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儿童动画片被举报后官方回应整改,“未成年频道”在路上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6-02 13:46:12

近日,有网友举报动画片《精灵梦叶罗丽》虽然以保护环境、讴歌友谊立意,但是内容中却充斥着主角、配角、同学间的吵架互撕、攀比陷害等情节,并认为,这样的动画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

6月1日,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就此作出回复称,已进行核查整改,该公司目前已修改容易引起歧义的内容,并在相关播出平台进行替换,下一步将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全面审查。

已播出8季,但口碑很差仅4.3分

记者看到,打开豆瓣评分,《精灵梦叶罗丽》的口碑很差,仅有4.3分,首页和论坛更是被“一星差评”屠榜,比如“一部少女玛丽苏动画”,“一个字:烂”,“竟然有这种动画片,老母亲赶紧把它记上小本本”,等等。

《精灵梦叶罗丽》从2013年开始推出第一季,到2020年已推出八季,每季26集,总共208集,全网总播放量已超170亿次,并多次在各大卡通频道及少儿卫视获得全天收视第一。

同时,它在衍生品市场获益颇丰,不仅有手办等周边产品,也开发了漫画、有声读物、手游等。公司依靠“叶罗丽”这个核心IP,年收入破亿元,也是国内少数的盈利的动漫公司,2020年的净利润高达1679.8万元。

《精灵梦叶罗丽》近期引起广泛争议,并被举报,有个大V博主针对该片发布了一篇题为《小学生看的动画片,成年人看了都脸红》的文章,10万+的阅读量,让更多成年人知道了这部动画片。

记者看到,有网友感慨说,好在自己小时候看的是《灌篮高手》《樱桃小丸子》等等动画片,教给了我们爱、梦想和坚持。

却是“孩童最喜欢的动画片”第三名

不过,这部动画片在00后群体里的认知度很高。记者看到,今年4月份,江苏省消保委针对动画片一份调查显示,“您的小孩平时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列表里,《精灵梦叶罗丽》排在第三,仅次于《熊出没》和《小猪佩奇》。

可见,许多00后孩子看过这部动画,并且痴迷于该动画的一系列衍生品。

有网友分析表示,孩子为什么爱看,其中一点是动画片中有儿童最喜欢的元素之一,即“魔法”。这类具有魔法能力的工具、动物或者人类,在儿童动画片里很是常见,它们能够满足儿童变得强大、拥有无所不能能力且始终有人陪伴的愿望,就像很多人童年里都希望有一个哆啦A梦。

在《精灵梦叶罗丽》,几个读五年级的女孩男孩因为与仙子缔结契约,他们得到仙子的庇佑,拥有一个忠诚的灵魂伙伴以及各种神奇的能力。另外一个元素是“变身/变装”。拥有叶罗丽玩偶后,女孩们被赋予魔法,变身为全新的模样:更漂亮的脸蛋,更修长的身材,更丰满的体态,更性感的衣服……这能够满足儿童“长大”的渴望。

家长争议在于暴力、乱磕cp等元素

从多位网友和家长的反映来看,《精灵梦叶罗丽》确实有不少很成人化的问题,而且也有很负面的暴力元素,甚至有网友表示,《精灵梦叶罗丽》比《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物动画存在的问题还要“严重”,因为它的主人公是小学生,给儿童观众的代入感会更直接,若有负面影响的话也会更大。

有网友列举表示,动画片中存在暴力元素,这是国产儿童动画里很普遍的问题,此前《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也屡次因为过度渲染暴力、游戏化暴力等问题遭到批评。

《精灵梦叶罗丽》里是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言语上的软性暴力。它集中表现在前期的大反派文茜,对女主人公王默的校园暴力上。虽然是个小学生,但文茜性格自私虚伪狂妄,嫉妒心和报复心很强。因为瞧不起王默平凡的个性、平凡的家境,屡屡与王默作对。比如偷偷把自己手机藏王默书包,污蔑王默是小偷;看到喜欢的男生与王默走近,就霸凌王默;在班级集体舞上故意给王默使绊子,让王默出丑……


而且动画片中也确实充满了各种小学生cp、拉郎配cp以及各种N角恋的剧情,有些台词让人尴尬到起“鸡皮疙瘩”。

家长不满21部动画片,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

4月6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发布了一份针对小孩家长的调查报告,其中显示引起家长不满的主要有21部动画片,这一消息当时就上了热搜。

《报告》显示,21部动画片共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8成家长支持进一步严格把控放映尺度;家长对这些动画片不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暴力犯罪元素、危险模仿行为、阴暗黑化元素、大量植入广告,所以动画片常年“被举报”。

江苏省消保委呼吁出台动画分级制度,下一步将依法约谈涉及的动画经营相关方;对拒不整改的企业,将考虑通过公益诉讼等手段坚决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广播电视法》3月公开征求意见,拟设“未成年人频道”

有业内人士指出,儿童动画的问题不在于“成人化”,而在于一些内容不适合低幼观众。尴尬的是,年龄大一点的观众很可能就会嫌弃《精灵梦叶罗丽》的剧情太幼稚。这是由于我们采取的是全年龄审查机制,儿童需求主导动画片创作,动画片呈现出低幼化倾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不过,今年3月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二十三的相关规定,让大家看到了儿童电视节目的曙光。

即:“广播电视节目集成播放机构应当通过设立未成年人专门频率频道、未成年人专门时段、未成年人节目专区、未成年人模式等措施,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专员、 未成年人节目评估委员会等机制,防止未成年人节目出现商 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广播电视节目包含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 广播电视节目集成播放机构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提示并合理安排播放时间、版面。”

不过,还是那句话,家长不能将孩子直接丢给动画片,陪伴和引导颇为关键。社会、家长、学校共同组成的防护网,缺一不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