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秀气中国女孩爱在北美城市废墟探险,像踏入时空错乱通道
2021-05-07 20:39:25

北京女孩潘然在加拿大定居,日常工作是从事抗癌药物研发。这个看上去秀气文弱的女孩还有一个不寻常的爱好,喜欢到城市里的烂尾楼、废弃工厂、医院、教堂等废墟里探险。在北美“铁锈地带”,紧挨着繁华的都市,可能就是另一个被废弃的世界,触目所及,无处不是寂静。这种平时看不到的东西,让潘然很是着迷,也让她有很多思考。近日,扬子晚报紫牛头条记者联系上了这位女孩,听她讲述废墟探险的故事。

城市背后的另一个世界

潘然是北京人,已经在加拿大待了10年了,目前在多伦多从事抗癌新药开发工作。大约在2015年,她开始从事城市探险。

城市探险是近二三十年兴起的一项活动,主要是探索人造建筑物,通常去的地方是建筑废墟或人造环境中不被人注意的地方。

潘然和暴风雪机库中的航天飞机合影

在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附近,传统工业早已衰退,大量工厂倒闭,医院和民宅遭到废弃,成为“铁锈地带”。那里成为城市探险爱好者的天堂,潘然就是从北美“铁锈地带”开始的。

废墟不是成熟景点,不可能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为了去看废墟,开车七八个小时、徒步几小时都是常有的事;翻栅栏、钻地洞、上天入地都不稀奇。有一次去一个废弃的教堂,潘然和同伴从地面上的一个泥巴洞里钻进去,踩着一个破破烂烂的梯子往下爬,而这个梯子是搭在一辆购物车上的,一用力,那个购物车就滑了起来。

喜欢上城市探险以后,潘然每到一个新城市,经常还来不及观光,就一头扎进某个地下隧道,不搞得浑身脏兮兮、肌肉酸痛,绝对不会钻出来。

加拿大安省极北部的半废弃小镇

如果想逛博物馆,想观摩历史遗迹,想为喜爱的球队助威呐喊,可以走在地面上,挤在人山人海中,排队、交钱、买票。

如果看腻了这些东西,想看点别的,到北美城市中心那些破破烂烂的建筑物背后,找到一个泥巴洞口,往下爬10米,在一个空气质量糟糕、泥水漫到脚踝的地下室里憋上几十分钟,一个躲藏在整座城市背后的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就要敞开了。

这种感觉让潘然着迷。

在底特律市区,潘然感觉像踏入了一条时空错乱的隧道,位于市中心的密歇根中央车站除了废墟探险者和盗贼,早已无人问津。

在底特律市的一个废弃高中,潘然遇到几个非洲裔青少年。其中有一个年纪稍长的 “话事人”面色阴沉地问道:“你们来这儿干吗?”

她说明来意之后,这个“话事人”绷紧的面部肌肉瞬间放松了,嘴角甚至挤出了笑容,告诉他们这所高中再也不会开学了。

废弃学校

在废墟里遇到陌生人的机会其实很少,因为大部分废墟的位置可能有点偏僻,流浪者需要生活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那里不一定方便。如果是市中心的废墟,入口通常会被封住,不容易进入。

偶尔遇到流浪者或者小混混,起初潘然也有点害怕,但是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因为这些人也不是很想找茬,有时候顶多要点钱,大部分的时候大家都对彼此比较好奇,想聊聊天。如果他们觉得探险者有威胁性,可能会主动报警。

书本上找不到的历史感觉

进行城市探险,潘然能感觉到自己在不断成长,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

2018年,潘然去了纽约的哈德逊河谷精神病院,那是她第一次去大型废弃建筑,发现该精神病院的楼与楼之间已经长出一片小森林,有好多小动物生活在里面。她在那里偶遇到一头小鹿,互相盯着对视。

废弃的精神病院

在那一瞬间,潘然感觉像是人类离开了这片区域,慢慢被大自然回收。

2019年,潘然和朋友去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那里有被遗弃的前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虽然以前在网上看到过“暴风雪”号的照片和视频,但是亲眼见到的时候,感觉还是远超想象,今生难忘。刚开始玩城市探险的时候,那种肾上腺素分泌加快、心跳加速的感觉对潘然很有吸引力,觉得不需要看冒险类的影片了。

暴风雪机库中的航天飞机

探险次数多了,关注点也有了变化,她更喜欢在民宅和精神病院之类的废墟里寻找故事。

在这些地方,潘然能看到别人留下来的非常细碎的生活痕迹,比如家庭影集、日记、信件等等,看到它们,可以了解房间主人的喜好,生活的变化,感觉好像是在隔着时间和空间跟一些陌生人对话,而且可能是从他们一生的结尾开始往前看的。

“这种沧桑历史的感觉是书本上找不到的,我觉得很有意思。”

废弃民宅

黑帮、枪击……废墟里危险多

废墟不是天堂,在里面探索会有很多风险。

在这些地方,潘然遇到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建筑本身,因为它们年久失修,地板或者天花板松动等问题很常见,一不小心就可能踏空。

“有一次我去一个剧院探险,当时是从后台爬进去的,里面很黑,一开始我没有打开手电筒,觉得眼睛适应一下就能看到东西了。后来我觉得眼睛适应不了,就按动手电筒的开关,这时候突然发现,我就站在一个大洞前面,如果再往前走半步,可能就会摔下去。”

还有一次,她的一个朋友进入一个废弃教堂,抓梯子的时候一脚踩空,因为他的体型比较大,就被卡在了那里。

美国纽约附近的废弃犹太教歌剧院

这些是比较典型的危险。

废墟里遇到的大部分陌生人虽然没有危险,但也有少数是极度危险的,她的一位朋友就曾被人用枪顶着脑袋。

当时她的朋友去一个废弃工厂探险,却不知道那里已经被黑帮“征用”来种毒品了。黑帮分子发现他之后,先是追出来,然后把他按在墙上,拿一把枪顶着他的脑袋,警告不要过来。

她的朋友好不容易脱险之后,那座废弃工厂突然着了火。也许是黑帮发现地址已经暴露,就纵火毁灭证据。

有一次,潘然和朋友到克利夫兰的废弃教堂,探险结束后回到宾馆,刚打开电视就看到一条滚动新闻:今日下午四时半,本市东区102街枪击案,一人死亡,四人受伤。

枪击案发现场就是他们刚刚离开的地方。

经济转型和科技进步让建筑被废弃

探索的废墟越多,潘然的思考也就越多,她发现很多建筑被废弃是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

北美地区废弃建筑主要集中在“铁锈地带”,之所以如此,说明那里经历了经济转型。原来“铁锈地带”以重工业为主,如今这类工厂早已被关闭,厂区就成了废墟。

另外,大量建筑物被遗弃,也是因为那里在走下坡路,如果经济蓬勃发展,建筑日新月异,废弃建筑很快会被拆掉盖新的,但是当地现在没有这样的能力,只能任由建筑物和地皮荒废下去。

美国弗吉尼亚州高速旁边的荒原上,矗立了 43 座高约五六米的废弃美国总统半身像

科技进步也是很多建筑遭到废弃的原因。以前北美地区有很多度假村,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更为方便和廉价的休闲方式,度假村本来就比较贵,去一下和坐邮轮出游差不多了,所以游客越来越少,因为入不敷出,最后被关闭。

潘然去过罗切斯特一个废弃的扇形车库,它也特别典型。建造这个车库是为了向外运输当地的煤,由于煤炭逐渐被其他清洁能源所取代,煤矿周边的扇形车库、蒸汽火车和矿工小镇等产物逐渐跟着一起废弃了。

美国南部的一片森林中,藏有八十多列曾在美国各地往来的火车

北美很多歌剧院如今也变成废墟,这是因为电影逐渐发展起来了。电影对于大众来说是一种更廉价的娱乐方式,修建电影院不如歌剧院那样耗资巨大,而且电影院的后期维护成本比较低,由于这些科技发展,导致歌剧院被废弃。

“铁锈地带”的新建筑比较少,废弃建筑往往就坐落在还在正常使用的建筑旁边,重建速度比较慢。一方面可能是经济下滑,没有重建的资金或者需求;另一方面也和那里重建手续繁琐,效率低下有关。

“所以我觉得只要科技往前发展,就会有东西被淘汰,至于它们会不会很快更新换代成别的建筑,就要看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了。”

城市探险原则

潘然说,城市探险慢慢兴起以后,一些比较有共识的原则也逐渐形成。

在废墟里探险,首要原则是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潘然说,尽管很多建筑物的墙壁上可能布满了涂鸦,地板上堆满了垃圾,但是城市探险不是搞破坏,要尊重正在探索的建筑物的历史和完整性。

潘然与废弃的火车合影

她强调不要公开探险地点。如果随便公布地址,可能会招来盗贼,废弃建筑里的金属、管道等物品可能会被偷走,或者把墙、地板砸坏,还有人会放火。

不要为了进入而进行破坏,比如砸门、撬锁等等。如果找不到便捷入口,不要强行进入。

很多城市探险者提醒不在废墟里奔跑。如果在探险过程中遇到陌生人,很多人的直接冲动可能就是逃跑,这样做非常危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冷静,永远不要在废墟里奔跑,因为被废弃的建筑物可能年久失修,结构不牢固,乱跑可能会招致不必要的风险。另外,在废墟里见到陌生人就跑,可能给人一种做错事理亏的感觉。如果遇到陌生人,应该冷静地进行解释。

玩得开心,但要确保安全。潘然说,进入废墟之前,要确保带有足够的装备:结实的户外鞋、饮用水、食物、合适的衣服、紧急联系用电话和手电筒等照明设备。如果废墟在城市里,要佩戴口罩,以免受到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物伤害。

这些原则不是由权威机构制定的,而是爱好者们通过口口相传,慢慢形成的。当然,这些原则并非都能得到认同,肯定会有人拿东西,乱涂乱画的更多。

触目所及,无处不是寂静

潘然把这些年的探险游记汇集起来,去年出了一本书:《废墟美国》。这本书受到很多城市探险爱好者的好评,现在第一次印刷出来的书已经销售一空,出版社进行了第二次印刷。

她在介绍这本书时说:“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别处,比得上站在废墟中向外望更让我痴迷:人类文明远在百公里之外,触目所及,无处不是寂静。植被侵吞的高楼大厦,偶尔停留的狐狸浣熊,百米之外便是一个人类文明剥离后的世界。窗外皆是万年之后,窗内却躺着旧日辉煌。面对着一道又一道时间的裂谷,我纵身一跳,再也不想回头。”

紫牛新闻记者|宋世锋

编辑|万惠娟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