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闯在做锅贴
“老板,来二两锅贴,加一碗赤豆元宵。”“老板,我要三两锅贴,打包带走!”昨天中午11点,位于老虎山西路的“老虎山锅贴”店里,顾客络绎不绝。
店老板叫孙闯,淮安盱眙人。二十余年时光里,他让源自街头的老虎山锅贴做成了扬州小吃的“杠把子”。他说,“7月1日,我刚刚开了第二家锅贴店,要一直用心用情,做出大家认可的好味道。”
从路边摊到开店
今年50多岁的孙闯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他的父母跟弟弟在扬州四望亭路美食街摆摊,做夜市大排档,“当时隔壁有个做锅贴的摊子,生意不错,我弟弟天天看着也就学会了。”1998年,孙闯的父母在弟弟的指导下,在老虎山路与史可法路的交叉路口摆起了锅贴摊,“当时路上共有两家锅贴摊子,都没有什么招牌,因为周边人流量大,生意还不错。”
孙闯告诉记者,自己出生在农村,来扬州之前,一直靠种地谋生。为了改变生活,2000年,他带着老婆孩子来到扬州跟随父母学做锅贴。孙闯回忆,刚开始自己什么都不会,就跟着父亲后面打下手,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半年后,我就开始自己上手做了,其间,我经常咨询顾客的意见,回家试着解决,味道越来越好,顾客也越来越多了。”2002年,孙闯正式从父母手中接棒。
2015年,因老虎山路疏导点要拆迁,孙闯在不远处的老虎山西路租了房子正式开店,起名为“老虎山锅贴”。今年7月1日,他又在史可法路开了第二家店,名字依然为“老虎山锅贴”。
一天能卖近万只锅贴
“都说开店容易守店难,为了一家子的生活还有老顾客的期盼,我得好好做啊!”孙闯说,这么多年,自己的作息时间很规律,每天早上五点去凤凰菜场挑猪肉、买姜葱、拿笋尖,回家后调好馅料后,放在冰箱里冷藏一个小时后,然后开始包锅贴。
“锅贴好吃与否,关键在于馅料和火候,而这个靠多年经验的感觉。”孙闯一边与记者交谈,一边在锅灶前露一手。他在平底锅内摆好锅贴,然后倒油加水,盖上锅,在恰到好处的火候里转动平底锅,反复几次后,再加水转动,大约十分钟后,一锅冒着香气的锅贴就做好了。
孙闯介绍,每年夏天是锅贴销售的旺季,“扬州人爱吃下午,生意好的时候,店里一天要用掉200斤饺皮,卖掉近万只锅贴呢。”
儿子已经接班传承
二十多年来,孙闯靠着一份小小的锅贴,带着家人在扬州安定下来,也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粉丝。为了让老虎山锅贴走得更远,孙闯将手艺传给了儿子孙继业。“孩子大学毕业后,我就让他跟着我后面学习了,说实话做锅贴是个体力活,好在孩子没有排斥。”
二十余年的用心坚守,孙闯将街头小吃做成了特色小吃,他说,这是一份认可和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