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一日,不仅仅是全国儿童心心念念的美好节日,更是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的日子。6月1日当天,快手宣布成立“快手青少年保护研究中心”,同时,发布平台首份《2021快手未成年人保护生态报告》。在公益领域,快手联合中华儿慈会,共同推出“儿童健康守护计划”,并将会投入价值千万元的流量,继续扶持大病患儿公益救助项目。
6月1日,“快手青少年保护研究中心”宣布成立,旨在联合最高检、妇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研究中心等机构,以及社会权威顾问团人士,统筹调研行业各平台青少年工作情况,为优化站内生态、丰富青少年产品矩阵、开展系列公益活动作出指导,护航新一代青少年在数字时代快乐健康成长。
北京互联网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员、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库专家朱巍,是“快手青少年保护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的一员。他在当天表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核心,在于落实建立青少年保护体系,加强全社会的道德责任建设。”今后,他将在快手平台讲解和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并对家长开展专项公开课讲堂,在法律援助、举报途径、内容审核等方面,助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当天,快手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快手护苗,发布平台首份《2021快手未成年人保护生态报告》,报告从守护和成长两个角度展开,解读快手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举措和进展,交出互联网企业在未成年人保护上的最新答卷。
6月1日晚上六点零一分,快手与最高检联合发起#保护少年的你#主题活动,并推出重磅直播,本次活动宣推官杨澜将在快手直播间现场对话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检察官,通过直播对谈的形式向观众剖析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解答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困惑和问题。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海淀区寄读学校及快手公司法务部门也同步开启三场青少年保护主题直播,提供关爱青少年成长的不同视角。
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公益活动同样也是互联网企业比较关注的领域。6月1日当天,快手联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共同推出“儿童健康守护计划”,通过邀请医生、明星、公益机构等快手用户发布短视频的形式,让更多人关注困境病患儿童群体。同时,平台联合多家公益机构,帮助患儿家庭筹措善款。
近年来,青少年作为特殊群体,已经成为众多互联网企业重点关注和保护的对象。今年,快手发布“2021护苗行动计划”,包括通过社区安全委员会对站内青少年生态持续净化、把控,迭代青少年模式3.0版本、升级未成年人保护工具、上线青少年小程序等举措等,针对未成年人保护进行宣传。
据介绍,快手青少年模式正逐渐实现,根据“小学、初中、高中”档位为不同年龄段孩子提供相对应的优质内容这一功能,引导塑造良好价值观。同时,5月上线的快手青少年小程序通过机器人工双重审核模式,为青少年用户集中展示优质内容。内容划分为动画、科技、影视、艺术等几大板块,后续更新还将增设年龄标签、精彩直播等版块,致力打造绿色、智能、有趣的青少年内容生态。
常见的未成年人内容管控黑名单之外,多款未成年用户保护工具也被快手首次引入内容平台。比如快手“14岁以下儿童实名认证”功能,APP将通过姓名、身份证和手机号来判断是否开启儿童实名认证流程,之后还会进入家长授权流程,由儿童提供家长信息,平台通过站内信或短信与监护人沟通,以获得授权。快手“隐私开关”功能则可以关闭私信、关注、通讯录功能里的社交关联,以及“熟人圈”和动态展示栏目等,平台还在手机号搜索、位置展示功能上做出限制,全方位保护未成年用户的隐私和人身安全。
近年,内容平台未成年人打赏纠纷新闻时有发生,快手一方面禁止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打赏等活动,另一方面对未成年人未经监护人同意进行的充值行为开通“未成年人退款”在线申诉流程,并可在48小时内完成审核,一经审核通过,在10个工作日内返还100%款项。
据统计,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就达到了1.75亿,未成年人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重要组成部分,而内容平台也正在成为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第一线”。
通讯员 楠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