14家单位入选省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十百千”示范工程单位。

昆山“市民文明十二条”3.0版“热心公益讲奉献”专项行动启动

倡导社会文明新风。高分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级试点建设,创新推出昆山市民“文明十二条”,深入推进新昆山人市情教育暨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打响“家在昆山·文明有我”品牌。创成全国文明镇2个、文明村3个、文明单位2个,周市镇市北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作者吴新明为昆山市委书记)

供图 昆山市委宣传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