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景区充电宝1小时10元”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阅读量高达1.4亿,6100多人参与讨论。这已经不是共享充电宝第一次上热搜,3月,“共享充电宝又集体涨价了”“共享充电宝每小时从1元涨至4元”接连登榜,分别获得1.8亿和2.6亿的阅读量。不少消费者反映,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悄悄涨价。从最初的前半小时免费,到现在平均每小时3-4元,甚至在部分景区达到10元/小时的高价……面对共享充电宝一轮轮涨价,你还愿意租借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灿
记者探访:各品牌收费2-4元/小时不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商场和写字楼附近探访,观察发现,一个商场里单一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就多达十几个,不同品牌的充电宝将地图占据得密密麻麻。
记者挨个查看了商场里几个品牌的充电宝,最便宜的是2元/小时,封顶20元/天,但数量较少。分布较多的品牌中,有的价格是3元/小时,前5分钟免费,24小时需交费30元;有的品牌4元/小时,每24小时40元封顶,总封顶99元。这些品牌的充电宝一般都适配多种手机型号,包括苹果、安卓、Type-C三种数据线,免费时长在2至5分钟不等,利用微信支付分或支付宝信用分可以免押金租借。
而记者发现,在不同的位置,同一品牌的共享充电宝价格也有些许不同。或是因合作或协议原因,某品牌充电宝在商场租借价格是4元/小时,每24小时40元封顶;而在相距600米左右的连锁便利店中,其收费3元/小时,每24小时20元封顶。此前,有媒体报道,杭州某景区附近的充电宝使用价格达到10元/小时;在酒吧等人员众多的地方,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也比其他地方更贵。
价格上涨:定价由何而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发现,打开几大共享充电宝品牌的小程序时,都会出现“代理充电宝”的推广广告。有品牌打出“低风险、高回报、稳收益”的口号,代理该品牌充电宝可获得诸多好处:提高活跃客源流量;24小时赚收益;代理商分利高可达100%;首月30日即享回本扶持保障。有品牌打出“有机会年赚两万”“设备收入最高90%归合作商”等口号吸引合作方。
有媒体此前进行的调查显示,共享充电宝的定价由商户和企业共同制定。共享充电宝企业可以根据商户提出的要求,来调高或者调低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的使用价格。相同地区不同场所的使用价格差异主要是因为入场费和分成费不同而造成的。怪兽充电招股书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直营点位合作商户的分成在50%到70%左右,而地区加盟的合作伙伴分成比例则在75%到90%。
记者也询问了某共享充电宝合作商户,关于为何涨价的问题,得到的回应是“品牌定的价”。在问到分成问题时,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
用户反应:希望有更好的体验
在共享充电宝涨价的相关新闻多次冲上微博热搜后,有多位网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网友认为共享充电宝涨价的底层逻辑是大多数人出门不愿意随身带充电宝了;建议出门还是自己带,方便省钱。也有网友表示,这是市场环境下的正常商业行为,“前期铺开的时候肯定价格低,后来涨价不用就是了。”但“如果市场不买账,按照这个价格看似在割韭菜,最后恐怕会把自己也割掉。”
市民周女士曾多次使用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最开始的价格是前半小时免费,后来变成2元/小时,逐渐涨到3-4元/小时。在受访过程中,她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要是共享充电宝按照充电量收费就好了,有的时候充2个小时零5分就会按3个小时收费;而且很多时候,手机充两三个小时就充满了,我们并不能及时归还,这个时候就还会继续扣费。另外,是否能在扫码租借的小程序里设置,充电完毕延迟归还按钮,可根据信用等级设置延迟归还期限。”
营收增长:领域内掀起资本大战
目前国内共享充电宝市场以“三电一兽”(街电、小电、来电、怪兽)为主导,还有搜电、美团充电宝等众多品牌。共享充电宝使用价格上涨的同时,企业营收也日益增长。据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怪兽充电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223亿元和28.09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66亿元和7540万元。其中2020年移动设备收费业务收入占比96.52%。
共享充电宝领域也掀起一轮资本大战,几家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接连做出大动作。4月1日,怪兽充电在美股上市,截至4月12日收盘,市值约为20亿美元。小电科技在去年4月完成了第5轮融资,有媒体报道称其最快本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另外,4月1日晚间,街电公告称与搜电正式合并,双方将共同组建全新的集团公司。来电科技日前也揭开了战略调整的面纱,从深圳下沉到金华浦江,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市场规模为9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8年将增长至1063亿元人民币,2020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36.2%。
路在何方:依旧存在想象空间
南京邮电大学教师、经济学博士张驰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共享充电宝涨价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企业的盈利需要。在共享充电宝出现初期,各家企业可以不计成本,以较低的价格迅速抢占市场。而当市场竞争到达一定阶段,市场份额被少数几家企业瓜分时,涨价就成为了企业后续持续发展的需要,毕竟,公司需要盈利才能生存。目前,在手机的电池容量没有办法进行大范围突破的前提下,共享充电宝对于外出人士,更多的是一种刚需。“个人认为涨价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什么太大影响,相反,可以看到,目前这几大企业,有的已经上市、也有的积极筹备上市。这说明,刚需、高频、标准化程度高的共享充电宝赛道,显然已被验证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认为,2020年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规模在90亿左右,未来具备较大成长空间。盈利模式单一使其长期不被看好,近期因涨价问题饱受诟病;另外也存在霸王条款、退款难等问题。因此,为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各充电宝公司的亟需构建新的增长路径,在数据、流量、场景上做深耕。基于海量用户和商户建立强大网络渠道,共享充电宝依旧存在想象空间。
校对 丁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