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省市联合医疗队院感部牵头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史力行,同心抗疫院感防控,你我同行”的院感周专项活动,来自省市一共15个医疗队参加了本次活动。江苏省中医院驻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院感团队积极参赛,以过硬的专业素质取得了优秀的比赛成绩。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三十多个日日夜夜中,他们以扎实的措施、严格的监督,筑起感控壁垒,守护着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到达后反应迅速,即刻投入工作状态
8月1日,接到医院紧急组建一支抗疫医疗队支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通知后,短短的“收到”二字充分体现了白衣战士“召必战、战必胜”的坚定信念。8月2日到达后,所有人立即投入感控学习训练,最终全体顺利通过严格的岗前培训考核。
由于火速整建式接管C2-1病区,诸多紧急工作需立即开展:突发事件、职业暴露如何处理,隔离病区感控如何精细化落实(包括个人防护监管、消杀执行与监控、医废处理等)。作为“三战老兵”的感控队长孙慧带领医疗队18名(8.6开始调整为15名)感控护士,面对复杂形势,沉着冷静,结合当下实地情况,分编监督班和消杀班连夜开展工作。经过多次深入讨论,对接管病区的诊疗护理过程进行细致梳理,规范驻地房间三区划分;制定感控各班次工作流程及核查表、隔离病区感染防控制度、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转运流程、各区域消杀频次等20多个战时流程等,使得感控工作逐渐明朗清晰。
工作时严谨认真,忙碌背影让人心疼
入驻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以来,全体医疗队员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感控工作。每一个队友进舱前,感控护士几乎要手持放大镜般仔细检查防护装备,一遍遍唠叨着:“防护服检查了没有”、“密合性试验做了吗”、“手卫生执行不到位,重来”、“手不要碰到衣服里面”、“动作再慢一点”、“注意你的鞋套”……24小时监督着每一位进舱人员的防护脱卸。隔离病房内更是严苛执行“人盯人”策略,只要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工作,他们就会紧随其后,时刻关注防护服有无破损、口罩面屏是否移位等。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协助医护人员处理更换。
和普通医院不同,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病区是普通医院病区的2-3倍,防疫工作要求每日数次消杀。为确保医护人员工作环境安全,消杀面积、消杀强度都是极大的工作挑战。负责感控工作的医疗队队员上班几乎没有坐着的时候,她们每日依规范用含氯消毒剂对物表及地面进行数次彻底消杀,从清洁区→缓冲区→二脱间→一脱间→病房,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此外还需负责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每日三餐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候,但对感控护士来说却是工作最紧张之时。由于气溶胶是新冠肺炎传播的重要途径,为了避免餐后垃圾产生气溶胶等污染,她们严格执行双层黄色垃圾袋鹅颈式封口收集医疗废弃物,完成消毒喷洒后,将沉重的垃圾袋运送至固定地点。4小时班下来,所有人都是浑身湿透,却从没听到一句抱怨。
参赛时全力以赴,积极贡献省中智慧
目前,疫情防控的整体形势向好,但仍处于关键阶段,为进一步响应党中央号召和省委“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树立“院感防控,人人有责;做好防控,事关你我”的意识,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开展想全体联合医疗队发出号召,开展院感活动周活动。
接到通知后,江苏省中医院第四批抗疫医疗队全体队员积极响应,参加了全员性的再培训再考核、感控防控金点子比赛和“人人都是感控人”征文活动。全员参加培训考核外,申报院感征文8篇,金点子4篇。省市联合医疗队于8月30日21:00,召开了省市联合医疗队感控专题例会,进行了院感活动周线上颁奖,经过一番紧张的角逐,江苏省中医院第四批抗疫医疗队获得金点子二等奖1项:《一种改进的医疗垃圾桶》(刘忆、孙慧),三等奖1项:《一种自控压力调节式智能垃圾桶》(张敏);优秀征文2篇:《始于初心,成于坚守》(孙慧、孔婕)、《致力感控,我们在行动》(茅麒苏)。
通讯员 颜英杰 孙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