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 是什么制造了年轻人的“颜值焦虑”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9-14 10:51:47

近年来,“颜值焦虑”这个话题不断冲上热搜。最近在热播综艺《脱口秀大会》中,有一个梗,“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西部出土了两具3800年前的人类遗体,人们把它们命名为:楼兰美女和干尸二号。”用段子来调侃当下的颜值焦虑。当下,对自己的外表不够自信的年轻人不少,甚至陷入“关注容貌—察觉‘身体缺乏’—焦虑—消费—关注容貌”的怪圈。为何会出现颜值焦虑?记者采访了心理学专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颜值焦虑”成消费和娱乐热门话题

最近,在《脱口秀大会》里,脱口秀演员们讲了不少有关颜值焦虑的梗。比如“从小就知道我长得挺普通的,因为我妈天天跟我说,女儿啊,你得好好学习,女人不能要一头没一头,我后来就只好考上了北大。”北大鸟鸟说的“女人不能要一头没一头”,大概容貌不是特别出色的女生都或多或少地听过类似的劝告,用网上常见的励志标语来说就是“人丑就要多读书”。在北大鸟鸟看来,就连干尸也免不了“颜值焦虑”,“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西部出土了两具3800年前的人类遗体,人们把它们命名为:楼兰美女和干尸二号。”

颜怡、颜悦对高跟鞋的调侃让人捧腹的同时,也有颜值焦虑的辛酸:“美少女战士变身要变出高跟鞋来,就好像高跟鞋能让女人变强,上班要穿高跟鞋,战斗要穿高跟鞋,感觉如果第一个登月的宇航员是一个女人,她在月球上宣布,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红底鞋市场拓展的一大步。”

从身边的流行文化传递的信息来看,出色的外表能快速获得吸引力和群体认同。打开微博、小红书,美妆、健身等广告更是在不断强化普通人的容貌缺乏,以制造消费需求,人们希望变得更白、更瘦、更减龄,甚至审美趋同。这就围绕着容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关注容貌—察觉“身体缺乏”—焦虑—消费—关注容貌。如何从这个怪圈里挣脱出来?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保持清醒和思考的问题。

其实不止女性有颜值焦虑,男性也有。比如有研究就表明,女性的焦虑点分散于体重、皮肤、胸臀腿各个方面,而男性集中在身高、身材和脱发三大领域。觉得自己丑有时也是一种精神疾病——躯体变形障碍。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上的诊断定义,患上躯体变形障碍的人会过度关注自身的外表缺陷,但实际这些缺陷无关紧要,而这种疾病还易引发抑郁、进食障碍、过度整容等等。

为何会产生“颜值焦虑”?过分在乎别人看法

我们了解自己的外貌吗?他人了解我们的外貌吗?我们和他人谁更了解我们自己的外貌?答案是他人!采访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宁告诉记者,“分析来看,在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外貌的印象更多是基于想象。每当别人提到有关长相的词语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产生焦虑。因为大部分时间内,我们都比较担心别人会评价我们的外貌,更害怕他们的评价与自我认知不一致的情况出现。”

韩宁表示,既然说到评价,就应当有一个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往往是我们根据现代审美所决定的。什么又是现代审美?实际上是现在很多的媒体宣传和影视作品所传递给我们的一种对美的认识,新媒体正在利用其传播影响力来改变公众的审美认知。”所谓审美标准其实就是社会意识的统一,大众认为美才是真的美,没有自我认知的份儿。

了解了审美的评价标准之后,我们再来看人们为什么会产生颜值焦虑?其实就是我们受到了大众审美评价的影响,是我们在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这些大众审美评价,是发自他们内心的吗?真的就是对的吗?答案没人知道。

随大流,是不够自信的一种表现。这种不自信的表现还会产生迁移,迁移到我们平时做的其他事情上,就会造就形形色色的“事后诸葛亮”,在总结失败原因时,间接还会把它归因于我们的颜值。如此往复,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个过程就会不断地加深我们的颜值焦虑症。

图 | 视觉中国

如何摆脱?重在提升自身人格魅力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比如今天我们跟朋友一起出去吃了一顿午饭,饭桌上不小心将油渍洒在自己的衣服上,那么,接下来的整个下午,你的心情都不会好,因为你时刻都在关注着你的衣服上的油渍,甚至想去将这些油渍清理干净,还担心别人会看到,给你带来负面的评价。在这个焦虑的过程中,你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在工作时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做得一团糟,最终你会归因为衣服上的油渍。

如果此时你内心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较强且有足够自信,你就不会去在意衣服上的油渍。当有人提起了你衣服上的油渍时,你可以调皮的自嘲,“这是我对童年的回忆”或“这是我迈向老年的提示”,通过自嘲的方式,能够化解很多的尴尬,还能给别人带来一种你很自信的感觉,接下来你们在工作上的交流就不会因为这个油渍而产生任何负面影响,还会因为你的开朗豁达让你更加有魅力,会让你获得更多的正能量和正反馈。

我们的颜值有时候就跟衣服上的油渍一样,在特定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去改变的。那么能改变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自身的吸引力,这个吸引力实际上指的是我们自身的人格魅力。

宋代的欧阳修在《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中的诗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以及《醒世姻缘传》中提到的:酒逢知己千杯少,不遇知音不与谈。其实说的都是希望能够与自己谈得来的人进行交流和交往。放在今天,就是我们希望和自己能力相当的人去讨论事情,讨论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并不会去在意对方的外表,关注更多的往往是对方的内涵。

三国时期的黄承彦对尚居隆中的诸葛亮说:“我听说你正在择偶。我有一位相貌丑陋的女儿,生得黄头发黑皮肤,但是才能和你相匹配。”结果诸葛亮答应了,马上把黄氏迎娶过来。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在乎妻子的外貌呢?因为诸葛亮本身自己就是十分有内涵的人,有很丰富的知识,拥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反而就会更加懂得外表不过只是一副皮囊,而这副皮囊的好与坏是别人不能更改的,但是内在反而是最重要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做到修炼自身的内在魅力,增强自信,完善自己的人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渐渐地,我们也就不会再在意自己的外貌和长相,也就能够彻底地摆脱颜值焦虑症。因为那时候会发现,颜值根本就不是价值所在。

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多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自信,提升自己的价值,增加自己的魅力值,就能够去弥补我们生活中所谓的外表上的不足。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