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东南方向约40多公里的地方,有个名字“古怪”的神秘村庄——波斯村(当地人习惯称为波斯庄)。这个中国唯一以波斯古国(今伊朗)命名的村庄,隶属于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村里生活着数十户波斯商人的后裔,他们的姓很独特,佴(音“耐”,当地人却读“尼”)。本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神秘的波斯村进行了走访。
探访:特别的姓氏独有的村容,村里河塘挖出伊朗风格条石
波斯村是个小镇的格局。村里有邮局、银行、超市及各式店铺。村中心十字路口向南,就是波斯亭。有铁栅栏围成的院落,“波斯庄”三个绿色大字很醒目,下面有应为波斯文的字母符号。记者在街巷和村民家中寻觅,希望能看到鼻梁高挺、双眼深凹的波斯后裔,但多数人“特征”并不明显。当地群众说,佴姓人是老百姓比较认可的波斯后裔。
波斯庄
波斯村党总支书记刘进介绍,波斯村原名榉树阁,早在唐代,扬州以其濒江通海、运河贯通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国际性商业贸易港埠,也是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络绎不绝的波斯人来此经商,相传有一位医术高超的波斯商人在这里结识了一名郭姓巨商,住在郭家,从事贸易,也给当地人医治疾病。由于波斯商人性格豪爽,待人真诚,当地人都乐意和他亲近。此后,波斯商人与郭家一位姑娘成婚。
村里波斯元素众多
不久,榉树阁东面泰州一带兵匪起事,向扬州方向一路抢掠。大敌当前,沿途百姓纷纷组织乡勇军自保。住在郭家的波斯商人,因其身体高大,面貌奇特,彪悍勇敢,被当地百姓拥戴为乡勇军首领。他带领民众,拿起武器,与匪兵进行殊死斗争。在一次激战中,不幸被匪兵杀害。为纪念波斯商人,当地人将榉树阁改名为波斯庄。日久天长,当地形成了“波斯龙骧祭”的祭祀风俗,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
波斯河边石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波斯村波斯人的后裔都姓佴,现在村里有30余户、100余名佴姓村民。在刘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户叫佴荣兆的村民家中。佴荣兆今年78岁,通过提供的他爷爷照片和他本人来看,两人确实有西域人独有的面容,眼窝凹陷,鼻梁比较挺。佴荣兆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听爷爷等老一辈人讲,他们的祖籍在西方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时候信息不发达,也没有人关注这些。现在信息发达了,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了,就在几年前,伊朗人还到他家寻访哩。
异域风情石器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波斯村建了一个波斯亭,上面记载了波斯村的来历。在新建的村委会大楼3楼,记者看到一大一小两根条石。村委会主任王春明说,这些都是村里挖河塘时挖出来的。前几年有伊朗友人到波斯村探访时,一眼就从两块条石的花纹和雕刻上认出,这都是典型的伊朗风格。在一户村民家门口,一根半埋在地下的石刻,从远处看,特别像石人,近看还有耳朵和嘴巴等器官。
中波友谊建筑物
一位郭姓村民对记者说,小时候听老人说过,郭姓姑娘和波斯人通婚,现在年代太久远了,具体不清楚。另一位佴姓老人也说,他们的祖先可能来自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记者了解到,波斯庄过去广种荞麦,成了一方特有的农产品。波斯庄为什么广种荞麦?当地人说,除了与土质有关,传说就是与当地人成婚的波斯商人带来了荞麦种子。如今,“波斯六个庄,荞面疙瘩汤”和“波斯献宝”(显摆的意思)等俚语,还是当地人常说的话。
影响:“波斯文化与扬州”项目,入围省社科联重点项目
“中国与伊朗,是丝绸之路上两个重要国家。上世纪70年代,扬州出土了波斯的绿陶和玻璃器皿,波斯湾的阿曼地区也出土了和扬州同样的绿陶,证明了古代波斯和中国商贸交流的频繁。最早在唐朝,两国人民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了往来。”江都区旅游局负责人表示。
外宾来访波斯村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扬州作为有影响力的港口城市,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大桥镇负责人告诉记者,波斯庄已经引起越来越多海内外人士的关注,来这里考察、访问的团体和个人络绎不绝。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大桥镇将借助这一契机,挖掘和完善“波斯庄”的历史文化资源,擦亮这张文化名片。
外国友人探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2018月7月,伊朗、巴基斯坦、哥伦比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十多个国家的40多名学者和留学生,曾到波斯村访问交流。他们是应政府部门和江都龙川书院邀请到访江都的。当年,由龙川书院和上海东华大学牵头申报的“波斯文化与扬州”项目,入围2018年江苏省社科联社科普及重点项目。当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携手伊朗驻华媒体,还举行了扬州波斯庄媒体行活动。“我们回家了!”伊朗友人看到用波斯语写成的“波斯庄”大字,兴奋地在碑前留影。
伊朗记者现场采访
波斯村党总支书记刘进表示,波斯村计划恢复再现榉树阁、双槐堂、波斯龙骧祭舞等人文景观,打造一个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异域风貌于一体的波斯文化风情园。还将推动波斯庄申遗立项,积极搭建与“一带一路”国家深入交流的桥梁。
考证:波斯庄庄名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明朝崇祯年间
当地文史专家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关于波斯庄的庄名,上至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下至清代各时期的《江都县志》,几乎全无记载。当地志书《甘棠小志》,记载了仙女庙、宜陵等老通扬运河沿线的地方,也没有提及波斯庄地名。上世纪80年代以前,江都境内除昌松乡(后并入大桥镇)附近的本地人外,知晓波斯庄的很少。然而,不能就此断定历史上不存在波斯庄。
波斯村宣传展牌
据介绍,最晚记载波斯庄的官方文献,是1995年昌松乡政府编撰的《昌松乡志》。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波斯庄种种说法大多源于该志。而在《民国江都县续志》中,“河渠考”和“名迹”章节有波斯庄地名。最早出现波斯庄地名的,要数大桥镇波斯庄和善玉村,吴桥镇小荡村,浦头镇东堡村等村村民收藏的《佴氏族谱》。
佴荣兆老人
记者了解到,这套族谱共八卷,时间从东汉到现代,跨越近两千年。族谱共分两部分,前部分为苍梧佴氏族谱,后部分为波斯庄佴氏族谱。该族谱中提及波斯庄的有7篇,所涉地点、年代基本一致。虽然这些族谱都是民间个人收藏,但基本保持着历史原貌。因此,佴氏族谱可以证实历史上波斯庄确实存在。
佴荣兆的爷爷
波斯庄庄名首次出现在崇祯十年(1637年)荆溪曹安祖所述的《续修波斯庄佴氏谱序》。由此判定,第一次续修族谱时,波斯庄已经出现。最早始于何时,仍需要进一步考证。
通讯员 贾宏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