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制造“大国重器”出力,立志学医救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要经历无数次的选择。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一旦确定选择的方向,就意味着开始搭建成长坐标,按照一定的方向朝自己规划的目标靠近。你对个人生涯规划进行思考了吗?如何利用暑假提升自己?建议大家不妨来听听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本报特地邀请了七位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小哥哥、小姐姐,为大家分享他们在中学阶段的成长经历以及一些暑期建议。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被清华大学化学专业录取,她说——
化学的微观世界很美
今年,南京外国语学校王嘉月被清华大学化学专业录取,她告诉记者,她特别喜欢化学,曾经获得高中化学联赛全国一等奖,凭着这样一枚“硬核金牌”和优异的高考成绩,她顺利通过了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的考核。
“最初爱上化学的契机是因为我看了一本关于艾滋病历史的书籍,看到那些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态,很想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我对药理学产生了兴趣。”王嘉月告诉记者,“学校的学科竞赛氛围很浓厚,一开始,看到大家都报名,我也报了一门化学竞赛课学习。经过深入学习之后,我发现自己真正爱上了化学。化学的微观世界是非常美丽的,化学的分子有各种各样的对称关系,分子轨道也有一种对称关系存在,与美学相关。未来我希望在生物药学方面发展,同时在大学里多接触化学的分支,将来能从事科研工作。”
暑期支招——
王嘉月告诉记者,暑假是一段难得的可以集中学习的时间,高一高二的暑假她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化学学科竞赛的准备上,以自学为主,也跟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另外,也提前学了一些数学、物理学科的知识,为高考做准备。今年,高考结束后,王嘉月出门旅游了一趟。“现在要好好收心,学习更高阶的英语,未来查阅科学研究文献,基本上都是英语阅读。”
坚持做最好的自己,他说——
我最大的热爱就是物理竞赛
执着地喜欢物理,获得第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金牌),泛珠三角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暨中华名校邀请赛综合试一等奖,李庚顺利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未央书院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录取。
在聊天时,李庚反复提及,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物理竞赛,在这方面一直努力钻研,加之自己可能在解物理题方面也有一些天赋,因此在各类竞赛和考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外,学校的竞赛课程、考前指导非常及时,尤其是教练会经常组织顶尖学员进行讨论切磋,对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很有帮助。
从初中进入南外,这方适合的土壤一直促进李庚成长。李庚告诉记者,六年的学习生活,他过得非常充实、非常舒展,收获最多的除了知识,还有理解、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的提升,这些看似不能立即有用的能力,恰恰是他未来最需要的助力。
为什么选择在外人看来枯燥的基础科学?李庚介绍,他一直深受南外校训 “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影响,“我觉得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更多基础学科方面的人才。”当被记者问及“被清华大学录取有什么感受”时,李庚表现得很淡定,“我已经预想到自己可能要接受更大挑战,清华肯定有很多‘大神’,也可能有很多我永远也无法超越的人,但是我相信,清华有更高平台、更多的选择,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暑期支招——
谈及未来生活,李庚准备在暑期学习驾驶、提前预习大学内容以及加强体育锻炼。暑假前期去了山东旅游。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泰山位处五岳之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山东的游览使他感受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李庚还会先预习一下大学的知识,为正式开学做好准备。李庚同学建议,“暑假是很好的查漏补缺的时间。抓紧暑假的时间,一方面巩固以前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前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在开学后也能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
“双胞胎”兄弟选择科研报国
分享学习经验:听老师的,不盲目刷题
双胞胎兄弟赵成岭、薛成峰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的致远学院、工科试验班录取,可能因为双胞胎之间的默契,两兄弟连高考成绩都只有5分的差距。他们选择了同一所大学,并双双表示,希望未来投身科研,为国家做贡献。赵成岭的专业是生命科学,想提升人类对生命的理解;薛成峰学习的是工科,想参与新的“大国重器”的研制。
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原因,两兄弟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高效学习一半靠明智,一半靠努力。明智,不是高智商或机灵,而是不盲目,明白是否必要、为何而为。比如大家常说的“刷题”,在两兄弟看来,就有可能带来做题越多思维越混乱的结果。比如同样的成绩不佳的试卷、同样的错误,勤奋的甲学生一气之下又做了10张,而明智的乙同学会去查漏补缺并做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可能只有几道题),结果很可能是甲的训练效果不如乙的,因为盲目努力是会付出时间、精力、思维清晰度上的代价的。做题是为了让自己的知识结构越来越清晰、方法越来越熟练,而非在某次考试中成绩好看。“努力同样重要!”两兄弟表示,上课一定要认真听,好好做笔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及时跟进。尤其要相信学校任课老师的水平和经验,学校的任务不能懈怠,过多的课外学习反而会让你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暑期支招——
对于暑期如何提升自己,赵成岭、薛成峰认为,同学们暑期不要光埋头做题,要学会反思、总结和认真规划。关于暑假作业,不要拖到暑假快结束了再做,也不要一开始就狂写,因为有些作业是要思考的,比如作文,写快了质量不高。疲劳时写作业/抄答案不如不写。此外,建议同学们早起早睡,多运动,发展一些新的兴趣爱好。
高中选修“医学+STEM”课程,参与生化竞赛
他的理想一直是“学医救人”
在南京医科大学近2000人的综合评价面试中,获得江苏省第一名,并被临床医学专业录取,贾昕宇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很谦虚:“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中学六年在南外这样一个多元化、高水准的平台上,积累收获了非常多,是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程塑造了如今自信的我。”
贾昕宇告诉记者,从小因为家里老人和自己经常生病,就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我经常看一些与医疗救护相关的纪录片,非常憧憬学医救人的高尚行为,我希望通过学医来实现自我价值。”
为了这个目标,高中阶段贾昕宇做了很多努力。不仅在江苏省生物、化学竞赛中数次获奖,还参与了学校开设的医学类选修课。“这是一门将STEM与核磁共振相结合的课程,学校请来了校外名师,让我们分小组选定课题进行实验研究。当时我选择的课题是《水凝胶的水解以及影响其水解速度的因素》。通过实验,我不仅学会操作机器、读图谱,对于生物也更感兴趣了。”
暑期支招——
谈及暑假规划,贾昕宇同学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按照学校要求,他认真学习时政和历史知识。贾昕宇同学说,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发展未来。特别是自己即将走上医学道路,不仅要学习治病救人的本领,更要不断地学习、钻研,期望自己能攻克一些医学难题,为全人类的生命健康作出贡献。此外,贾昕宇还开始准备英语六级和学习钢琴。
关于暑期规划,贾昕宇同学建议要好好利用暑期纠正以往学习中的错误,针对自己的薄弱学科进行强化训练。尤其是毕业班的同学们,不能放弃任何一门课,抓紧时间复习。
被港中大深圳校区“诺贝尔班”录取,他说——
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视野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综合评价考试中,徐源获得了江苏省第一的优异成绩。“综合评价能让学生更全面地展现自己的综合能力。初试测试人文素养和数学,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度;复试考查口语和中英文书面表达能力。”徐源告诉记者,他在高中信息学国赛中拿到银牌(全国第78名),因此有幸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诺贝尔班”录取,这个班在全国只招收15名学生。
“在学校的竞赛课程中,我学习了不少算法,信息学对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我希望以后所学和所从事的行业都能与信息学相关。”
徐源说:“高中阶段,我在信息学竞赛方面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没有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平台和视野,没有为我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没有优秀的老师指导,没有队友的团结互助,我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
暑期支招——
徐源建议,暑期利用集中的时间,可以掌握一项生活技能,考个驾照或者学做几个菜,为以后独立生活做准备。学习方面,对以前的学科进行查漏补缺,预习新课,新学期开学后更容易进入状态。
音乐达人未来想当人民教师,她说——
获奖不是目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
四岁半起学习钢琴,曾获省市、国家级比赛一等奖,初中起接触美声——董奕岑凭着对艺术的一腔热爱,在全省艺术考试中进入前50名,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录取。选此专业,董奕岑表示除了兴趣使然,更希望未来成为一名孕育桃李的人民教师。
“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全方位发展,无论你未来想要选择什么路径和专业,在这里都能够提前得到锻炼。”董奕岑告诉记者,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艺术节,其中有器乐、声乐类的比赛,她初中、高中各参加了两次,均获得不错的成绩。“获奖不是目的,参与其中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参赛过程中发展的自信、受到的鼓励,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学校包容、开放的环境以及老师们的支持,是我中学六年最感恩和难忘的。”
暑期支招——
在回顾自己的钢琴学习过程时,董奕岑同学发现声乐是自己的薄弱学科。通过自己练习或在线上与老师交流,董奕岑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进行声乐方面的针对性练习,来弥补自己的短板。“暑假期间可以多看看书或者电影,类型或内容没有什么限制,这样可以提高音乐感受力。”董奕岑同学表示,上海音乐学院有一门专门讲授电影音乐的课程,足见音乐对电影的重要性。此外,学习音乐的同学也可以提前规划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尽早建立自己的目标,有助于未来的大学学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王颖 周欣 刘梦琦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