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校场 | 为什么孙中山先生去世4年之后才安葬?
来源:紫牛新闻
2019-12-04 11:07:27

文 | 周秦

1929年6月1日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奉安之日,当年参与奉安大典的各国使节、各省代表、孙中山亲属和生前好友以及奉安工作人员,都获赠一枚奉安纪念章。该章的正面是孙中山先生浮雕头像,背面图案为中山陵祭堂,上方铸印由吴敬恒书写的篆书“孙中山先生安葬纪念 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二日”。

为何奉安之日明明为6月1日,纪念章上的日期却是3月12日?为何孙中山先生1925年去世,到4年之后才安葬南京中山陵?

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治丧活动一结束,其时在北京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便开始筹备安葬事宜。4月4日,推定张人杰、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季陶、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业明、陈去病12人组成“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4月18日,葬事筹备处正式于上海成立,全权负责办理葬事。

遵照孙中山先生生前遗愿,宋庆龄、孙科及葬事筹备委员亲自到南京勘察,最后选定紫金山之中茅山南坡为陵墓地址,待建成后将孙中山遗体移此安葬。此后,工作便层层推进。一方面征求陵墓图案、营建陵墓;另一方面,又请铁道部令饬平汉路局起造灵车,并托上海海丰公司向美国纳喜车行定购奉移汽车。所有关于奉安事项,均经分别布置,从容进行。

中山陵于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兴建之初,葬事筹备委员会原定一年完工,于次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两周年之际举行安葬典礼。葬事筹备处主任杨杏佛曾宣布,“一年后,全工完成,即行移棺安葬”。但是由于南京当时是军阀孙传芳的统治区域,工程进展缓慢,到了1927 年初,工程仍在进行中,一点儿没有完工的迹象,所以奉安之日不得不延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葬事筹备处由沪迁宁,工程建设速度才开始加快,同时又将紫金山四周界线延长20多公里,划入中山陵园范围。

1928年3月2日,葬事筹备委员会召开第57次会议,决定于这年的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62周年时奉安,但又是工期拖了后腿。

同年8月7日,国民党召开第二届五中全会,定于1929年1月1日为中山先生安葬日。此议一出,立即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说1月1日成立民国,在同一天举行葬礼很不妥。加上中山陵工程尚未告竣,葬事筹备会便呈请国民党中央改为3月12日即孙中山逝世四周年之际举行安葬,得到批准。

考虑到陵园建设进程,议定3月12日为奉安之期本无问题,1929 年 1 月 14 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公布了《总理奉安委员会章程》,正式组成奉安委员会。上至政府主席蒋介石,下至南京特别市市长刘纪文,包括迎榇专员之一林森在内,共 28 名重要人物担任委员。下设总务、文书、财务、布置、警卫、典礼、招待、交通八个组,后又增设卫生组,筹划奉安大典事宜。

1 月 17 日,委员戴传贤、孙科、叶楚伧在国民党中央常委会第 191 次会议上提出《总理奉安之纪念与宣传办法》,获得通过。其中包括安葬日纪念办法、全国举行总理安葬纪念大会、沿途各地举行迎榇纪念大会、南京举行迎榇纪念大会、北平举行送榇纪念大会以及组织迎榇宣传列车等宣传计划。24日,孔祥熙提出奉安宣传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办理。随后,奉安委员蔡元培又提议,添设总理奉安专刊编纂处,会议通过编辑《奉安特刊》、《奉安须知》等刊物。

一切按部就班进行,连奉安纪念章都铸印完毕,1929年春,中山陵园第一部分工程包括陵墓、祭堂、平台、石阶,围墙及石坡各项工程,第二部门包括水沟、石阶、护壁、挖土填土均告竣,已经可以满足奉安之需。奈何关键时候,迎榇大道出了问题。

南京市本有建筑道路之计划,因奉安总理赶筑迎榇大道,计划自江岸至中山门全路共长一万二千公尺,谓之中山路。因须于奉安以前建造完竣,力求工事迅速,故建设首都道路工程处将全路分为六段招工投标承造。其路基土工系由京市工务局所经办,其路面工程则系招工承造。但是为求工程精良,路面之建筑,系以三十公分块石作底,其上铺十五公分之碎石,分两次铺压,并以黄泥浆塞缝滚压坚实后,再将表面浮泥洗刷干净而于其上浇铺一公分之柏油,复以青石屑掩护之。至两边路沿、路牙则用混凝土制成,而排水之设备及涵洞之装置,则由工务局经办。

▲迎榇大道送殡队伍

工程处于1928年11月1日起即次第与各段承包人订立合同,以冀早日开工,于翌年奉安大典前即原定1929年3月12日一律完成。各承包人开工后,适届隆冬,工作十分困难。加之自1929年1月17日起至30日止,中间雨雪有半月之久,工程立呈停顿状态。

当时总理奉安委员会有鉴于此,认为3月12日举行大典时间太觉局促,恐布置不周,乃呈请国府改期奉安。经中央议决,改为6月1日。而后各段承包人夜以继日工作不懈,终于至3月31日,全部黄泥浆工程完全告成,于4月2日举行开路典礼,开路后即开始浇铺柏油路面,工作亦甚迅速,至4月30日,除第一段以中山桥尚未完工,尚缺一部分未浇铺柏油外,余均依限告成。至此,奉安之期再无更改。

▲中央迎榇宣传列車之車头

1929年5月17日,孙中山先生遗体易殓封棺,26日移榇,28日,孙中山先生灵榇抵达南京,停灵于湖南路中央党部礼堂,接下来进行3天公祭;6月1日,举办备极隆重的奉安大典。奉安之日,南京的迎榇大道两旁搭起由国民党中央、各省政府、军队及部分单位敬建的松柏牌楼、青白布牌楼、彩棚、救护棚及音乐台计59座,沿途瞻仰送殡的50万民众满怀哀思,连绵10余里,可谓盛况空前。

本文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授权转载,原发微信公众号“民国大校场”。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