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江苏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这个开学季有些特殊,一部分同学已经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还有一部分同学则参与了“云上开学”,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等形式,上好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今年各所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有哪些亮点?新学期校长最想对同学们说哪些话?少年志融媒平台面向少年志·联盟学校启动“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校长说”特别策划,邀请全省大中小学校长/书记云端开讲,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血脉,赓续红色基因,努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学期,南京市力学小学校长李琳通过线上方式给同学们带来主题为《创造性成长:勇敢做自己》的“开学第一课”。从彩虹剧场、小蚂蚁客厅、新学习社区到力人校区,在镜头中,跟随李琳校长的脚步,孩子隔着屏幕也能感受灵动、活泼的大美力学园。
以下为讲话全文
创造性成长:勇敢做自己
李琳
亲爱的小米粒们、尊敬的各位家长:
新学期好!
9月1日,是我们约定回归校园,开启新学期学习征程的日子,暑假两个月的分离,牵挂和想
念让我们的心反而靠得更近了,相信我们很快可以在我们熟悉的、深爱的校园相聚。
首先我要代表学校全体老师表扬二到六年级同学和你们的家长,在60天暑假里,同学们能够按照学校要求,每天完成健康打卡,严格遵守离宁请假报备制度,认真完成“中国航天”儿童研究、撰写给航天员叔叔的一封家书、阅读暑假推荐书目,这里还要为小蚂蚁儿童文学社30多位同学,为你们每周发送的精彩演讲视频点赞。虽然是暑假,我们分散在各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没有忘记自己是有组织、有纪律、有担当的新时代小学生。学校班主任群里,每天都跳动着老师们上传的每一个同学的平安健康信息,这让我感到我们从未分离。我还要代表全体同学和家长,为力学小学全体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点赞,感谢你们心系学校、服务学生、坚守岗位,每天坚持学生打卡信息统计上报,不断转发、传递学校的通知、提醒,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这个新学年,我们还迎来了力学小学以及力人校区的一年级新同学,我想象着你们会像小鸟一样飞进校园,咿咿呀呀、新鲜好奇的可爱模样,你们将会给安静了很久的校园带来最年轻、最鲜活、最灵动的青春力量,带来力学最好的未来。欢迎你们,最可爱的小米粒们!
今天通过线上方式和同学们讲话的主题是“创造性成长:勇敢做自己”,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能够体会这个主题的含义。
“勇敢做自己”——
人来到这个世界,将经历百年人生,我们将用100年的时间、生命,100年的奋斗、追寻,探索生命的意义,创造世界的美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用毕生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建构自己,最后成为自己,完成人之为人的使命。“勇敢做自己”,就是接受、认同自己,自己的独特、自己的重要、自己的尊严,这个“自己”是原本的自己;“勇敢做自己”,另一层意思是通过一生努力,不断抵达真善美的生命目的地,成为每天更好一点的自己,这个“自己”是我们要成为的那个“自己”。本届东京奥运会,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排名第六,创造历史,还记得他的神秘手势吗?他用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他说,这就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随后,他跑出个人历史最好成绩9秒83,打破亚洲纪录,也成为历史上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从1932到2021,从参加奥运会第一人89年前也曾在奥运百米比赛中亮相的刘长春,到晋级奥运百米决赛第一人,这场跨越89年的奔跑见证中国的奥运之路,也见证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苏炳添,不是冠军,没有金牌,而他高度自信的同时保持高度的自律,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乐于突破自我,他是“久历战阵”的亚洲飞人,也是初出茅庐的教授“新兵”,一个不相信极限的“追风人”。奥运百米决赛第六的苏炳添,为我们最好的诠释了“勇敢做自己”的真义。
说到这里,同学们一定要问,我们怎样可以“勇敢做自己”?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个人都独一无二,每一个人“成为自己”的路径都无可复制。对于“勇敢做自己”,我们力学小学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创造性成长”,它是我们为力学学子搭建的更好成长、成为自己的教育路径。何谓“创造性成长”?我们有四条建议,即四组关键词:主动性成长、实践性成长、差异性成长、协同性成长。
主动性成长——
成长永远是自己的成长,是自己作为第一主体深度参与的进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克服,主动迎接挑战。与此同时,还要主动参与到同伴和集体的事情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对世界和他人永远保持积极的关心,这种关心将不断聚合、拓宽自己成长的能量和路径。主动,蕴含着一颗热情、欢喜、积极、自信的心灵。
实践性成长——
成长是经历,在一个个具体鲜活的学习和生活场景里,我们与自己对话,与书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与世界对话,与人类历史对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长更是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生命实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小诗:“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实践出真知,三(5)班苏诺希同学在给航天员叔叔的信里引用了她读过的《让中国人更有尊严——中国航天奠基人钱学森》这本书里关于钱学森爷爷的一段科学实践经历:“有些事情说起来外国人都不敢相信。我们搞火箭发动机,开始是在一个简陋的工棚里面干的。许多部件的加工需要精密机床,我们没有,怎么办?只好调来一些手艺高的老工人师傅。那些形状奇怪的部件,都是靠这些钳工师傅用手一点一点抠出来的。”遨游太空的精密火箭,居然是从这样平凡、微小的实践中起步的。
劳动是人类走向文明世界的伟大实践。2020年“停课不停学”居家学习期间,学校开展了“劳动最光荣”儿童研究,全校同学们积极参与,录制了2000多节自己在家里创造性劳动的视频微课,总结了丰富多彩的劳动研究实践成果,其中100位同学还和老师们一起编写、出版了《小米粒儿童微课100例》。我还清晰地记得五(8)黄睿希同学《叠袜子小能手》的微课。
差异性成长——
差异,乍一听似乎不是个多么美好的词语,其实不然,差异并非差距,差异是可贵的不同。作家金波爷爷在《做一片美的叶子》中深情地写道:“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这棵大树上各美其美的一片美的叶子。所谓差异性成长,就是从自己的不同走向不同的自己,每个人生而不同,每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路径、方式以及目标都不尽相同,也不应该有相同或是统一的标准。尊重差异,珍视不同,因为每一个人的不同,人类的大树才显得蓬勃而生动。
今年暑假学校儿童研究的主题是“中国航天”,我们用在线文档收集、统计了同学们的2484个研究选题,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选题,精彩源于神奇的差异。我们来欣赏以下这些小小研究者的选题:
1.“神奇的太空盔甲——漫谈太空服”(李牧谣)
2.“太空中的舌尖中国——航天员饮食探秘” (陈奕涵)
3.“燃烧我的卡路里——‘太空宅男’健身记”(史潇旭)
4.“探究英雄的背后——航天员养成记”(沈倩如)
5.“我在南京拍天宫,隔空致敬航天英雄”(张霭文)
6.“航天员返回地球时是怎么确定落地位置的”(张嘉航)
7.“‘大力神臂’有多牛——探秘中国空间站机械臂的多项功能”(朱珉熠)
8.“‘数’看航天——透过数字看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吕嘉敏)
9.“从《天地九重》到《筑梦天宫》——细数宇航员出舱时说的那些话”(陈明麓)
10.“从航天器命名看中国航天梦”(刘思贝)
11.“从纬度出发,探秘卫星发射中心”(孔依伊)
同学们研究的关注点、兴奋点、兴趣点都各不相同,折射出孩子们不同的年龄、家庭背景,不同的知识、经历积淀,这些不同是机器和智能无法替代的,是我们人类最为可贵的,这里面有一些会成为未来伟大的创造和迷人的智慧。
协同性成长——
协同,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成长所经历的一切之间密切、友好、积极的互动与合作。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与他人以及世界的关系建构。成长,是一个人走向一群人,进而成为一个团队和组织,是和世界万事万物不断连接和协同的生命进程。
协同就是团结。1913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顾拜旦提议,为宣传奥林匹克精神、鼓励参赛运动,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将“更快、更高、更强”作为奥林匹克格言,本届东京奥运会加入“更团结”是时隔108年的首次修改。“更团结”,不仅诠释了个人“奔跑”和“搏击”的竞技精神,更展现了一个团队乃至全人类“接力”和“配合”的协作理念,是奥运精神的一次自我超越和升华,更是人类在疫情席卷全球之际的共同“呐喊”。奥运团结精神,对增强全人类守望相助的信念和共克时艰的决心具有特殊的激励作用。
东京奥运会男子跳高决赛,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和意大利选手坦贝利分数相同,金牌颁发给谁呢?“我们可以拥有两块金牌吗?”巴尔希姆问。得到裁判肯定的回复后,两人深情相拥。巴尔希姆说,“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不管是赛场上,还是赛场外。”体育的魅力从来不止于体育本身。
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半决赛中,现场解说员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对手永远是我们的另一只手。”一位优秀的球员,需要有伟大的对手,才能证明自己的强大。
创造性成长,是主动性、实践性、差异性、协同性四大要素聚合发力的成长,进而抵达“勇敢做自己”的成长目标。
“创造性成长:勇敢做自己”,是新学年学校对全体同学的嘱托和期许。“创造性成长:勇敢做自己”,是我们现在即将展开的又一次启程,在我们昂首挺胸、迈开大步出发时,再问一问自己的成长初心:我们为谁而学?我们每天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以此来校正自己人生的正确航向。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诗诠释了青年周恩来的学习动机和成长初心。周恩来求学时期英气勃发、豪情满怀的铿锵诗句,彰显了他救国救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和伟大抱负。
新学期,新目标,新追求,新进步!
同学们,勇敢做自己,创造新成长!
我们,和崭新的学期,以及崭新的自己,一起,向着未来,出发!
【一起看看同学们的学习和感悟】
不断超越,做最棒的自己
五(10)班 张凌钥
今天聆听了李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主题讲话《创造性成长:勇敢做自己》,李校长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什么是成长之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永远也赶不上我们崇拜的人,但是我们可以不断超越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一名大队委,我的责任就是团结同学,共同成长。发挥好组织和沟通能力,尽心尽力完成工作任务。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上,要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达成的目标,主动迎接挑战,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勇敢面对失败,不断提升自我,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
梅花之所以芬芳,是因为寒冬里众芳零落之时,她勇敢地绽放。无论是否平凡,勇敢地做自己,默默地付出,奏出一首属于自己的壮美乐章。
为我们的中国梦,勇敢做自己
六7班的梅润峰
李校长提出的创造性成长四个要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主动性,成长是自己主动的成长,自己愿意,才会更好奇,更有想象力,才能够有创造力,学校在去年“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时,曾教会了我们每个人如何制作“非常罗盘”,在这之后,我常常会给行动制定计划,因为感受到了罗盘的好处。这个暑假,我也制定了“非常罗盘”计划,看,这就是我亲手制作的罗盘,虽然不够好看,而且没有那么详细,不过这却是我整个暑假的计划,上午在家里完成作业,进行研究,阅读书籍,有时还会录制演讲视频,下午我会去户外运动。对了,说到户外运动,我每周会去爬紫金山三至四次,每次2个多小时,有近两万步,夏练三伏,锻炼我的意志力。经过一个暑假,我的跳绳已经能够一口气跳三四百甚至四五百个了,这就是制定罗盘的好处,也是主动性成长的见证。
开学典礼的最后,李校长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我们每天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让我陷入沉思,一百多年前,少年周恩来亲眼目睹了旧中国的落后时,他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祖国越发强大,在这个幸福的环境里,我们又为了什么而读书呢?仅仅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学校,长大得到一份好工作,自己的人生幸福美满吗?不,这不是我们的学习初心,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要“树立理想,刻苦学习”。我们用更多的爱,更多的时间,学习更多的本领,从改造我们的校园、我们生活的街道,我们的城市做起!为我们的中国梦,勇敢做自己!因为,就像李校长在2021新春寄语中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是奇迹!”
勇敢做自己
二(6)班的胡逸凡
如果不是疫情,9月1号,我们都应该在美丽的力学园里上课、奔跑、歌唱、欢笑。但因为疫情来了,我们的开学延迟了。但是,我们换了一种方式聆听李校长国旗下的讲话。李校长希望我们每个小米粒都能勇敢做自己。
什么是勇敢呢?勇敢就是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有胆量,不退缩。我在思考,我是不是一个勇敢的人吗?我还记得小时候,当我小时候敢从高处跳下,稳稳落地的时候,爸爸会跟我说,“儿子,你很勇敢!”当我可以一个人睡觉,不再怕黑的时候,妈妈也会说:“我很勇敢”。
当我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学校的研究中,我也认识了很多勇敢的人。比如,科学家精神研究中,有许许多多科学家历经艰辛回到祖国,半生埋名,报效祖国,我觉得这些他们是勇敢的人。在小米粒学党史中,我知道了很多革命先烈的故事,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也是勇敢的人;在暑假的航天研究中,在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里,有三位宇航员叔叔还在紧张地忙碌着,我觉得他们也是勇敢的人。
通讯员 韩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视频 李浩铭 高一鑫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