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旅徐州篇: 除了保护和传承,他们直接“住”进了非遗
2019-12-04 21:17:44

五省通衢,楚韵汉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更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被誉为“东方雅典”。徐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1项,其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3项,部分传统美术和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已列入生产性保护。由扬子晚报与江苏省文旅厅非遗处协力打造的融媒体微纪录片《非遗之旅》“徐州篇”高能来袭:在两天的时间内,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先后探访了徐州剪纸、徐州蓝印花布和邳州纸塑狮子头等几个重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让记者感佩的是:徐州的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以“人”为本,近80岁的传承人从幼儿园到中学教孩子们剪纸;蓝印花布传承人除了带徒弟教染布,还花40年时间建了一座“民俗博物馆”;纸塑狮子头的“夫妻档”传承人一台巨型模具用了20多年,所有秘密都在里面……此外,记者还走访了国内首家非遗主题民宿:宋庄民宿,想想看,还有比直接“住”进非遗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吗?

这个镇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学剪纸,

王桂英:拿得动剪刀的一天我都在剪

2008年,徐州剪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在徐州邳州、新沂、沛县等地,剪纸技艺在世代相传。79岁的徐州剪纸传承人王桂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虽不识字,却以神来之剪剪出美妙的作品、教出一代代学生;她一辈子未走出过新沂,她的剪纸作品却飞出新沂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还有有多幅作品被介绍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她没有手稿也从不画稿,却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记者来到这位神奇老人的家乡:江苏省新沂市合沟镇,这里的建筑、墙面、街道、学校……处处都有着浓郁的剪纸艺术的气息。当天王桂英老人正在合沟中学给这里剪纸班的孩子上课,记者看到学校里的走廊、楼梯、教室也处处贴满了大红的剪纸作品,王桂英老人坐在教室里手持剪刀飞快、熟练地剪着一幅农耕的作品,老人笑着说自己年纪大了听力没那么好了,但视力还是很棒,尽管双手一直微微有些颤抖,但丝毫不耽误她使用剪刀,“没事,不会失手,从来没有过”。

说起剪纸老人满眼都是笑意,她从小时候几岁开始跟父亲学剪纸,直到现在剪纸生涯超过70年了,她一天都没有想过停止这件事,“我会一直剪下去的,除非我拿不起剪刀了”。为了发扬和传承,合沟镇从幼儿园开始就开设剪纸兴趣班,王桂英喜欢教孩子剪纸,从幼儿园到中学,只要喜欢学的孩子她都愿意教,“我教了18年,开始从幼儿园小学教起,后来孩子上了中学还要学啊,我就继续教”,她边说边骄傲地笑了,“现在我的学生都出去上研究生了,还很喜欢剪纸”,跟记者聊着天老人手里一直没停,六七分钟过后,一幅活灵活现的简直作品在她手下完成了,“这是犁地,以前农村劳动的场景,现在年轻人不太看得到了,都机械化了”。

王桂英不识字,她的每件作品都是她所见所历所想,“我没有手稿,我的所有学生都不许提前画稿子照着剪,那不是我的剪纸艺术”。她的关门弟子合沟镇中学美术老师、市级非遗传承人于敏在一旁笑着说:“王老师的学生都是脱稿剪”。王桂英的作品除了反映她所熟悉的农村生活外,神话故事、戏曲人物、民间传说也是她经常表现的题材,她想剪的作品都是存在她的脑子里,有时候看到什么随手就能剪出来,所以她的作品特别生动形象,想象力丰富,充满了幽默生机,特别接地气,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王桂英一边看电视就一边剪出了一组作品,“有踢足球的、跳水的、赛跑的……看到的我就能剪出来”。

现在年纪大了,她每周到学校上两次课,都是自己往返、义务讲授,王桂英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带徒弟、教学生,将自己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这里的蓝印花布上印着“大汉风情”

惊喜!染坊出门转角走进博物馆

徐州邳州市岔河镇良璧村历史悠久,文化遗迹众多,村中有一颗唐朝的千年古槐和千年古集兴化院遗址,蔚为壮观。不过来到这里还有一处不能错过,那就是王如坤的蓝印花布染坊和展室。69岁的王如坤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邳州蓝印花布的传承人,邳州蓝印花布是以邳州当地手工纺织土棉布、天然靛蓝染料,手工印染,是邳州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品,具有浓郁的邳州地方艺术品风格。王如坤出生于印染世家,除了人民教师的本职工作外,他也成为蓝印花布第五代传承人。作为小家庭作坊的手工制作者,王如坤把家里建成来了蓝印花布的展室和染坊,在他家房屋的外墙上,除了挂着“邳州市传统手工艺制作示范基地”和“徐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的牌匾外,还用大面积墙体印刷上了关于蓝印花布的传统文化、制作工艺、花纹染料、实际应用等简介。跟着王如坤走进他的染坊发现墙上挂上几百张他自己制作的新版样,“光绪年间邳州染坊有172家,种植蓼蓝草390余户,良壁村有10余家,我的祖上也有染坊,决不能让它在我手中失传。版是最重要的,你看我的版有传统花样,也有我的创新,比如这一套京剧脸谱……”

他给记者示范如何刻版、如何印染、如何晾晒……拿起院子里晒好的一块深蓝色蓝印花布和另一块浅蓝色蓝印花布,他得意地说:“这种深蓝是我们北派蓝印花布,这种浅蓝色是南派的”。他说经过自己研究总结,蓝印花布分三大流派:“我这个代表北方派,颜色深花纹也比较粗犷,代表我们北方人的豪放、明朗,大汉人的性格是豪放的;苏南和浙江代表南方派,风格比较细腻,花纹比较繁绉;还有一派是两湖派……”

看完王如坤的染坊和蓝印花布展室,出门不远来到了另一处惊喜之地:王如坤以一己之力建成的邳州民俗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原来“馆长”王如坤除了传承祖传的蓝印花布技艺外,在文史、文学、收藏等方面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虽然外表看似一处普通的农家院落,但7间瓦房却被王如坤布置得层层深入、错落有致,让人步步有“惊喜”:先是我们多年不用的农业用具、民俗器具,大大小小相当丰富,超级有年代感。再往里面的展室走不得了了!史前石器、唐砖汉瓦、明清瓷器……还有琳琅满目的烟盒、契约、钱币等各种各样的收藏展示,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他的收藏从新石器时期跨越到现代,从文房四宝到锄头织机,既有历史的声音也有生活的气息……王如坤坦言他从小就喜欢收集大大小小的老旧物件,如今已经收集了近两万件,现在他将这些物件都精心布置在他的“民俗博物馆”中。王如坤说他的收藏史有40多年了,几乎他这辈子的收入都差不多花在了这上面。来到良璧村,这间博物馆实在是个内有无限乾坤的大惊喜呢!

此狮子头非彼狮子头,

现在舞狮的少了,那这门手艺呢?

提到狮子头,你也许会想到淮扬名菜“狮子头”,而我们这趟要去看的是江苏另一个鼎鼎有名的“狮子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邳州纸塑狮子头,就是我们以前经常在舞狮中看到的那种鲜艳、威武的手工“狮子头”。

邳州纸塑狮子头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据有关史料记载,已有500多年历史。此次我们专程去徐州邳州市官湖镇华南村,在家中拜访了邳州纸塑狮子头的传承人石荣圣、刘印玲夫妇。石荣圣出身于民间扎塑工艺世家石家,他自幼受祖辈扎塑艺术的熏陶,1966年正式随父亲学习纸塑狮子头制作,多年来一直在家务农和制作纸塑狮子头。记者看到他家里上下两层到处都是他的狮子头模具、作品、工具,他制作的狮子头造型夸张、形象传神、色彩鲜艳,是一种集雕塑、裱糊、扎制、绘画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极具苏北地方特色和民间工艺特色。他的纸塑狮子头作品有数百件被国家、省、市多家博物馆、民俗馆、大专院校和知名研究学者、收藏家收购收藏。1995年10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石荣圣向记者介绍介绍了狮子头的制作工艺流程,“邳州纸塑狮子头主要用于民间舞狮表演,狮子头面具为适应舞蹈套路、动作编排的要求,又有大、中、小各种型号的艺术造型。我的模型从1号到9号,大小不等分9个型号”。他家院子里的两个巨大的模具需要夫妻俩携手用小车推动才行,他回忆这是1997年搬新家过来时新做的,眨眼20多年过去了,模具还在使用,他自豪地表示:“模具的配料还是土和水泥,不过这个原料配比也是我独家手艺的一部分”。

邳州纸塑狮子头为世代家传,石氏族纸塑狮子头远近闻名,石荣圣是第五代传人,他已把手艺传给了自己的下一代。但这个狮子头跟我们大家都喜欢吃的淮扬名菜狮子头命运可有着天壤之别。石荣圣坦言:纸塑狮子头制作工艺繁多,费工费时。随着各种现代娱乐形式的出现,传统狮子舞等民间舞蹈逐渐被边缘化,因而用于狮子舞的纸塑狮子头需求量在减少。所以现在许多艺人被迫放弃了这项传统技艺,年轻人也很少愿意从事这门技艺,所以他和邳州市方面都在积极想办法加强对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扶持。

这样的保护和传承很棒哦——

他们直接“住”进了非遗里

说起非遗,大家都知道是“好东西”,但很多项目需要推广和传承,甚至还需要保护和抢救。让非遗“活”起来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如何做呢?徐州人还真是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思路,这一趟最后一站记者来到了徐州新沂宋庄民宿。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处创意基地,这里也是国内首家非遗主题民宿。尽管今年国庆期间刚刚开始对外营业,但已经具备了新晋网红的极大潜质。

“宋庄民宿”位于徐州新沂市马陵山景区西北山麓,棋盘镇宋庄村。其南侧为山水大道,交通位置优越,其东侧3000米处为享有东方土筑金字塔之称的花厅遗址,见证我国南北文化交流,其四周山水相间,自然风光秀美。据新沂文化馆方面介绍,宋庄民宿是国内首家非遗主题民宿,也是新沂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民宿,建设用地300亩,项目规划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跟传统的酒店旅馆相比,民宿更能让游客体验到旅游地的当地风情。而宋庄民宿的特别之处就在于:除了6间年轻人喜欢的网红“星空屋”外,这里目前已开放的29间独栋民宿均以非遗项目为主题:比如推开“新沂剪纸”那一间,墙上就挂着王桂英老人的大幅作品呢!“蓑衣”主题民宿的墙上也挂着大大的一件蓑衣。东路柳琴和盘扣、中国结等也都以各种形式挂到了民宿房间的墙上,装饰着各间不同主题的民宿。而“宜兴紫砂”主题房则干脆打造成了民宿区的公共大型茶室……宋庄民宿注重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核的统一,立足本地原生资源,集宋庄元素、新沂风情、苏北特色于一体,紧扣文旅融合大潮,融入众多省级以上非遗元素,使得民宿与民宅浑然一体、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未来五年,宋庄民宿的目标是打造成为新沂以及全国的文旅、非遗产品销售中心,届时“想买更高端、更齐全的旅游、非遗产品就要来新沂,来新沂就要到宋庄民宿”。“宋庄民宿”有望成为一个在全国拥有影响力的非遗创新发展平台、文旅文创平台、东陇海游客集散中心、文旅融合平台、全域旅游中心景区。

其实最简单的,还有什么比直接“住”进非遗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艳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