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茂名某医院一名已怀有身孕的女护士张女士,因被其曾经照顾过的女患者黄某跟踪示爱,甚至贴身跟随,时间长达2年之久。为躲避黄某的频繁跟踪,张女士多次搬家,为安全还装上监控。然而,黄某一路追踪,对着监控镜头不断表示爱意,做出诸如双手比心、亲吻猫眼等暧昧动作。
7月17日,身心俱疲的张女士无奈之下将监控视频及各种证据公之于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法律人士,对黄某的骚扰行为进行了法律上的解读。
女护士发声求助:
我被女患者跟踪2年,快要崩溃了
记者梳理张女士发布的资料发现,她跟黄某相识在两年前。当时黄某因车祸住院治疗,而张女士作为护士一直在照顾她。没想到,黄某在出院后,开始想方设法跟踪张女士,并称喜欢上了护士姐姐,想留在她身边。被张女士拒绝后,黄某回执纠缠不休。张女士所在医院的同事也曾出面帮助处理此事,但最终并未得到解决。
2年时间里,张女士经历了结婚、怀孕,但黄某的纠缠始终没有停歇。张女士上班,黄某就在附近溜达;张女士下班,她就距离几米远跟着。不堪其扰的张女士和家人选择了多次搬家,但仍然摆脱不了。对方竟然还搬到了张女士家隔壁租住,黄某有时会在楼下拉小提琴表白,有时还以张女士的名义偷拿快递盗取护士工服。
为了张女士的安全,家人在门口装上了监控,可监控拍下的画面更让人不可接受。黄某经常对着摄像头比心,手掌上画下心形图在猫眼前展示,甚至做出亲吻张女士家猫眼的动作。
2021年7月17日,已怀有身孕的张女士被这种畸形的情感纠缠搞得情绪几近崩溃,首度发声求助,希望能得到媒体的支持。张女士称,如今情绪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连门都不敢出,甚至出现了幻觉。有一段时间,一看到黄某她就吃不下饭,瘦了差不多10斤。
曾多次沟通无效
报警被送医后出来变本加厉
据介绍,张女士和家人也数次跟黄某协商过,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无奈之下,张女士又联系了黄某的父母,但对方却表示,孩子自己的事,他们不管,一度还声称不是黄某的父母,只是舅父舅母。遇到事情,黄某父母就以女儿有病来推脱。
私下解决无果,张女士一家在2021年5月无奈选择了报警,黄某被有关部门送去治疗了一段时间。可出院之后,黄某不但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近日,黄某又在社交平台上曝光了女护士的婚纱照,并时常发布张女士在医院的照片或者用张女士的照片作为社交头像并公开表白。
张女士在网上求助后,网友们纷纷对黄某的行为进行了谴责。有媒体采访了黄某居所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回复中称,黄某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平时不会伤害别人,根据其情节判断她有同性恋倾向,认为家属配合监管或者送院治疗是最有效的措施。该工作人员介绍,平时家人也会将黄某送医治疗,但因为治疗费用高昂,所以每次不久后就会出来。居委会也组织过双方协调过多次,但效果不大。
事件曝光后
引发网友们群情激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在张女士于网上公布这一事件后,立即在网上引来强烈关注,评论如潮。
“时时刻刻都跟着这个护士,护士上夜班的时候就一直站在走廊看着。半夜会去护士家门口趴在猫眼看,各种跟踪喊话。别人一家走哪她跟哪,真的巨吓人。”一位网友称,很久之前他在抖音上就看到了这一幕,当时是张女士的妈妈拍摄并发布的,他还以为是剧本,后来发现是真的,感觉特别吓人,甚至同情起张女士来。
而关注此事有一年之久的一位网友称,他是看了多久,那位女子就跟踪了护士姐姐多久。“护士姐姐都结婚了,搬家了,好家伙都没躲掉。她还经常蹲在她们家门口对着门口比心,我也是真的吐了。”这位网友说,护士姐姐怀孕了,他都担心每天这样被跟踪孕妇都会焦虑了。
也有网友表达了对黄某的同情,该网友称:“可能是她认为人生中对她最好的居然是护士,可能是家庭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感觉还挺惨的。护士可以报警,并且要求她能够及时治疗,也希望未来她能够成为一个普通的平凡并且幸福的女孩子吧。”
律师说法:
黄某已涉嫌侵犯人身自由权及性骚扰
南京玖润律师事务所饶奋斌律师告诉记者,跟踪、骚扰是一种新型的人身侵害模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殴打、暴力侮辱等。黄某的行为已侵犯了张女士的人身自由权,公民享有在法律范围内独立活动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而《民法典》也规定了公民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黄某未经张女士的同意,将她的婚纱照等个人信息发到社交网络上,更是一种侵权,当事人张女士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饶律师告诉记者,广义的性骚扰并不限于异性间,对象亦不单指妇女而言;同性间亦可构成性骚扰。从黄某的行为来看,其行为已构成性骚扰。而性骚扰处罚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五款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饶律师称,遇到此情况,平时应多保留证据,如手机短信、电话录音、监控视频等等,而在有具体侵权行为时,果断选择报警。当然,如果能够远离对方,切断对方与其联系是目前可行的措施。此外,如果对方确实存在精神方面问题,可以向相关部门报告,看对方的监护人是否可以有效约束或者是否达到强制治疗的程度,如果其监护人监护不力,给他人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梅建明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