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头脑卷起风暴!探秘中华中学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
2019-12-10 16:17:50

2019年,中华中学成功申报全省首家普通高中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并正式出版批判性思维教程《给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书》。批判性思维课程在中华中学怎样“落地生根”?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有哪些亮点?批判性思维课程有哪些魅力?12月10日,记者来到中华中学进行探访。

通讯员 涂珊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李晨

“烧脑”又好玩

揭秘全省首家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

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包括映像空间、辩论与推演室、计算机与智创项目组、创新活动室、测试厅、游戏长廊,一圈逛下来,学生可以深度体验批判性思维学习的各个环节,并参与“烧脑”的互动实践游戏。

“逻辑学家的推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性别歧视案’”“辛普森案”“休谟问题”“三段论与文恩图”“颜色推理游戏”……基地展示了很多批判性思维领域经典的故事、人物、模型、方法、案例、游戏,鼓励学生从历史事件、科学研究、社会新闻中探究批判性思维的奥义。

中华中学校长徐飞是课程基地的负责人,他向记者介绍:“批判性思维是求真的本领、是获得公正的前提。我们需要批判性思维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认识客观世界和进行信息架构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一些错误。批判性思维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公正、进取和包容的精神,这些既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又都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尝试系统的探究

校本课程配套教材正式出版

2016年申报国家课题、2017年首开批判性思维校本必修课、2018年开设批判性思维校本选修课、2019年获批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中华中学针对批判性思维展开系统且深入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

“新课程、新高考对学生思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跟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的有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信息意识、问题解决等6大方面。”中华中学教研处主任姚发权介绍,批判性思维课程面向高考、服务未来:“在批判性思维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探寻相关核心素养的形成规律和培养方式。”

与此同时,江苏省高中批判性思维基地负责人、中华中学校长徐飞领衔编写的《给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书》今年9月新学期正式与中华中华的同学见面,成为这门校本课程的教材之一。

打造“爆款”批判性思维线上课

考试合格能拿证书

线上线下结合,面向学生打造批判性思维线上课程,这是中华中学课题研究的又一创举。中华中学教务处主任钱华介绍,从本学期开始,中华中学每周在“批判性思维研究”公众号发布相关学习课程和小测试,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线上学习。钱华告诉记者:“学生自主学习后可以自测答题,每学期12次课程,学生坚持学习并累计学分达到60%,可以获得学习合格证书。在高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可以将此证书作为综合素质发展的一项依据上传平台。”

钱华介绍,批判性思维线上课一经推出,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已有超过10000人次参与在线学习。“目前中华中学的师生几乎都在自发地学习,此外还有很多家庭总动员,全家一起学,甚至很多高校辩论社团学生和社会上的批判性思维爱好者都来加入线上学习。”

记者了解到,中华中学的批判性思维线上课程是进阶式的,从《懂一点逻辑》到《批判性思维》再到《迈向卓越理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可以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再进行深入探究。目前学校正在酝酿开设批判性思维辩论赛,打造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奇葩说”,为学生头脑风暴创造更多的机会。

批判性思维课程获师生、家长点赞

“这门课让我想重新认识世界!”

中华中学高二(13)班的董翟同学告诉记者,高一的必修课让他对批判性思维深深着迷,于是他选择继续学习选修课。“这门课程给我认识世界提供新的视角,同时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很实用。比如以前学习语文文章,只关注考点、知识点,现在还会利用所学的逻辑方法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批判性思维选修课是靠‘抢’的。每年选课时,都有很多同学紧紧盯着,生怕选不到这门课。”负责教授批判性思维选修课的左永军老师告诉记者,这门课并不是听起来的那样严谨、枯燥,我们选修课有时直接把学生带到基地,大家一边做推理游戏一边感受逻辑的魅力,课堂上也会讨论许多社会热点,启发学生大开脑洞,积极思考。

“这些题目逻辑性强,趣味性强,就是太绕人了!答案让人意想不到。”高一缪雯瑞同学惊喜地说。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测试题让同学们着实费了一番脑筋。不过,“烧脑”之后,更多的家长和同学正回味无穷。高二陈青沂同学说:“刚开始做题时,我还不能完全分析出题干和选项的不同之处。在看完解析之后,我认识到批判性思维也离不开对语文名词概念的理解和数学的相关知识。”还有一批积极参与的家长也对线上课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们呼唤学校再继续推出相关的视频课,进一步丰富课程的形式。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