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琅小学生红色寻访,100个微视频献礼建党百年
2021-04-12 20:35:30

打卡红色地标,亲身感受祖国和家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琅琊路小学正式启动“礼赞100年·红色寻访”活动,面向全校同学征集100个红色微视频,鼓励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红色教育场所,真切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是为了那些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而设立的,为了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英雄事迹、敬仰他们的崇高品德,最重要的是传承他们的伟大精神。”4月5日,琅琊路小学三(4)中队的秦沐辰、郭丞轩、翟恩田等9名同学组成红星小队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丁香烈士,她牺牲时只有22岁,当时已经有了3个月的身孕。丁香丈夫去世后的骨灰就埋在他亲手种在雨花台的丁香树下,他们为革命事业付出了一切,我被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了。”秦沐辰向记者生动地讲述了丁香烈士的事迹,决心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建设祖国。

秦沐辰的爸爸秦先生向记者表示,随着参观的不断深入,他从孩子们的行为举止中发现了明显的变化:“他们的脚步、语气慢慢变轻了,表情也认真严肃起来,这就说明革命先烈的事迹让他们感到震撼,红色基因的种子也埋在了他们心里。”

四2班北极星小队的王滕静、吕元燮等同学来到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校园深处,寻访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同学们发现,当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参加革命而牺牲的谢远定等21位烈士都是20出头的天之骄子,是什么力量使得这些年轻人义无反顾投身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崇高事业中?通过采访南京大学档案馆编研部王雷主任,同学们了解到,正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使得我们中华民族英雄辈出,生生不息。同学们表示,英雄的事迹,强烈地激发了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必须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五(2)颜坤仪、廖可心等8位同学组成了春芽小队,他们的寻访之旅开始于一张在学校图书馆杂志上发现的永利铔厂老照片。这里是中华民族工业的代表性地标,在战争年代被日军占领,共产主义战士为保护民族工业用血肉之躯将永利铔厂夺回。“虽然硝烟弥漫的岁月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永利铔厂旧址可以不断提醒我们这片土地曾经的动荡不安,指引我们一直向前,争做新中国的小主人”,颜坤仪说。

而刘芊妙、王悉璇、王嘉牧等11名同学组成的琅琅丫丫小分队为了记录在金陵兵工厂旧址的寻访故事,特意提前写好了视频拍摄脚本,自己导演、自己出镜,拍摄了一部寻访微纪录片。“同学们,金陵兵工厂生产的一直都是当年中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抗战时,这里生产的新式枪炮的产量和质量均居当时全国之首,给前线输送大量轻重武器。”王嘉牧同学出镜说。在金陵兵工厂旧址,同学们被陈列的一件件武器吸引,围在武器周围,认真探索它们的沧桑和功绩。尤其是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在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在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令同学们敬佩。

除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和金陵兵工厂旧址,琅琊路小学的各个小分队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到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东南大学、永利铔厂旧址等165个红色基地进行寻访,从一张老照片、一块旧银元等老物件入手,亲身找寻建党历史的记忆。

记者了解到,琅琊路小学少工委在全校队员中开展“红色地标我打卡,红色精神我发扬”“100个红色微视频”征集活动,鼓励学生组建小队去寻访南京165个红色资源点,采用记录、采访、拍照等方式,制作成三分钟左右的寻访微视频,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朴素感情。

通讯员 张文宜 实习生  刘梦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视频剪辑 李浩铭

校对 丁皓宇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