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门对校外教辅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南京的培训机构有无受到影响,暑期开班情况如何?新江苏对多家知名教辅机构进行探访。
调查发现,尽管受到规范整顿和“减负”政策影响,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开设的暑期班依然火热。许多机构不再宣传“超前教育”,更多注重课程的趣味性。但仍有辅导班打着“思维课”“提高班”的幌子,进行拔高教学和超前教育。
家长“抢购”校外辅导班需求强烈
炎炎夏日,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里,家长们的焦虑与不安随汗水一同流下。
“孙子马上升三年级,暑假报了3个班。每天接送他好几次,他爸妈都上班,我和他爷爷轮流接送他。”学而思培优鼓楼新晨校区,一位60岁左右的奶奶坐在走廊边,摇着小扇子,耐心等待孙子下课。在她身旁,前台的课程规划师正忙得不亦乐乎。
新江苏以小学生家长的身份咨询暑期班课程,一规划师称,由于国家大力治理整,一部分家长还在观望中,但不少已经“出手”,因此大多数班已经满员。“暑期班有线上和面授形式。我们的线下1对8小班,4月份就开始预报名了,有的班级仅剩一两个名额。”
王丽算提前“出手”的家长之一,作为学而思老学员家长,她收到暑期班信息通知后就开始思考报班事宜。“他们说名额有限,下手晚了,就上不了A+班了。”王丽儿子浩浩,即将升入六年级,暑期在建邺区学而思培优新地中心店上为期18天的数学培训课。“一门课3600元,15节,每节240元。做测试时很顺利,但报名时,网络后台显示上午时段的班仅剩一个名额。”
学而思工作人员建议王丽及时抢报,报完名后,王丽和其他家长交流发现,“只要付钱就能报班,‘仅剩一个名额’是真是假难以确定,不排除机构刻意营造争抢氛围,制造噱头。”
相比王丽,许多家长的“手速”有过之而无不及。南京拉萨路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张露今年4月就给女儿选定了语、数、英三门学科的培训班和一些体能训练课,花费近1.5万元。“暑期孩子本就没家庭作业,再不报个班,开学就会落后其他同学。”张露说。
南京书人教育培训中心祁家桥校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江苏,该中心已结束暑期班第一期,学员爆满的第二期也即将开课。“一对一很热,现在要想约老师最快也要等到8月了。”
辅导班分“三六九等”,超前教育暗藏其中
暑期班都有哪些班型,开设哪些课程?学而思培优鼓楼新晨校区的课程规划师透露,语、数、英所有班型大多分为培优A班、培优A+班、培优S班、培优S+班,每个班大约15-18人,都需要对孩子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班。“课程难度上稍有差别,比如英语培优S班比A+班多一道问题。”
这种依据测试结果来分班的做法激起了家长们的“好胜心”。在家长眼中,自家孩子能上难度最大的班是实力的体现,更是一种骄傲的“资本”。王丽告诉记者,她之所以抢报,就是为了能让儿子读培优A+班。
不只学而思,其他培训机构也有这种层级分明的班型。新东方凤凰广场店一位胡姓课程规划师称,该校开设有好学班、精进班、志高班、行远班,针对小升初,还有星光班和星耀班。“星光班类似于之前的‘冲外班’,意思你懂的。”
这种多层级分班究竟是“因材施教”还是人为将孩子分出“三六九等”,加深家长焦虑?新江苏发现其后多有“唯分数论”暗藏其后,更为甚者,揠苗助长的“超前教育”“拔高教学”堂而皇之地存在。
新江苏以一年级学生家长身份咨询一家培训中心祁家桥校区暑期数学课和英语课情况,工作人员告知:“可以报暑期数学班第二期,上课用我们自己的数学思维书,说白了也就是以前的‘奥数’,英语课主要教授成人版新概念。”
实际上,早在2018年,国家教育部就发文叫停校外的奥数培训班,而成人版新概念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水平,给即将上二年级的孩子做辅导教材显然存在“拔高”的问题。
学而思培优鼓楼新晨校区的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该校区设置有专为“大升一”定制的语数英暑期班以及其他拔高类课程,且目前仍然可报。“大升一主要是幼小衔接,中高年级的课程会在课堂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拔高。”在“南京学而思本地网课”微信公众号上,新江苏注意到,该机构“大升一”暑期班,其中线下数学班分A班和A+班两种班型,课程内容包括数的组成与比较、几何中的线与角、突破进退位加减法等。
不满足于大班上课,一名小升初的学生家长给孩子报了另一类型辅导班。她透露,“授课老师是民办教师,一个班约20个学生,教课内容是提前学初一的课本。”
此外,多位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还表示,辅导班课后一般不留作业,但若家长有需求,会将课后习题电子版发给家长。“我们收了钱,肯定要根据家长要求办事。”
持续焦虑:“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为给中小学生“减负”,教育部门多次发出通知,甚至明确规定学校分配给中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然而,大量校外培训机构的涌现,使得原本一身轻松的孩子放学后换个场所继续埋头苦学。
“一直在‘减负’,但孩子的升学压力只增不减。有校外培训班能帮助孩子多学一点,谁不愿意报呢。”张露说,女儿班级排名前三,但她不敢不给孩子报班,因为担心孩子成绩回落,“暑假班肯定是要上新学期的课,还上老课没有意义啊。”
“要想上好的大学,必须上好的高中,要想上好的高中,必须上好的初中。我们家没有初中学区房做保障,只能将外国语学校作为冲刺目标,这些学校都是要面试的,面试的内容又不对外,谁知道考什么?只好让孩子全面提高,多上点班,多点能力吧。”一位孩子在河西中央商场学而思上课的刘姓家长说。
这样的“压力”王丽感同身受,但王丽选择尊重孩子的意见,她仅给儿子报了一门数学辅导班。“我儿子只在周五晚上六点上两个小时的课,其他时间都是玩,我会带他去做志愿者,如果他不够优秀,那就希望他以后做一个善良、热心的人。”王丽每年仅花费万余元给儿子报班,许多亲友都说她“抠门”。
“我们报了化学、物理、数学三门。孩子马上升初三,在初二下半学期,家长们就开始说化学的事,一定要在暑假提前上,不然跟不上。女儿成绩还可以,但我们不敢赌啊,不上的话,到了初三拖后腿就全完了。”一位黄姓妈妈说,“说实话,我真的希望学校增负些,学生都到学校里补课上课,我们那个年代都是这样的,也没觉得坏到哪。现在的钱都给了外面培训机构,打了水漂也不知道,学校有老师负责,好坏能掌握,不如把钱花在学校老师身上。”
“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在校外给孩子上课,实是苦了孩子。”连云港赣榆区徐山小学执教20年的数学老师徐德强认为,正是抓住了家长的这个心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丛生,各种超前教学扰乱了规范,造成了“校外增负”。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校务办主任赵晓鑫分析,家长的教育忧虑是一种社会焦虑,每位家长都期望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校内减负和校外增负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提倡减负,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目的是要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
他认为,有效的“减负”在于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学校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家长与学校携手,保障好学生的基础学习教育,同时弥补孩子短板,培养、发展孩子兴趣特长,从而形成家校共育“1+1>2”的合力。
注:文中家长均为化名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黄泽文 苑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