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朝鲜油画大家郑英华个展:锦绣河山的炫彩乐章
2021-04-15 15:13:29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朝艺术交流展

惟美无界“南图”九年—当代朝鲜油画精品展·南京图书馆展·九周年暨山河颂-朝鲜著名油画大家郑英华个展

展览日期:2021.4.15-2021.5.6(9:00-18:00 节假日不休)

展馆:南京图书馆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189号 南京图书馆东门负一楼展厅

锦绣河山的炫彩乐章

———当代朝鲜油画大家郑英华个展·序

包贵韬(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当代朝鲜油画,经由留日画家、越北画家的国际视野、经由前苏联油画、中国油画的横向交流,并经由领袖要求的民族化、朝鲜化进程,也包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由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艺术史层面的书写已经愈加清晰。就当代朝鲜油画艺术史而言,除去留日画家、越北画家群体 ,应该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第二代朝鲜油画家,代表了当前朝鲜油画的整体高度、风貌和价值。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朝鲜艺术家,既是当代朝鲜艺术的见证者,又是中坚力量。他们经历了二战后朝鲜建国的开元,也经历半岛战争的历史节点,他们接受艺术教育的时期是朝鲜艺术史最为特别的阶段。他们的老师要么是“越北画家”,要么大多留日归来。其国际视野是经由现代主义的“洗礼”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美术人才的培养工程,为朝鲜这个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国的第二代艺术家群体的成长,贡献巨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朝鲜艺术输出逐渐开始,他们最早作为代表朝鲜艺术价值的群体,正值盛年,作品也较早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近三十年的历程,他们的作品是朝鲜艺术国际化现场被识别为代表朝鲜艺术、亚洲艺术价值的关键部分,尤其在油画范畴,他们有过最好的师资和教育,见证了社会主义朝鲜艺术的发展。同时,也赶上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对写实油画的需求阶段,似乎在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他们都得到缪斯的格外关注。伴随着朝鲜艺术国际化继续加快进程,这一代朝鲜艺术家的研究也会逐渐深入,对他们作品的研判,当然不会局限于当代朝鲜美术史、更应该放到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亚洲艺术史中考量。

作为朝鲜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郑英华先生的创作是当代朝鲜油画的一座高峰。今天外界讨论朝鲜艺术,会研究艺术家如何受限于现实语境,从而难以体现艺术最可宝贵的自由毅志。其实,就当代朝鲜艺术而言,并不难发现艺术家创造力的充分体现。应该说,一九四八年以后的朝鲜,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以艺术之名发出个人之声或自由之声。但是,就当代朝鲜美术史而言。对一个艺术家的评价就需要全面和深入,就需要代表这个民族文化和智慧,就需要时代性和特殊性,从这个角度看,能够在当代朝鲜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艺术家并不多。而郑英华先生的油画创作,则最具代表性。

首先,郑英华先生创作不局限于意识形态诉求的简单表达,也即艺术与宣传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甚至去图解政治需要。他的创作一方面立足当代朝鲜山水文化的深度表达,将山水形貌的风景形态,表现为“民族志”“山河志”意义上的宏大主题。另一方面他刻意经典化一些朝鲜半岛山地文化的日常生活,包括对田园意味、隐逸文化、乡土社会等等场景的塑造与重现。他努力新建日常生活风景化的经典性和永恒性,尤其在对大山大河表现方向,更加关切如上两点。第二,郑英华先生的油画创作强调色彩的绝对个人化或情绪化,色彩不仅仅表现为对风景的观察,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和强调。由此,他的色彩美学主张,实际上是朝鲜印象主义谱系到当代朝鲜油画民族化实践的主要成果。一方面,他的创作不再简单受制于风景现场的左右,另一方面也深刻表达了艺术家对祖国山河之爱的个人审美取向。第三,郑英华先生是当代朝鲜艺术家中少有的既超越朝鲜现实语境,又在场当下朝鲜现实,同时在艺术创作上努力坚持自我表达的艺术家。这一点,在近二十几年的朝鲜输出中也得以证明。可以肯定的讲,所有重量级大型朝鲜艺术展,他的作品都作为当代朝鲜油画的代表性成就推介。同时他也是真正意义上被中国同行们认为是“当代朝鲜油画的代表性画家”。他作品的藏家,也几乎全部是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

晚年的郑英华先生的一部分作品与其一贯的色彩炽烈、激昂磅礴不同,似乎在回归一种沉静与简宁。仿佛艺术家一生为朝鲜半岛山河立传的工作告一段落,于是开始关切质朴生活的日常和平和。这一时期的作品与早年大山大水的表现不同,开始一些山水田园的感怀和寻常日子的细节陈述。作为色彩大师,郑英华晚近的作品开始出现单纯的色块儿,柔化的情绪调性。仿佛临近黄昏时分的大好河山,一切将步入安谧或祥和之中,仿佛色彩炽热的交响复归沉郁的纯粹。尽管仍旧热衷于大尺幅作品的创作,但画面开始简寥,笔触开始率意,色彩一如陈年普洱般澄澈,通透、内敛。应该说,晚年的郑英华的油画创作,代表了当代朝鲜油画艺术民族化最重要的成就必然载入史册。

校对 丁皓宇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