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打脸高仿“白岩松”:都“白说”,没一个是我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4-14 16:36:19

4月13日晚,针对网上大量冒用“白岩松”名义的“高仿号”,白岩松本人出手打假:自己没有任何微博、微信、公众号。望周知,别上当!他还揭秘“高仿号”套路——先利用名号获流量,再“摇身一变”做电商生意!

靳东等明星被冒用,袁隆平也被蹭流量

此次白岩松在节目中严正打假,迅速登上热搜。记者在一些平台搜索“白岩松”,不少内容已经被清空。其实,深受“高仿号”困扰的还有靳东等人。此前,各大平台打击“假靳东”的消息不断传来,靳东为此还起诉了某短视频平台。“我相信,我会跟靳东结婚的。”一位年过六旬的阿姨称,靳东已经在某短视频平台对她全网表白,而她也表示愿意嫁给他。10月13日,靳东工作室发表声明称,靳东在该短视频平台未开设账号,将通过法律途径对该涉事账号追究相关责任。网友连带发现了“假刘恺威”“假刘德华”,甚至还有“假钟南山”......有媒体报道称,这样的“高仿号“骗术也在不断升级,甚至用上了“AI换脸”。

今年,袁隆平入驻抖音事件频繁上热搜。署名为 @袁隆平中华拓荒人。因为有官方认证,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是袁隆平院士开通的账号,一天时间,一条状态没发的账号涨粉近1600万。 新华社评论说,袁老忙于实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却被公司拿来蹭热点,利用人们对袁老的崇敬,对科学精神的崇尚去吸粉引流,合适吗?

“假明星”们一度在网络上泛滥和猖獗,很多人在相关新闻下留言评论称自己的家人也在短视频平台上对假“董卿”着迷、在直播间和“马云”聊天等等现象,“高仿号”们就活跃在身边,无孔不入。

“白岩松语录”原来全是“白说”

网友还记得,以前网上流传着许多“白岩松语录”。微博上曾出现过不少名字带有“岩松”的账号,包括“岩松经典语录”等,均在放送所谓的“岩松”语录。2013年初,白岩松就曾通过央视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其未在任何网络平台开微博,网上流传的一些借白岩松之口的言论,其实很多并非出自本人,在一些网络事件中热传的照片,也不是他本人。

央视新闻就曾专门替白岩松辟谣,“近日又有不少出自‘岩松’口之言论在微博上广泛流传。@央视新闻与白岩松核实并替其重申:白岩松未在任何网络平台上开微博,现传一些借岩松口之言论很多非出自本人。岩松称其不仅躺着中枪,行走坐卧都中枪,自己受伤无所谓,别人受骗才可怕。”不过,也有网友建议“老白开一个号吧,等这么久了,小尼他们都有。”

白岩松为什么不开微博呢?其实,他对说话这件事很谨慎,他曾在所著《白说》中提到,“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话说错了,自然在劫难逃;话没错,也有相关的群体带着不满冲你过来”;“思考可能无用,话语也许无知,就当为依然热血有梦的人敲一两下鼓,拨三两声弦”;“话多是件危险的事。然而,沉默更加危险”。

白岩松曾受访,就所谓的“白岩松语录”进行了一一辨认,鉴定结果是,网上流传的借白岩松之口的言论,有些并非出自他本人。例如,“有时候,觉得自己其实一无所有,仿佛被世界抛弃;有时候,明明自己身边很多朋友,却依然觉得孤单;有时候,走过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就想起一个人的脸;有时候,突然想哭,却难过得哭不出来;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觉得寂寞深入骨髓;有时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丢了。”对于这句话,白岩松明确表示:“没说过。我没这么文艺青年。”

在网上形形色色的“白岩松语录”中,白岩松时而很文青,时而很愤青,时而又俨然是个哲人。但这都是网友塑造出来的白岩松。

揭秘“高仿号”套路,先“圈粉”后“变现”

白岩松也揭秘“高仿号”套路——先利用名号获流量,再“摇身一变”做电商生意。早在几年前,微博和QQ上就曾出现过大量的名人高仿账号。由于微博不允许出现完全一样的2个账号名,这些高仿号们的“小心机”往往是在名字中增加小字符,但挂着和明星微博一样的头像、使用一样的简介,有的还在头像上加上大V符号,看起来还真是难辨真假。

这些高仿号通过发布视频动态实现“涨粉”后,再通过“直播”实现“变现”。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在直播间播放明星本人的视频或者影像资料,赚一点直播间打赏钱。或者是在直播间卖货,放上明星照片后,用机器人配音一段文案,热情地对进来直播间的观众示好,然后引导他们点击小黄车购买产品,包括微商产品、服装等等。

比如之前报道过的案例,高仿号“陈小春Fs”抖音粉丝达到37.2万,而陈小春认证的抖音账号也只有10.5万粉丝。其发布的15条内容,其中9条是与陈小春相关的搬运视频,还有6条游戏广告。该账号同时也开通商品橱窗,挂了4件商品,包括螺蛳粉、洗发水等。每条视频的评论区,都有很多粉丝把这个账号视作陈小春本人,真情实感地留言表达喜爱,以及对幸福的一家四口的羡慕和祝福。记者注意到,目前“陈小春Fs”已经被清空内容,粉丝数也几乎清零。

随着一轮轮的账号整治,高仿号的数量明显减少,经验积累也让不少网友能更快地发现高仿号的马脚,在网络进行提醒。2月22日正式施行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提到,恶意假冒、仿冒或者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属违规行为。此外,平台也存在监管不严以及为侵权行为提供传播渠道的责任。内容提供平台,也应该对内容的审核和管理有监管。而对于想要迅速积累流量的创作者和运营者来说,通过高仿号蹭明星热度获取一时流量或收益,面临的是平台加大监督和惩处力度,一不小心也会卷入侵权官司中,也是得不偿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