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0】“滞留”禄口派出所的娃娃鱼怎么样了? 动物园:身体无恙还未开口进食,养殖可能性大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9-02 19:25:58

近日,南京一条娃娃鱼在网络上备受关注,禄口街道居民在野外发现它后,报警送到禄口派出所的民警处。不过由于当时正是疫情封控时期,专家无法前来鉴定,也没办法送往南京红山动物园救助,所以这条娃娃鱼一直“暂住”在派出所的小池塘内。由于不能确定是否为野生保护动物,派出所有专人负责照顾娃娃鱼,也因此被网友起了“大爷”的外号。8月28日,随着街道解除封控,这条娃娃鱼才被送往红山动物园。

9月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红山森林动物园采访,了解娃娃鱼的近况。记者了解到,这条娃娃鱼送来几天尚未开口进食,不过身体状况无恙,工作人员认为它是养殖的可能性较大,只不过确定“身份”还需基因检测。目前工作人员希望它尽快适应后,可以入住条件更好的大水池。“市面上看到出售的娃娃鱼大部分为养殖,提醒大家不要随意买来放生,容易破坏野生种群的基因库,反而会影响生态。”

娃娃鱼”暂住“在禄口派出所的小池塘

“隔离”在禄口派出所的娃娃鱼

已被送到红山动物园

不久前,禄口街道居民在水沟里发现一条娃娃鱼,报警后将它交到了派出所。由于封闭管理,野生动物鉴定专家无法进入,不能判断它是否为野生动物,又不能随意放归山林,因此这条娃娃鱼一直被收养在禄口派出所的小池塘。

在禄口派出所暂养期间,江宁公安每天会拍照记录它的成长状态,同步发布在网络上,引来不少网友围观,他们还给娃娃鱼起了个特殊的名字叫做“大爷”。随着疫情状况转好,禄口街道从中高风险转为中风险,网友在评论区调侃道:“大爷的安逸生活过不了几天了,红山动物园快能进来接它,到时候‘大爷’是不是野生就见真章。”

这条因疫情原因被“隔离”在禄口派出所的“大爷”,成了网络上的“小红鱼”,8月18日,江宁公安在线发布的一条南京抗疫日记提到了它:禄口地区降为中风险以来,警方的工作强度也比之前略有下降,之前拍摄的一些画面这次也能给大家一并展示了。比如,禄口派出所里其实还养着一个“大爷”,大家都很期待等疫情结束鉴定一下大爷的真身。

娃娃鱼被送往红山森林动物园

红山动物园饲养员:

养殖的可能性大

9月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红山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见到了“大爷”本尊,它暂时被养在一个蓝色开口箱中,长约50厘米,非常安静,偶尔伸出爪子波动下水池。饲养员介绍说,这条娃娃鱼在这里个头不算大,等它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才会放到收容中心专门饲养娃娃鱼的大水池中。

“它是8月28日被送到这里的,目前还没怎么开口吃东西,这几天每天会逗逗它,喂一点活的泥鳅。”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主管朱雅婷介绍,这只娃娃鱼的状态目前看没什么问题,只是比较挑食,要吃新鲜的活物,吃起来也比较“佛系”,很少主动捕食,等猎物游到附近才会去吃。“这种状态也算是正常,娃娃鱼是两栖动物,呼吸频率很低,不爱动,冬眠期间在结冰的河水下,可以好几个小时不上岸。因为它的新陈代谢缓慢,耐饥能力很强,长时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不少网友关心的这条娃娃鱼是否为野生,朱雅婷介绍,是否为野生的保护动物,严谨的方法还是进行基因检测,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我们看到这条娃娃鱼的时候,外表的状态比较好,可以判断生长环境不错。两栖动物皮肤比较脆弱,一般如果是野生的话,可以看到不少皮外伤的疤痕,小型动物常能见到伤口,甚至缺胳膊少腿。这只娃娃鱼看不出经历过野外的严苛环境,养殖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救助中心的专家还介绍,目前南京的野外调查中,都没有发现野生娃娃鱼的记录。

娃娃鱼现在被放在遮阴的蓝箱子里静养

人工养殖的娃娃鱼

不可随意放归野外

记者了解到,“大爷”所在的红山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无条件接收野生动物,目前救护中心有16条娃娃鱼,都没有去鉴定是否野生。“目前南京本地除了红山动物园,它们没有更好的去处,所以不管身份如何,都会养在这里。”

“如果养殖一段时间,它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没有问题,就会把它送到条件更好的大池子里,不过它们不能混养在一起,为了防止打架,还是会隔开来,但是条件相对会好一些。”朱雅婷说。

朱雅婷还介绍,目前市民能见到的娃娃鱼大部分都是养殖的,有的市民会在菜场看到,也知道它是保护动物,所以买下来去放生。“其实如果是养殖的娃娃鱼不建议进行放生,因为人工养殖的娃娃鱼基因和野外种群已经发生分化,随意放生反而会污染野生娃娃鱼的基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见习记者 孙庆云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