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众家评说谢佩新画作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7-04 12:33:44

“百舸奋楫”百书百画百壶艺术大展

——第七届扬子晚报艺术节

展览时间:2021年7月17日-23日

开幕时间:2021年7月17日下午14:30

展览地点:南京图书馆负一楼展厅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题写展名

本期推出的,是书画家谢佩新先生。

☆★☆ 参展艺术家:谢佩新

谢佩新

1962年生于江苏南通。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师承尤无曲、陈大羽、保彬、陈显铭等先生,从事大写意山水画的研究。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林散之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书画院执行院长、江苏省至美青少年书画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政协特聘书画家、江苏省炎黄书画研究院书画家、尤无曲艺术馆研究员、南京书画院特聘书画家。

参展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国画大师 陈大羽:

精神高远照日月 势力雄健生风云 丙寅夏大羽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周积寅:

谢佩新是我们南艺的校友,我给他上过课,他离开南艺二十多年了,笔耕不辍,很不容易。此次展出的画给我的感受,一是他很重视传统,基本功很扎实,功底很深。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中年人想急于求成,不太肯在传统上下功夫,想一夜成名,作品经不起推敲。二是他立足于生活,着眼于创新,他的作品跟人家不一样,已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有时代气息,看后能产生共鸣,很感人。

《白岳胜境》   138cm-70cm 2019年

南京博物院原院长  徐湖平:

谢佩新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主要画山水。他 崇尚宋元,一路下来,于明清董其昌、王麓台、石溪,近代吴昌硕、黄宾虹等,从中吸取养料。和我聊天,他说:"我到皖南、太行山各個村落寫生,我喜歡到處看,中國人講風水,對山形的拱衛開合、房屋的座落朝向、河流池塘的流向分布等都有講究,這樣的文化習俗在傳統山水畫中是很注重的。古人‘師造化’,更多是一種體驗,范寬在終南山臨流獨坐,倪雲林泛舟九峰三泖間……他們從不畫直接看到的風景,而重在營造內心磅礡、飄逸、孤寂之心境”,从他的许多作品中能体会到“中得心源”的精神寄托。他的画给我另一较为强烈的感受就是有一股金石气,书画同源,在绘画中体现出书法的意趣是中国画有别于其他画种之处,而对书法的研习需要时间作酵素临池不辍才有所得,这是一条大道。

《耕读传家》68cmx69cm 2021年

书法《晴耕雨读》 2021年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国画大师陈大羽先生之子 陈显铭:

腕底游龙成竹在胸 ,静中生动势到境至。

用笔用墨轻重自如 ,秀润洒脱意在一新。甲午显铭题佩新画。

佩新老弟热爱写意笔墨,山水画数十年积淀既深,不遗余力传统素养,引导他深入生活广采博取开拓创新,以自家面貌呈现于观者。佩新之诸多田园山水画是一大特色,秀润、厚实、质朴、含蓄、恬静,大自然之美给人遐想,佩新是成功者。甲午显铭并记。

《沽酒过苍岭》 45x68cm  2021年

书法《节录白居易诗》 136x34cm  2021年

“意蕴苍茫”谢佩新书画作品展后记  王昊:

水墨山水画自唐吴道子、王维始,再经过项容大胆用墨,发展到王默(洽)的大泼墨,使画家的精神在画上的表现完全不局限于技巧了。这对画史有长久而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画家的主体精神诣趣通过高度提炼的笔墨充分得以释放与表达,中国画的大写意精神被开发了出来。之后的宋元明清各代皆有代表人物。宋代苏轼的枯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氏云山,梁楷的泼墨仙人,元人高克恭、方从义的山山水水,明代的青藤(徐渭)白阳(陈淳)的花鸟,清代八大山人的怪石荷塘翻白眼的小鸟、以及扬州的八怪等等。直至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刘海粟、朱屺瞻、陈大羽诸先辈。大写意的精神星火相传、代有俊才,文脉不断。

《古雨花胜迹图》  360x180cm 2010年

然而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大写意画风这株中国画花园中的独特灵苗却式微了。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最后一批大写意大师大家的逝去,真正懂大写意的人少了。二是大写意太难了,它看着容易实则非常之难,高级境界的大写意创作需要一流的文史哲修养、一流的笔墨技巧、一流的高度概括的取象本领。也就是说,只有达到物象与心性以及笔墨技巧的高度契合,才能产生高水平的大写意作品。

《冀南沙河渐滩古村落纪游》32x66cm 2017年

书法《积健为雄》 2021年

谢佩新兄出身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原本工笔、写意都画,现专研意笔山水,兼及书法研究。多年来一直孜孜以求,他从海派的大写意花鸟画入手,精研吴昌硕、齐白石浑厚泼辣的笔墨点线,海粟老的书法,并参以朱屺瞻、陈大羽浑茫气象与浓艳的用色对比,来营造自己的山水画图式。书写性的用笔使得其山水画近看几乎只是一堆一片萧洒的点线与墨块,然而稍远观之则起承转合、峰回路转,一片江山宛然。气势朴茂雄伟,气韵敦厚而华滋。其中的点景人物尤见功力,寥寥几笔那些田间地头、岭上坡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皆如画中的土地山岭间活生生长出来一般,接地气,生动活泼,观者无不叹服。

《冀南沙河前渐寺纪游》32x66cm  2017年

《雨后空林图》  纸本 68cm-45cm 2020年

曾与佩新兄私聊艺术,故而得见其诸多有关大写意绘画的观点和见识。方知其几十年如一日的笔墨打磨和对大写意绘画的深层次思考,才造就了今天他自已独特的山水风貌。与有艺术温度的艺术家聊天,长见识、知不足、催人奋进,有关这点,聊过的人都知道。  元庸匆匆於金陵畅庐(作者为更斯艺术馆执行馆长,艺术总监)

《悠然山林图》   205x276cm 2009年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庄利经:

谢佩新重传统但不教条,能将传统融入生活并迹化,我见证了他的进步。从展出的山水作品看,他已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画面中的山川草木呈现出一派浑厚华滋的意趣和情境,气息不俗。希望佩新沿着这条宽阔大道继续稳健地探索下去,随着岁月的滋养和个性语言的不断成熟,将来必成正果。

《假日游踪——长虹卧波天生桥》136x69cm  2020年

《岩上人家》  纸本 138cm-70cm 2019年

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 张兴来:

谢佩新的中国画起点很高,从南艺四年多的学习后一直没有参加外面的一些大的活动,但是从他画里面我们能看出来一直没有间断,对中国画,特别对山水画一直在研究、在钻研。我很喜欢他的几张镜片,虽说画面不大,我们自己搞画的一看就知道,这里面倾注了他的很多时间,还有他的用心,非常不容易。

《江上清风》68cmx69cm 2021年

南京书画院原执行院长 刘红沛:

佩新和我是大学同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我们都在南艺读书,我比他高一届,多年以来,佩新笔耕不辍令人敬佩。古人谈山水画常以把自己融入山水之间为大智,佩新的山水画以笔墨之灵开拓胸次,与造物争奇,泉石幽深、阴雨灭没之境随遇而发,悠然会心。在他看来中国画的作品风格是表层的世象,真性表达才是最重要的。

《金陵四十八景之幕燕帆影》68cmx69cm 2021年

南京市艺术研究院院长、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    刘春杰:

远看取其势,近看取其质。一幅好的写意画作品,从整体看需气韵生动,作局部观则应全部是书法的笔触,以及由这些笔触所呈现的抽象语汇,此时的笔墨已非形而下的技法手段,而是进入了形而上的精神层面。佩新深知笔墨的双层作用,为之研习数十载,可见他严谨治学的态度。他书画双修,平时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书法的研习,从三代鼎彝到帖学碑版,结合历代书论加以揣摩比较,提炼适合自己的笔墨语言,这样的探索无疑已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出来。

《黎城板山纪游》26x50cm  2015年

《行舟绿水前》 45x68cm  2020年

江苏省书画院执行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高建胜:

佩新家的窗外便是紫金山,四季朝夕的更换,日月云雾的出没将窗框幻化成一幅幅不断变化的画,即便足不出户,也可对景写生,记录自己的感动。真是件快乐的事情。

其实中国画从来就不以再现对象为目的,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哲学体系成就了有鲜明东方文化特色的绘画表现形式。在表现自然的同时,更加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灵性、学识。

《黎城太行洗耳河写生》50x50cm  2015年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是中国画画家共同的追求,也是成功所在。佩新作品中通过线条和笔墨所传达出的信息明白的告诉我们,他正在这条路上孜孜以求,不断前行着……

佩新被他的表现对象感动着,我们被他的作品感动着……

《岭上人家》160x180cm 纸本  2016年

《仙界山纪游》   138cm-70cm 2019年

江苏省新闻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潘高鹏:

谢佩新这么年轻就把笔墨解决的这么好,在对传统绘画功底的锤炼上,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作了深刻的研究,从宋元过来,这很重要,并已经开始形成个人的面貌,非常的好。

《芒鞋踏破岭头云》 70x138cm 2021年

《王维诗意图》68cmx69cm 2021年

电影艺术家 邱中义:

谢佩新举行这么一个画展,老实说让我大吃一惊,因为谢佩新虽然是专业学习中国画的,他到了电影厂来做美工师,画画的机会不是太多,特别是国画,电影上面古装戏可能需要用到一些;后来又搞了一段行政工作,谢佩新是一个很朴实、很勤奋的人,没想到几年不见他搞了一个展览会来,真是不错,这个画展很成功、很潇洒、很有气魄,看了以后确实很震撼,我觉得他起点也高,经过这番努力,现在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了,我很高兴。

《密林山谷》68cmx69cm 2021年

《田园新绿》   68cm-69cm 2018年

清华大学博士、画家、学者  谢宏军:谢佩新和他典范的目标

本世纪的画家爱好陶醉于中国画的弱点,谢佩新是有能力想象中国画光辉的人之一,看他的展览是为了回到中国画。首先,中国画是一种激情,世界上没有一个画种将这种激情延续了十个世纪仍然充满激情。中国画既是古老的千年画种,也是被历代的几个冒失鬼混淆了笔墨尊严的画种。谢佩新的绘画证明,没有笔墨的中国画是伪装的中国画。

《南通州故里写生二》纸本 27x50cm  2015年

《太行山居》68cmx69cm 2018年

历史上第一件重要的中国山水画也许是荆浩爬山后回家画的,他把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定了调,谢佩新画了江南茅山。他依荆浩、关仝的千年顺序画到今天的山水,中国画永远有山川草木但没有结局。如果说中国画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有人会说史诗发生在宋元而不是之后,之后仅是史诗的特征。谢佩新避免了三个错误:一、仅仅用古人的词汇打动自己也打动我们。二、把中国画简单想象成古人也不使用的一套公式。三、把现代世界推想成古人画轴里的世界。今日中国画在激情过后常发生这样的事,每幅画都像是为古人笔墨章法作的生平传记,或者创作貌似混乱的水墨或假装新文人的当代。谢佩新通过写生看景看画,他的画有山水的秩序和墨色的调性。当有人说笔墨等于零时,谢佩新的绘画当即证明,错误的不是笔墨,而是心灵。

《南通州故里写生一》 30x62cm  2015年

我想突出谢佩新笔墨的深厚,他还有其它许多优点,比如,他让他笔下的中国画在千年中国画中具有延长了的寿命。

《南通州故里写生之二》45x68cm  2018年

清华大学博士、画家、学者 谢宏军:国画中的画家

十年前,陈丹青先生经由美国带回几轴古代中国画指给范扬看,这是一位油画家向国画家指证中国绘画历史的消息。谢佩新先生以中国画明德,当下把尺幅乾坤云云来解决了。此次展览举证了中国画这则公案——中国绘画熠熠生辉。

《南通州故里写生之五》45x68cm  2018年

天地初机,中国画已古老到成为国宝、魄宝。那千年国画江山,世世代代不断地在笔墨中创作顿生国画词源学的雄心,要画出存在于中国画中的国画,为其优美的笔墨经久不衰。谁有这样的心思,兀自便会选择堪与中国画美名匹配的方法。从董源、巨然开始的无尽期的经典不衰,在金陵初夏的谢佩新展览中,中国画——像历代以来出于不同理由,由无数有学问的画家们忠诚创作的那样,谢佩新的绘画清风再复,有上古气质的大局面。黄公望的气质见出沈石田,一个时代绘画气质即识,我们阅读范中立、黄宾虹同时阅读谢佩新。中国画是中国民族几千年来决心展卷阅读的绘画。

《拟笔二》  68cm-45cm 2021年

古代洋人想象中国是散发着蓝宝石优美色彩的地方。师云“与我拿将中华民族来。”而说大宋、大明,中国画积有墨色的代代江山。谢佩新怀着中国绘画的元气淋漓与祖辈画家们在一笔万笔中思“思”之存在,此展览是一个巨型画种集合体的个人歌唱,包括了南宗北派的大略和机锋,先贤的草木和谢佩新的山川辉映风光,中国画之古老对谢佩新的绘画作了预先展示,他在风物伦常中与其先驱在在亲民,他在汉民族的土地上受惠于这种绘画的美德,终究开启了自身无蔽状态的浑厚华滋。

《拟笔一》  68cm-45cm 2021年

人世如高山流水,皆凡事应能与天下人为已,不仅在绘事方略中,而且在生活的戏剧中。谢佩新做过行政领导、影视策划、制片人,率先义举为电影厂职工集资建房。如同颜鲁公、董玄宰之喝令政艺,生命之风影风动是他们生机旺盛。人世有敬,因生的繁华而掩卷沉思,沉思召唤绘画,令绘画到来。

《拟古稿1》直径:28cm  2021年

一个画种有多种阅读是当代艺术的一个特点。世代以来,中国人都能读懂中国画。塞万提斯在《堂吉珂德》中说:带着两分托斯卡纳口音就能读懂文艺复兴。至于谢佩新,他不仅是中国人对中国画的条件反射,而且是一种血缘的种子。王羲之在、李唐在、别的名宿大作都在,谢佩新比倪云林的同代人更接近中国画,他的现在时必然基于对中国画规定情境的前理解。中国画有一个主体的历史所以需要超出经验之上的本文释义。谢佩新以“国”画达乎主体居有,说不尽的江南深秋,高高深深平平处,中国画与谢佩新中国画的双重性敞开指称了中国绘画的笔性历史和墨色风流。

《拟古稿2》直径:28cm  2021年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 陈瑞:

谢佩新的几帧山水巨幅,不仅尺幅巨大,更以顶天立地之构图入画,苍莽之气扑面而来。谢佩新爱在太行山写生,隐居太行的荆浩也推崇写生,荆浩说:“度物象而取其真”,取的不仅是“形真”,更是“气真”与“意真”,谢佩新也没有局限于“写生”,临渊写照之余追求的是“写意”与“写心”,将南京文人的散淡与温润之意与太行山奇险苍莽之气高度结合,这是谢佩新的情怀与气度。

《拟古稿3》直径:28cm  2021年

画家、陶艺家、学者  郑荣:

佩新和我是南艺同学,至今业已二十多年,一直非常要好。如像评论家一样来对这么亲近的朋友的画作写评论文章,应该是件困难的事。佩新上南艺前,跟胡振德学画传统山水,并得到尤无曲的指点,这在当年同学中很是例外,因为当年考南艺是必须考人物画的。

《拟古稿4》直径:28cm  2021年

一两个学期过去,到王孟奇老师上完一个单元的人物画课程,其却得到了“可琢大器”之类的评语。也许是画山水出身,胸襟也扩大,其画画写字,不斤斤于小情小趣,并于传统画理画法,用功尤甚。经常在电话那头听他说:“我在看画册···,我在读字帖··· ”,董其昌说:“读古贴是穿牛皮之功”。佩新对中国画传统的钻研,确有看穿牛皮之精神,这从此次展出的山水画中可见一斑。

《太行连庄秋色》70x46  2017年

势力雄健生风云

------走进谢佩新的山水画艺术                                文|王如星

从事书画专刊编辑十多年来,我接触了许许多多、水平各异的书画家,能为之心动的山水画家不是很多,但谢佩新是其中一位。每次选发他的作品时,一幅幅层次丰富、内涵深刻的画作,都会令我产生新鲜感而追溯。其构图与笔墨,旷古深邃、简约而丰富,总是能触动我的兴趣,从中感受到自然山水中的空间感和历史感,欣赏到画家把自己入融到自然中的相呼和相应。

《拟古稿5》直径:28cm  2021年

总是有朋友问我,什么是好画,怎么样欣赏一幅山水画。有的时候我侃侃而谈,有的时候我却欲言无语。对于稍懂的人,可与他谈构图,谈笔墨,谈意境,谈传统。对于想懂的人,可以告诉他(她)把画作当朋友,多读多看,看多了,感觉自然来,会对画的感觉越来越有判断力。如同交友,交多了,便会从中分出区别,会花时间和精力去与性相投有高度的人相处。而对于附庸风雅,把行画当艺术、把头衔做标尺的人,说多了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木心说过,不懂美是绝症,治不好,与文化程度无关。

《拟古稿6》直径:28cm  2021年

谢佩新早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师承水墨画大家尤无曲先生和花鸟画大师陈大羽先生。毕业后在南京电影制片厂先从事美工,后做领导工作,协调和组织过不少有影响的影视作品。良好的艺术学养和丰富的工作经历,使他在艺术上站的高,看的远,行走的步子扎实坚定。尤无曲先生是谢佩新的同乡,其出神入化的水墨艺术造诣对他早期学美术的影响巨大。陈大羽先生是南艺资深教授,师承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以画大公鸡著称,深得齐白石的赞许。

《拟古稿7》直径:28cm  2021年

陈大羽的作品在美术界特立独行,充满了浪漫的现实主义,笔墨稳重平实,格局大开大合,传递出鲜活的、奔放的、积极向上的能量。这些如同艺术基因一样传递到谢佩新身上,且影响深远。谢佩新在绘画处理上师承大羽先生的秉性,一改传统写意画温文儒雅的路数,而代之的是从山水写生和民族历史中汲取的豪放个性,演化成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感。

《拟古稿8》直径:28cm  2021年

海派的朱屺瞻先生与王个簃先生的绘画风格对谢佩新影响也比较大,这是他对老一辈艺术家的成功经验中筛选出来的补益。朱老自言“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谢佩新认为这是艺术创作中物我两忘的境界,就如同一个好的影剧演员,一旦进入角色,就忘却的真我而变成了戏中的我。朱屺瞻老活到一百来岁,是海派画家中最高寿的人,他每临创作,“胸有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动起笔来竟然是笔动人不动"。王个簃先生“食金石力,养草木心”,晚年的作品面目一新,粗头乱服,精妙逼人,许多作品“脱头落瓣”,“色墨斑驳”,随意点化,不然而然,金石气息弥漫,诗、书、画、印意趣横溢,俱臻化境。谢佩新打心里敬佩二老这种超漫豪逸之气,与名利无关,只醉心于艺术,放笔有真意,笔在自由行,超然无碍,章法有变,画面有变,用色有变,于百变中展现自己的面目。这是谢佩新从屺老、个老那里领悟到的笔意真谛,线条的重要,和贵为纯真的艺术修为。

《拟屺老笔意》   35cm-69cm 2020年

许是乡情的缘故,谢佩新对南通藉水墨画大师尤无曲非常推崇,经常观摩品味尤无曲的的作品。尤无曲个人展他会去看好几回,还约友人一道去观赏品味讨论。尤无曲先生倡导“笔墨水融"理论,就是将水墨山水画中的水法提升到与笔、墨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笔、墨、水三者之间的融合,是“时代精神与古代文化精神的相融合,诗意与哲学的感性共融"。可以说,尤无曲的“水墨融合法"使谢佩新山水画创作注入了新的变数,对水墨对笔意的展现与把控都非常到位,恰到好处,令人耳目一新。著名美术史论家、博士生导师周积寅评价说,“谢佩新的作品跟人家不一样,已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有时代气息,看后让人产生共鸣,很感人"。这种独特面貌就是善于吸收、推陈出新的结果。

《清湘黄山游踪图》68cmx69cm 2021年

谢佩新在南艺求学期间,和后来在南京电影制片厂做领导工作,主持和协调影视剧拍摄中,接触到许多西方绘画艺术流派的作品。从19世纪盛极一时的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最后把目光定格在后印象派的感性且深沉的表现方法上,暗合了谢佩新要对传统写意山水画的改变和取舍。通过写生实践,用线条与明暗变化,对画面的表现进行了大胆的技法改变,表现出层次感和生活气息,从对光与色的运用中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著名画家刘红沛先生对谢佩新画作的评价是:“古人说山水画常以把自己融入山水之间为大智,佩新的山水画以笔墨为灵开拓胸次,与造物争奇,泉石幽深、阴雨灭没之境随遇而发,悠然会心……"。

《晴山泛舟图》  68cm-45cm 2020年

以自然为师是每个画家的追求。谢佩新每年都会外出写生,常去的地方除了皖南,就是太行山,尤其是河北一带的冀中太行,那里的山沟川岭,那里的风俗人家,那里的崖树坠石,那里的虫鸣兽叫,传递的不仅是风土人情,而且展现的是从寒武纪到奥陶纪延伸过来的苍桑,是从三皇五帝到汉唐明清一路走来的文明历程,是天地人间的悲欢,这些都被谢佩新写在他的山水画里了。陈大羽先生生前给自己的弟子谢佩新作了14个字的评价:“精神高远照日月,势力雄健生风云"。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陈显铭先生说,谢佩新用笔用墨轻重自如,秀润洒脱意在一新。他的山水画,厚实、质朴,大自然之美让人遐想。佩新是成功者。

《山客》   238cm-121cm 2006年

(作者:王如星,南京报业《壹收藏》周刊艺术总监,作家,民盟江苏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定林书院常务副院长)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