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耕不是只有“余欢水”,还有《我是夏始之》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7-05 17:30:31

如果你曾经为余欢水唏嘘,那么夏始之将是你心底溃疡的治愈。那么,谁是夏始之呢? 7月3日下午,《我是余欢水》的原著作者余耕携新书《我是夏始之》在北京与广大读者见面,《疯狂的赛车》《无人区》《一出好戏》等作品的编剧崔斯韦、《和平饭店》《异镇》等作品的编剧张莱、作家出版社副总编颜慧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分享会。

余耕不是只有“余欢水”,还有“夏始之”

《我是夏始之》是余耕最新的中篇小说集,收录了七个风格迥异的故事——《我是夏始之》《以爱之名》《末日降临》《寻亲记》《我是余未来》《魔伽吒》《临摹》。

“对一个作家的评价离不开他的作品,我们通过他的作品来认识他,当然更少不了与本人的深度交流。”崔斯韦首先谈到他眼中的余耕,“《我是余未来》是余耕作品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这个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却有着浓烈的魔幻色彩,因此,尽快作品探讨了很多犀利的问题,但是整体营造的超现实气质让作品具有了浪漫的氛围,让读者对余未来的人生产生共情,而不是尖锐的对不满进行批判。”

张莱则是开玩笑地说:“余耕变得‘懦弱’了。”他讲道,这里的“懦弱”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胆小、怯懦。他指的是,余耕更温柔、悲悯、细腻了,他对他塑造的人物“手下留情”了,以《我是夏始之》为例,夏始之的崩溃、迷茫、重塑,有了疗愈的意味,这跟他之前笔下的人物命运相比,夏始之的人生,毁灭是为了重生,她也在最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比物质上的皈依更圆满。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颜慧则对余耕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肯定,“每个故事都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诙谐与反转,余欢水只是让大众注意到了余耕,但其实余耕已经积累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作家出版社一直关注的作家。《我是夏始之》收录的七个故事,每一个都值得品味,对人性的刻画、对爱情的阐释让人过目不忘。其中,《我是夏始之》《以爱之名》两个故事,两位主人公夏始之卑微、庞博偏执,余耕的处理,呈现给读者两个截然不同的‘如何爱’,读起来意味深长。”

剧本创作者现场分享七个故事,七种人生

三位嘉宾与到场读者分享了七个故事中个人有所偏爱的篇目。崔斯韦表示《我是余未来》是最对他胃口的故事,他说每个男孩其实都有个冒险寻宝的梦,而余未来生活的垃圾场满足了这种想象,余未来穿梭在这个地处城市边缘、并不会让人产生美好联想的场所,搜寻着“宝藏”,黑胶唱片、绝版图书,人们无所顾忌丢弃的“无用垃圾”,让余未来淘得他的珍宝,这是他的精神寄托。但人不能总是游离于社会之外,所以,垃圾场的拆除,对余未来来说,是悲剧也是庆幸,他的精神世界被毁,却有了走出围城的契机,但这是悲剧还是喜剧,却很难去定义,这也正是余耕作品的魅力。《我是余未来》正在改编中,广大读者敬请期待。

张莱正在着手《我是夏始之》的剧本改编,他表示夏始之是个耐人寻味的女性形象,早期你会对她所做的一切怒其不争,但深究下去却又会发现一切是有迹可循的,原生家庭、童年的深刻记忆会给人的成长带来难以磨灭的印记,你背负着这个印记一直走下去,走向自己的归宿。夏始之的遭遇不是所有女性的遭遇,但是夏始之的自我成长与内心完善却是值得每个人去关注的。

《以爱之名》是颜慧推介给现场读者的,她提到故事里男主人庞博给女主人公方竖朗读沈从文的《边城》的片段让她印象深刻,这个情节的处理十分巧妙,故事中的故事的人物命运已经映射了读故事的两位人物的命运,预示着这将是一个悲剧了,爱情可能不会圆满,生活可能充满颠沛。《以爱之名》中伏笔比比皆是,细节耐人寻味,每个人物饱满又独立,但又像蛛网中的飞虫,挣扎不出自己给自己织就的网,这个网可能是虚荣或者欲望,也可能是懦弱或者寂寞。

作者余耕则表示,自己其实最关注的是《魔伽吒》和《临摹》两部作品。《魔伽吒》是他暗藏私心的作品,这个故事源自他的一个梦,在梦中他的女儿被一只猴子抢走了。他惊醒后,急忙去女儿的卧室查看,看到女儿安睡也没能安抚他的焦虑,明知道不可能找到猴子,他也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检查一遍。他突然想到,女儿是属猴的,可能梦中的猴子,就是女儿,这样才慢慢让心情平静下来,却萌发了一个要给女人创作一个故事的想法,于是就有了《魔伽吒》。这是一个充满神秘意味的故事,魔伽吒在梵语里泛指猴子,而梵语文化中的猴子是有宗教意义的。这是个另类的充满温情的小说,也是他少有的适合亲子阅读的故事。

《临摹》是余耕唯一一部在创作前就拟定好大纲的小说,所以他评价这是个“规整”的故事,是一个悬念丛生、环环相扣的作品,开端的慢节奏全部是铺垫,看似平淡的细节都为之后的反转打下伏笔。这部作品的影视改编也在进行中,期待着早日与读者、观众见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