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力波 | 《革命者》创新“革命浪漫主义”,观众“不忍告别守常先生”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7-02 16:45:12

“守常先生整个人栩栩如生地在我面前了,以前他可能是停留在课本上,或者是大家从上一辈人那里得知的一个历史人物,但现在这个是真实的一个人了。”这是《革命者》上映后,很多观众的第一感受,也是该片监制管虎的感受。

作为中宣部电影局主抓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影片《革命者》已经于7月1日正式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革命者》首度聚焦“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描绘了1912至1927年间,李大钊引领一众革命志士为救国存亡积极奔走、奋起反抗的壮阔革命史诗。

呈现历史大事件,深度研究每一个史料细节

李大钊,字守常,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以其深邃的历史眼光、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真理,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

据悉,《革命者》在前期筹备、剧本创作、史料调研等各环节深耕细作,深入李大钊故乡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采访采风,向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反复请教,调集文献资料,查阅图片档案资料,深度研究每一个历史细节,力求逼真立体地刻画李大钊的革命形象。

作为建党百年献礼影片,《革命者》的监制管虎曾表示:“主旋律创作,其实更多是主流电影创作,影片要能跟各圈层观众打交道,尤其是当下年轻观众。”

总制片人梁静特别表示:“这部电影不止在致敬百年前的革命青年,更在激励当下的中国青年,我们需要打破自己的边界,重新去创立一种跟当今年轻人对话的方式、一种新的电影语言。”

影片《革命者》在注重呈现李大钊作为伟大马克思主义者崇高形象的同时,更力求刻画出他作为文人的诗韵风骨、作为知己战友的热血青春、作为人夫人父的柔软温情,借助电影镜头为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注入更具烟火气,更有人情味的银幕灵魂:

既有游行队伍前的慷慨激昂、狱中的坦然从容,绞刑架下的英勇赴义、也有田间地头的欢声笑语、早餐铺子的谈天说地、大众澡堂的与民同乐……革命者不只活在文献史料里,更活在一粒一粟、一血一泪当中。

张颂文以真心“碰触守常先生冰山一角的灵魂”

电影《革命者》经过层层筛选反复考量,综合李大钊的个人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品格,最终敲定了由演员张颂文出任“李大钊”一角的表演。

作为拥有数十年表演经历、积蓄丰厚人生阅历、独居敏锐观察力和细腻表现力的宝藏级实力演员,张颂文在近些年的银幕上奉献出了许多足以载入表演教科书级别的光影瞬间,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西小河的夏天》《隐秘的角落》等作品中,以出神入化,于细微处凿光的表演,在业内人士及广大观众中收获了超高口碑。

张颂文知道自己要出演李大钊时,第一反应是光荣,但又非常忐忑,“因为关于李大钊的史料并不算丰富,而且对于伟人的塑造也很容易符号化。但因为我和导演理念非常一致,就是把李大钊演成一个‘人’,所以我又是有一定信心的”。

这次张颂文的演技再次博得网友点赞,他以真心“碰触守常先生冰山一角的灵魂”,观众表示,他来演李大钊是再合适不过了。

“课本里读过的每一段历史,可能都是书中人真实的一生”,献礼片《革命者》不只是李大钊一人的革命足迹,更是同时代万千仁人志士的革命征程。

李易峰、佟丽娅,彭昱畅、韩庚、李九霄、白客、秦昊、于谦等汇集全实力演员阵容,以区别于以往主旋律影片的搭配组合,重现20世纪20年代初的精神风貌,这些角色无论出身、信仰、阶层,都先从“活生生的人”开始,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根基。

影片围绕李大钊的主要活动轨迹,以真实历史人物和影片虚构角色相结合的方式,立体还原了一幅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革命图景:党的早期革命者、李大钊的妻子和一众儿女,及其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深刻足迹的人物逐一现身、与庆子、徐三、阿晨等虚构角色一道,将观众带回那个动荡不安却又热血激昂的时代。文人志士有爱国之心、豪杰英雄有忧国之意、贩夫走卒亦有救国之志,在这片土地,凡心存天下,人人皆为革命者。

非线性、打乱时空来铭刻1912-1927高光瞬间

作为近些年操刀多部重大题材影视作品、对历史题材、宏大场面具有丰富创作经验和独到掌控力的导演,管虎表达了自己的创作初衷:“希望在主旋律创作当中能有艺术上精湛的进步,希望未来的主旋律电影能更多为观众们接受,这是我们的课题,这次也是一次实验。希望我们这个进取、这个实验是成功的。”

记者看到,电影《革命者》大胆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以李大钊执行绞刑前的最后38小时为主线,在1912-1927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选取了不同革命阶段的数个高光时刻:

1919年发布《北京市民宣言》、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五卅”大罢工、1926年“三一八”惨案、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

这些意义深远的历史瞬间从沉睡近百年的文献资料中苏醒,铭刻下李大钊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踏上革命征途的珍贵足迹,让观众跟随镜头亲身感受那个动荡不安却又热血激昂的时代,体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赤诚之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非线性的同时,电影《革命者》还创新性地使用了多个主观视角并联的结构。

影片核心聚焦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者——李大钊,但不止局限于对其的单一视角书写,而是围绕李大钊的生平踪迹延展开来,从与他有过不同交集的数位人物入手,以出身不同阶层、持有不同理念、身处不同群体的多层次视角,来对李大钊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立体、鲜活、多样、全面地解读。

谈及影片独特的叙事结构,剪辑指导杨红雨功不可没,她分享沉浸在创作中乐趣:“这种纯粹的情绪性的剪接特别过瘾,这个电影就像一首诗,它不是一个叙事,它是一首纯粹的诗歌。”

观众说:先烈不再凌于丰碑之上,而是转身走入尘世之间

7月1日,《革命者》上映后,口碑爆涨,线上线下好评不断,从这些相隔万里的文字中能感受到一种共同的情绪——每个人都在被李大钊先生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伟大的精神品格所震撼。

网友@梦章发文称,“电影《革命者》人物塑造的精彩之处在于:先烈不再凌于丰碑之上、激荡于洪流之中,而是转身走入尘世之间”。

借由电影《革命者》,李大钊先生走入观众眼前,走进观众心中,一名影迷描述了观影时最真实的感受:“张颂文老师的表演非常舒服,自然真挚,仿佛守常先生就在身边,导演没有刻意煽情,但观影全程那种’悲壮、热烈、深沉’情绪却一直萦绕心头。”

网友@江宁婆婆发文称:“李大钊即将赴死的最后时刻,他在牢笼中缓缓转过身,背身翘着腿坐在椅子上那一刻,一束光落在他身上,没有一句台词,我却差点忍不住要流下泪来,几乎下意识地想要躲避自己的情感,却发现我周围的观众也都一起在抹眼泪。”

观众@一个李润祺在观影后留言:“感谢每一位先烈,尽管身处黑暗却依然向着光明进发;感谢电影主创团队,为我们带来值得铭记的一页页篇章。时代不停息地翻涌,是你们前赴后继,为我们勾画了新中国的信仰、希望和力量。”

创新性的“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也得到了老中青三代影迷的青睐,被盛赞“革命浪漫主义开山之作”!

网友@辰北阳点赞“这段红色历史的记忆打破了以往的故事顺序架构,带来了众多奇妙观影悬念,仿佛开创了先河,勇敢而浪漫放肆地表达着万众同一的爱国主义情怀!”

作为主旋律题材,影片大胆采用的非线性多视角叙事更是成为热议的话题,网友@_景峰直言“剪辑很牛,那么多不同人物视角、事件和时空转换,流畅顺滑到没意识到用了意识流手法,线索明晰节奏好,沉浸式观影体验,很高兴主旋律电影可以有这么创新的表述方式。”

很多年轻观众,也对电影镜头在光影间呈现的美感赞许有加,@爱吃鱼的胖猪表示,“好喜欢这部电影的光影,艺术感满满,这种风格是真正施舍在电影元观赏的,镜头构图也超级美。”观众@蜜三刀蜜三刀称:“电影浪漫而伤感,不着痕迹,却又处处见功底,用点滴的人性塑造历史人物的神性。”

导演高群书更是在观影后难以内心澎湃,在网上留言称:“新革命浪漫主义电影的大成,剪辑、声效、美术、摄影,音乐…交相辉映成一手奔放,狂野,狂飙突进的新摇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