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夜宴”支招大运河博物馆,吃着“运”雪糕 5000观众排长龙
2021-06-16 23:56:15

6月16日,坐落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今天正式对外开放,5000名通过预约前来观展的观众早早排起了长龙。展陈中包括老汴河剖面、大量运河文物、唐代船型墓葬、宋代宜兴烧窑窑址,以及互动性十足的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展、运河上的舟楫、大明版“密室逃脱”都吸引了观众组团打卡。前来参加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的网红大咖们,变身“夸夸团”点赞江苏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把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成,视作大运河畔的文化奇迹,也为其进一步发展分享经验。

5000名观众探馆排长龙,

拍不够看不够

当天,首批预约成功的5000名观众兴致勃勃参观了博物馆展览,感受大运河亘古至今的璀璨文化。作为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征集到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逾万件(套),展览通过基本陈列和各专题展示了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当代形象。

13:00正式开馆,等待进馆的观众早已排成了长龙。一位陪着外婆来的宝应女孩告诉记者,“我们早早就预约了,今天来逛了两个多小时,才跑了两个馆,腿都跑不动了。拍了好多照片。印象最深的是《河之恋》的3D效果特别震撼,还有体验沙飞船感觉真的坐在船上一样。下次还要再来。”

记者注意到“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展馆内观众来来往往,原本是为青少年观众打造的展览,全开放式的体验空间结合了备受青少年喜爱的古风和二次元的风格,并以“密室逃脱”的游戏方式,让青少年观众体验到探索大运河的乐趣,领略到大运河沿岸风物的美好,没想到吸引了不少观众呼朋唤友、阖家出动来破解。观众们纷纷化身“监水使者”,以护送明代皇子回京为故事背景,来破解谜案,完成任务。好玩的是,密室逃脱中的每一项谜题都有出处,全部来自古籍或古画中,通过答题闯关,不仅能了解当年的运河水工科技,还能学到历史和地理人文知识,充分体验运河文化的探索乐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为限流,要采取单独预约制。

没预约上也能打卡?

还有“运”字造型雪糕

不少没有预约上的市民也能“逛景点”——大运塔、今月桥,搭配上三湾风景区的剪影桥,碧水蓝天之下,一抹艳红色,拍照打卡也是不错的选择。博物馆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开馆了。馆区东侧的非遗文化园摆出文创集市,大运河主题的文创产品首次亮相。记者注意到,有大运河博物馆印花的遮阳伞,还有“运 ”字造型雪糕,吸引不少市民购买尝鲜,并分享到朋友圈。据了解,开街后,还有许多文创类商家将入驻。此外,连接江阳路与馆区北侧开发路的大学路的建设也已经进入尾声,上跨运河的文峰桥初露芳容。桥面以刻有运河文化的石墩和花瓣形状的路灯为装饰,造型别致。

看藏品

“豪华朋友圈”汇聚万余件藏品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堪称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在11个独具特色的展示空间里,观众可以了解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贸易商业、戏曲艺术、民间信仰、饮食风物、市井生活,以及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未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会有一个大运河的资料收藏展示中心。”大运河博物馆的建成开放,从“零展品”到汇聚万余件藏品,更有赖于其豪华“运河朋友圈”,也得到了运河沿线很多城市的著名文博单位的帮助。

细细数来,包括山东博物馆复制的明代鲁荒王木俑仪仗、兖州博物馆授权仿制的泗水镇水铁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的开封州桥遗址汴河剖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的含嘉仓碳化粟(小米),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博物馆支持的宿州北宋石锚锭,南京博物院发掘的拦潮闸堆积、江苏省环境科学院支持的动植物标本、南京市博物总馆和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提供的唐代陶俑、徐州博物馆发掘的明代防洪器具、镇江博物馆发掘的唐代船型砖室墓和铁瓮城遗址明清道路、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发掘的宜兴宋代砖瓦窑址、苏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太仓博物馆提供的樊村泾遗址元代龙泉窑瓷器、张家港博物馆提供的黄泗浦遗址的宋代水井和瓷器,绍兴博物馆授权仿制的会稽刻石拓片。参观时,你找到这些宝藏藏品了吗?

此外,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的支持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还收集到《乾隆南巡图》《潞河督运图》《康熙南巡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邗江揽胜图》《姑苏繁华图》《京杭道里图》等100余种图像史料、共900余个数字高清影像文件。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方志馆捐赠了《江苏历代方志全书》《长江历史图卷》《江南大运河历史图谱》等运河相关图书文献资料500余册。在运河资料收集过程中,还获得了南京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知网等机构的协助。

融合当代文创,孙晓云捐赠《运河颂》

对于“零展品”起步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来说,文物和展品是最重要的“说话”工具。在展览筹备过程中,博物馆得到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关心支持,收到了大量的捐赠品。其中代表性的有:江苏省国画院捐赠的百米长卷美术作品《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扬州市委、市政府捐赠的中国画《扬州胜迹图》,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捐赠的书法长卷《运河颂》,刻纸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杨兆群捐赠的刻纸百米长卷《大运河》,孟河斧劈石盆景非遗传承人魏玉宇捐赠的斧劈石盆景《京杭大运河》,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捐赠的《大运河文化数字资源库》。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为各位代表颁发捐赠证书,见证了运河故事与当代创造的高度融合。

其中,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创作并捐赠的书法作品《运河颂》,表达了书法家献给运河的款款深情。“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邗沟,为大运河挖下了第一锹,扬州由此成为2500年大运河的‘生长原点’。以笔墨礼赞运河,可以说是我们江苏书法家义不容辞的使命。”孙晓云受访时感叹,“没有大运河,哪有今日江南的繁荣富庶?哪有这么多璀璨的文化哺育我们的成长?运河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太平、安宁和自豪,作为一位书法家,我唯有以一笔一划,深情地赞颂她。”

这件《运河颂》,脱胎于孙晓云即将推出的同名新书,是她和老搭档——中国辞赋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许结的又一次联袂合作。许结从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共撷取了85篇运河题材诗文,由孙晓云书写,编成图书版《运河颂》。此次为庆祝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落成,孙晓云又特意从85篇中精心选取了5篇进行书写:唐代杜牧的《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铺展开“初旭红可染,明河澹如扫”的运河风光;宋代杨万里的《过奔牛闸》,记录下“一行二十四楼船,相随过闸如鱼贯”的河运盛景;元代傅若金的《直沽口》中,“兵民杂居久,一半解吴歌”之咏,和明代李东阳《天津八景·吴粳万艘》中的“长江西上接天津,万舰吴粳入贡新”,成为大运河脉通南北、促进交流的生动写照;清代蒲松龄《泛邵伯湖》,定格了“夕阳光翻玛瑙瓮,片帆影射琉璃堆”的绝美一刹……五首诗歌,五幕图景,拼接成千年运河不断生长流淌的壮美画卷。

大咖说

单霁翔:堪称大运河畔的文化奇迹

当天举行的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运河志》核心专家李孝聪,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计者张锦秋,分别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与利用、鉴古知今以今忆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计作了主旨发言。

“20多年来,每年都到扬州来,这次心情是最好的!”采访中,单霁翔高度评价,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成,堪称大运河畔的文化奇迹。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认为,历经千年,大运河保护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如今的大运河保护是个庞大的、涉及“千丝万缕”的系统,“文保”的对象不只是静态的文物,不仅是保护这条河流,而是从古至今的完整链条。

他提出,大运河保护要从16个方面展开,分别是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建筑景观、工程景观、运输景观、河道景观、街区景观、园林景观、宗教景观、商业景观、民俗景观、民宿景观、生活景观、生产景观、艺术景观、城镇景观。

具体来说,“大运河的保护,不仅是保护文化要素,还要保护自然要素,保护人与自然共同形成的文化景观;不但要保护静态的古遗址、古墓葬,还要保护人们生活其中的河畔生活、传统村落;不但要保护点、面的遗产,更要保护线性的遗产;不但要保护古代的遗存,还要保护当代的创造;不但要保护宗教建筑、寺庙建筑、宫殿建筑,还要保护普通人生活工作的传统民居、工业遗产、老字号等;不但要保护物质要素,更要保护非物质遗产。”

单霁翔也颇为感慨,“十几年前,去日本、加拿大等地考察过当地运河的保护,很是羡慕。如今再看,我国很多地方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超过了它们,在对大运河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进一步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让沿岸人民享有更美好的生活。”

85岁张锦秋院士:好看的点多得不得了

“我特意带了相机来打卡,作为设计者,感觉特别高兴和激动!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后的实景,远比我们当初的设计图更要精美!”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计者张锦秋认为,大运河博物馆带来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通过博物馆的震撼效果,让公众可以沉浸式地“走进”这段历史,对于大运河的当代传承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现场张锦秋院士被媒体团团围住,谈及设计方面的亮点,她表示,“很荣幸我们承担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设计任务。这个项目意义重大,非同一般。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之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上一个重大建设项目。”

谈及设计亮点,她认为,这座大运河博物馆应具有鲜明的标识性和象征性。它应该成为中国大运河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象征。作为安排保护、展陈、研究、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的巨大容器,大运河博物馆在功能设施、技术手段上都应该是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大型专业博物馆。应该是一座实实在在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另外,大运河博物馆建在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理所当然应该与扬州城市文化特色相协调,反映现代扬州的时代风貌,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多彩元素。

请85岁张锦秋院士推荐馆内最心仪的网红打卡地,你看——主体建筑南端屋顶上透明的圆形接待大厅兼具唐风和现代感。命名为“阅江厅”是导引观众由此极目远眺时,仿佛看到大运河由此南下直达长江。

通过今月桥与主馆相联的大运塔,其半圆形的承托结构倒影在水面上,恰是正圆。其命名和形成的景观都为博物馆凭添了诗意。

馆内的内庭院南北长99.75米,东西宽41米,由北而南布置了蜿蜒水体,两岸绿草如茵。院中布置了四组山石:北京的房山石、山东的泰山石、西部的秦岭石、南方的太湖石,以表现大运河造福了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这个庭院也成为博物馆序厅的序曲。

张锦秋也秒变“夸夸团”,“你看这运河风光,三湾公园,四面八方都能找到拍摄大运河美景很好的地方,不是某一个点最好,好看的点多得不得了啊。”

网红支招

河南博物院:《唐宫夜宴》这样出圈

在论坛期间,还召开了“大运河文化与中华文明”以及“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博物馆的运营管理”两场分论坛,来自各地的博物馆馆长分别就文化遗产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拼手速才能“抢”到的“考古盲盒”,到能吃的“古钱币巧克力”成为爆款,再到“唐宫夜宴小姐姐”走红出圈,短短几个月,“会玩”的河南博物院着实火了一把。来到大运河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琴也带来不少干货。她表示,江苏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做出了努力,在深入发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大运河文化精神,有效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等方面走做出自己的探索。今天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落成开放,是江苏将大运河文化引向深入的一项重要实践。

如何依托运河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和运河文明,需要进行运河文化与理论研究,以聚合力激发运河文化的生命力。同时以跨界融合为公众提供多元文化产品,聚焦运河这条主线,打破行业间的壁垒。在传统于现代的融合方面,为运河文明的当代表达加快传承创新,可以策划开发一些更具特色与活力的作品,如精品展览,研学旅行,精彩的剧目节目,文创产品,标准化课程等。

如何找到公众能接受的轻松愉快的方式很重要。她提到,跟河南卫视在今年春晚推出《唐宫夜宴》这个节目,随后又不断乘势而上,围绕中国传统节日策划节目,艺术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魅力。总结而言,选择的剧目要有中国式审美,比如在服装、舞蹈等方面。面对宏观选题要有微观表达,做到细致凝练。嫁接现实方面,用古今对话抓住观众的心。另外,采用科技手段拓展交互方式,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令公众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感悟运河文化的坚实内核,提升文化自信,也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当天来自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的英国专家大卫·弗格森也分享了“来自一位苏格兰友人的有关国际运河文化”的观点,如何加强国际传播,通过音视频产品构建跨文化跨区域的文化传播体系,也成为专家们讨论的焦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新华报业集团视觉中心记者 余萍 摄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