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震撼!中科院大气研究所人工“引天雷”视频引关注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7-13 19:43:09

人工引雷实验现场画面

一只特制火箭直冲上云霄,顷刻间便被云层探出的紫色闪电击中,连接火箭的引导线也因此发出亮眼的金黄色光芒。7月12日,中科院大气研究所LAGEO实验室的一名研究人员分享了团队做引雷观测实验时拍摄的视频,令人震撼的实验场景迅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讨论。“做这个有什么意义?”“可以拿来蓄电吗?”带着众多网友的疑问,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视频发布者任同学,其向记者具体讲述了此类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大气研究所的引雷实验每年夏季6-8月都在山东开展,需要在强对流发生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据任同学介绍,7月12日上午,中科院大气研究所LAGEO实验室在山东滨州沾化久山村进行了“山东雷电与人工引雷观测”实验。通过火箭人工引雷技术,研究人员向起电的雷暴云发射拖带金属导线的专用火箭从而人为触发雷电。“引雷过程有不同专业的设备进行各项数据记录和采集。”任同学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参与人工引雷实验,当看到成功引雷的时候非常激动,同时对进一步探索雷电充满期待。

人工引雷实验现场画面

人工引雷实验现场画面

任同学称做人工引雷观测实验的目的在于:该实验可以使闪电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可预知性和可控制性,为认识闪电发生和发展的物理本质提供了良好条件。任同学说:“自然闪电的发生充满了瞬时性和随机性,很难开展直接探测,利用人工引发雷电的精准时空信息和放电参量,可以为雷电定位系统提供标定源。同时还可以开展真实大气条件下雷击防护的测试研究。”

“通俗地说,这个系统就相当于把闪电捉下来,开展光、电、磁等多角度观测,研究一下闪电的峰值电流、发生发展特征等,理解这些过程后,就可以把知识应用到防雷中。引雷系统本身不能用于预警雷电灾害,但是雷电定位系统通过确定强对流天气系统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如闪电频数、时空信息等)可以利用于强对流和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中”任同学表示,对于网友提出的是否能靠雷电蓄电来使用的问题,目前还无法实现,但在灾害预警中,引雷实验具有积极的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英文缩写LAGEO)成立于1995年4月,200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除中科院大气研究所外,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山东省气象局(气象灾害防御中心)也参与了此次实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陈燃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