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直播变吃播,吃着胡辣汤分享新书《一日三秋》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8-12 10:06:06

“写完这部小说,回过头来,我想说一说写这部小说的初衷。”这是刘震云新书《一日三秋》开篇的第一句话,这部作品近日由北京长江新世纪旗下品牌“文化有意思”与花城出版社合作出版,11日下午,刘震云上线短视频平台和读者直播分享自己的创作心路,作为河南人的刘震云更是把直播变成吃播,现场吃起了胡辣汤,刘震云也曾说过小时候最喜欢的两样东西就是豫剧和胡辣汤。闲暇时,跷着二郎腿听豫剧是他的一大享受;而一回到家乡,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喝碗香喷喷的胡辣汤。

关于新作

所谓一日三秋,正是我们都会有的人生感受

刘震云1958年出生于河南延津,是新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著有《一地鸡毛》《温故1942》《我叫刘跃进》等十多部小说,其中《一句顶一万句》曾获茅盾文学奖,作品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出版。2018年,他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刘震云的作品以坚持平民立场见长,他擅长围绕历史、权力和民生问题,挖掘和描述人性的坚韧和不屈,在海内外拥有众多忠实读者。

刘震云介绍说,《一日三秋》的故事母本源自小说中“我”的六叔的画作。六叔闲时爱以延津人事为题作画,既有现实的日常内容也有魔幻的神鬼,既写实又后现代,深受“我”的喜欢。但六叔去世后,这些画作被六婶付之一炬。深感惋惜的“我”凭着脑海中的印象,用小说的方式部分还原了六叔画作中既魔幻又现实的故事,这便有了《一日三秋》。

在《一日三秋》的开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花二娘在延津苦等心上人几千年而不得,因为内心苦闷,每天都会进入一个人的梦中寻笑话听。笑话讲得好,就赏个柿子吃,讲的不好,就会被压死梦中,因此延津人总会备点笑话以防花二娘入梦。以花二娘为核心的结构交织,为整部小说奠定了荒诞和魔幻的基础。

而作品的核心叙事围绕陈长杰、李延生、樱桃三个角色展开。三人在剧团因演出《白蛇传》而结缘,在说笑间情谊和情意渐浓,演绎了一场比《白蛇传》更为奇幻、比花二娘的笑话更为莫测的人生大戏。像所有延津人一样,他们既风流幽默,又把自己活成了笑话,折射出无数小人物的命运。

书名《一日三秋》,看似与小说的故事并不相称。刘震云解释,人的一生中,都有相遇、分别、顿悟等诸多瞬间,有时候,这一瞬间便胜过百年,犹如一日胜过三秋之感。所谓一日三秋,正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人生感受。

关于创新

每一部作品都是全新的,我是一个初学写作者

作为刘震云的创新之作,新书在六叔的画作之上搭建起多重空间,刘震云在画里画外、戏里戏外、梦里梦外、神界鬼界、故乡他乡、历史当下等多重矛盾中诠释了“一日三秋”的多重意义,写出现实与想象中的人性、土地、命运。刘震云说:“这是一部笑书,也是一部哭书,归根到底是一部血书,多少人的血堆出来的笑话,还不是血书吗?”

《一日三秋》是一部充满了笑话和黑色幽默的悲剧,既魔幻又现实,刘震云表示:“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是笑话,人间多少事,两三笑话中,一把辛酸泪,尽在不言中。”在他看来,文学作品慰藉人心的地方在于,“跟朋友说不出口的事,文学作品可以替你说出口;难以面对的事,文学作品可以替你面对;生活中你想不到一件事和另一件事有那么多联系,文学作品可以替你想得深入……在生活停止的地方,文学出现了。”

刘震云从河南延津的百家姓里打捞出无名之辈的故事,蘸上哲理的红糖,不改命运的苦涩,最后归入感慨与苍茫。刘震云自称“初学写作者”,“文学一般不写自己知道的事情,写的就是自己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说,我面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全新的,所以我说我是一个初学写作者。创作时,作家一定是把十八般武艺全部拿出来,倾尽全力运用他对文学、对生活的理解。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