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钢琴家杨珊珊回宁办师生演奏会:要和孩子一起“享受”钢琴
来源:紫牛新闻
2019-12-04 09:35:43

昨日,2019雅马哈亚洲音乐奖学金在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举行颁奖仪式,雅马哈艺术家杨珊珊来宁举办师生钢琴演奏会。她拥有多重身份,青年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2015年正式签约为雅马哈艺术家。同时她在钢琴教育方面颇有心得,学生多次获奖。她还是南京人,著名歌唱家王宏伟的妻子。对7岁的女儿来说,她则是一名琴童家长。在采访中,她也对陷于“学琴苦海”中的家长们给出专业建议。

名师出高徒,杨珊珊师生音乐会精彩上演

作为当今乐坛活跃的青年钢琴家,杨珊珊先后在国内外如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厅、汉堡艾尔博爱乐音乐厅、美国洛杉矶帕莎迪娜剧院、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奥地利加明市音乐厅、菲律宾文化中心北京音乐厅、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广州星海音乐厅、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等地,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并录制完成个人钢琴专辑《如此珊琴》、《柏林爱乐音乐厅音乐会现场实况》及双钢琴专辑《黑白印象》。2015年8月,赴日本东京录制全新个人专辑肖邦《24首前奏曲》。

杨珊珊是有代表性的新一代青年钢琴家,曲目涉猎广泛,对各个时期的作品性格把握准确同时又诠释新颖,特别是肖邦的作品。杨珊珊多年潜心研究肖邦作品,对肖邦作品的演奏有着的理解和诠释,并曾多次受到肖邦作品演奏权威大师的指点。此次来宁演出,她也为师生们带来《降E大调圆舞曲》、《升c小调圆舞曲》、《降A大调圆舞曲》等肖邦作品。她的演奏个性鲜明,色彩丰富,富有感染力,热情豪爽又不失细腻诗意。

自200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担任钢琴主课教学工作以来,杨珊珊多次荣获各类钢琴比赛中的“最佳指导教师奖”,学生多次在国内外钢琴比赛中获奖。此次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的杨宗易和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的方天也带来精彩演出。

其中,杨宗易已经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比如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少年组全国十强、美国纽约国际音乐节比赛少年组第二名等。方天则2019年获第八届卡丹萨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三等奖,现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少年合唱团主唱领唱。

培养钢琴家要“天时地利人和”

杨珊珊说,像杨宗易跟自己学琴三年了,现在艺术院校招生有限,像他们这样有机会进一步深造的比例并不大。金字塔尖的人才,更是越往上越少。“有时候也碰到不少家长问我,孩子能不能考取?能不能成为钢琴家?我觉得真的很难说。”因为人才要出来,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既要努力,也要有好老师,还要有机遇,缺一不可。“有时候天赋也很关键。我就碰到不少这样的例子,小的时候很有天赋,到了高中以后突然上不去了。很可惜没考取,再回去学文化课,家长心里承受的压力很大。我们每一年都有被退回去的,这非常残酷。”

“虽然大家都觉得艺考很难,但每年还有那么多人去往这方面努力。”从孩子学习钢琴的角度来说,杨珊珊也给出自己的建议。“完全为了兴趣培养,放羊培养也不行,练琴时间不能保证,成绩上不去,因为它确实需要大量时间积累和上台比赛。”

她建议家长心理包袱别太重,假如不能走钢琴专业的道路,所受到的钢琴教育仍对未来选择有帮助。“比如艺术院校的专业很多,音乐学、指挥作曲、音乐心理治疗、艺术管理等,在当下都有不错的发展。若从小有很好的钢琴基础,在这个圈子里也容易发展。就比如学音乐教育,就可以毕业后到师范当老师。从附中开始学音教,培养出来的老师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确实不一样。”

从钢琴像“大玩具”,到带女儿一起演出

著名高音歌唱家王宏伟与“钢琴公主”杨珊珊的结合,曾被视为音乐界一段佳话,现在他们也到了忙孩子教育的阶段。女儿4岁半开始学琴,杨珊珊的方式是用“玩”将她吸引入门。“可能由于我们工作的缘故,她天然对钢琴有一种亲近感。她觉得钢琴像个大玩具,就问我能不能弹?一开始就让她像玩一样,教一点,一直是玩着学。但慢慢大一点就有要求。”

杨珊珊说,其实孩子天性都贪玩,“我们出去工作带着她,有时候让她上台献花,她就也想表演。我们就跟她说,你每天练两三个小时,会弹才能上台表演。这样慢慢激励她坚持练琴。”现在有机会也会带孩子出去演出,让她和爸爸同台演唱,有一些锻炼的机会。

“其实练习唱歌,对于练琴也是有好处的。钢琴对唱歌的情感、呼吸很多有借鉴,其实所有乐器都在模仿人声。钢琴很难弹,要靠内心情感去带动,如果内心不歌唱,弹出来的声音也不好听。”

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享受”钢琴

翻开杨珊珊的学琴履历——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师从于吴迎教授;2001年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师从于伊丽莎白国际钢琴比赛前评委会主席Daniel Blumenthal教授,2003年取得钢琴演奏硕士学位。回想自己练琴的经历,她笑说,“那时候是钢琴热,我小时候一开始也是父母逼的,那一拨小孩都比较苦,肯定没有像现在这么好条件。蛮久以后才感受到愉悦,这条路真的很艰辛。”

“我也听很多家长说,做琴童家长很辛苦,学琴很难。但我认为,还是要有恒心进入,和孩子一起学,享受钢琴的魅力。它真的很好听。如果小孩练琴,你在看电视,老师说孩子没有进步,你会觉得很辛苦,没有收获。但其实你是自己排斥钢琴,找不到乐趣,所以才觉得枯燥。”杨珊珊说,现在大家都在学钢琴,很多家庭买钢琴,但注重每年花钱让孩子看几场音乐会的家庭还不够普及,要走进因音乐厅,养成普及艺术教育的习惯。

“其实现在孩子面临的条件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每个城市的师资力量都很强,不像过去非得去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找老师学。”杨珊珊表示,在南京每年有那么多音乐会和音乐交流活动,自己也经常回来参加演出,每次回来都感受到整体氛围在变好。其实对学琴的孩子来说,大环境好了很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