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举办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在视听传播时代对学界的启发。
30年前,中国电视新闻走上改革之路,央视推出一批家喻户晓的知名新闻栏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成为一代人的记忆;20年前,孙玉胜将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和思考写入《十年》一书中。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十年》典藏版,希望将这本央视新闻改革创业史推广给更多读者。
主持人白岩松向大家介绍了《十年》的写作背景,1993-2003这十年,是中国电视改革的十年,央视新闻评论部由此找到崭新的话语方式。对还在上学的年轻人来说,“十年”已经是书里记录的“十年”,隐约耳语听过,但已不在生命记忆中。但是对白岩松,敬一丹,以及央视新闻同仁,那是生命的一部分。从某种角度来说,作者孙玉胜是很多同仁的共同推手,这十年不仅改变了中国电视新闻的语态和局面,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命运。白岩松说,“有的时候很多事情是这样的,一个人对了,一群人就都对了。”
作者孙玉胜线上参会,和大家分享了再版这本书的初衷: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为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在方法论层面贡献一些参考。孙玉胜历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央视副台长,是央视新闻改革的操刀者。他以媒体研究者和从业者的双重视角思考,认为在媒介深度融合的今天,传媒从业者更需要不断提升持续报道能力、提升编辑思想能力和主动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