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青年,必当报国”、“愿相会于中国腾飞世界时”、“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这些充满热血激情的话语是网友自发在《密室大逃脱》第三季最后一期节目播出后留下的。随着《密室大逃脱》第三季收官,话题#密室大逃脱这期太热血了#登上热搜。这档综艺节目凭借烧脑刺激的场景设置、默契热血的团队协作和深刻感人的故事内核赢得拥趸,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重新定义了解密真人秀天花板。在节目高热度的带动下,密室逃脱实体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打造超大沉浸式实景密室
在综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节目开始注重题材差异化,以“烧脑”“解密”为核心的节目应运而生。从恐怖公馆到充满陷阱的神秘金融公司,再到“天使游乐园”,《密室大逃脱》在三季节目中一共呈现了18个密室主题。真实的场景空间、精巧的道具机关、嘉宾互动产生的综艺效果以及寓教于乐的节目主题无疑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密逃3》力图打造超大沉浸式实景密室,在场景设置上保留节目一贯风格的同时,打破传统密室局限于房屋内的常规,首次加入了“户外密室”体验环节。在《消失的游客》一期中,密逃团在一座废弃工厂中展开逃脱,经过重重解密终于“重见天日”来到户外。正当观众和嘉宾都以为户外是安全区时,“空心人”从天而降,气氛瞬间紧张起来。穿越铁丝网、挖沙逃脱、点燃烟花、开车撞门……种种紧张刺激的环节都让密逃团和观众血脉偾张。
在解密过程中,由杨幂、邓伦、黄明昊、大张伟、张国伟组成的“密逃五子”各自发挥所长。杨幂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和“从天而降的第六感”总能在关键时刻解出谜题,带领密逃团走向成功。密室中的“闭眼玩家”邓伦虽然容易受到惊吓,但在破案推理的过程中思路清晰,在担任队长时责任感爆棚,体力和思路在密逃团中都是数一数二的。黄明昊年纪虽小,但却是密室中的“坦克”玩家,很多场景都是一马当先,“拖家带口”的场面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大张伟在《密逃3》中成为气氛担当,为解密的过程增加了许多欢乐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张国伟在本季回归除了作为密逃团的力量担当外,还积极参与解密过程,可以算得上是脑力体力同时在线。
《密室大逃脱》陪伴观众走到了第三季,嘉宾们在节目中不断成长,从密室“小白”进阶为密室“大神”,节目给观众留下的不仅是一个个密室故事,更是关于青春的记忆。
选题创作突破新维度
伴随综艺节目进入精品化发展阶段,打造一档“爆款”综艺越来越难,“综N代”常陷入“吃老本”争议。为此,《密室大逃脱》谋求突破,采用“沉浸感+连续剧”的叙事方式,将嘉宾与观众带入精心构建的“密逃宇宙”中。例如在第三季《超前聚会》中惊现邓伦三年前第一季《惊叫拳击馆》中被“充公”的皮带,亦或者是从第一季就伴随密逃团的老朋友T星人。剧情的沉浸和细节的连贯巧妙结合,带给观众的不是“密逃开播了”的惊喜感,而是“密逃回来了”的归属感。
不仅如此,《密室大逃脱》还将极具现实价值的选题作为节目的创新之源,形成“现实题材+内容共情”的故事内核。在前两季节目中就有不少故事是取材于现实:流浪动物保护、家庭教育、创业陷阱、校园霸凌……取材于生活现实的故事素材,构成了节目与观众产生共情的基底。 在《密逃3》中,节目将视野进一步拓展,小到日常生活,大到时代精神。
在本季的最后一期节目《绝密医院》中,密逃团化身民国时期进步学生进入密城医院实习。在寻找接应人陶医生的过程中遇到了由何炅扮演的何医生,他告诉密逃团密城医院实际上是传送情报的交通站,而陶医生则是重要的情报联络员,他们负责在严峻的形式下将重要情报信息传递出去,配合我党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为了保释被捕的青年杂志编辑,密逃团和密城医院的进步青年共同努力,将李大钊先生所写的《青春》印刷成文,让更多的爱国志士由此得到激励。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当密逃团齐声朗诵《青春》时,正直、勇敢、热血的精神喷薄而出。节目特有的沉浸感,将嘉宾和观众带入那个充满青春朝气、积极奋进的时代,打破时空界限,带领观众重回历史现场,感受中国青年的热血与激情。
线上线下双重互动模式
如今,《密室大逃脱》三季节目线上热度持续飙升,线下实景密室行业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和2020年,分别有544家、584家密室逃脱企业创立,而这个数字在2018只有不到200家,线上娱乐对于线下产业发展的带动力显而易见。邓伦在节目中表示,参加第一季《密室大逃脱》时自己完全是“小白”玩家,到了第三季不仅爱上了密室逃脱,还开了一家密逃游戏馆,真切感受到“不光是节目,整个密室行业都在升级”。
今年4月30日,芒果TV首家自营明星大侦探主题旗舰店“MCITY”在长沙开业。实体店不仅包含剧本杀,还有密室逃脱、沉浸剧、实景推理等多元玩法。据悉,密室大逃脱主题旗舰店也将在不久之后于上海开业,期待“密逃”实体店成为下一个上海的必打卡地点。《密逃》线下实景的联动为综艺市场提供了新思路,推动IP衍生价值增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