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汪人元:戏曲现代戏“说什么”和“怎么说”
2021-09-23 11:13:26

2021年9月22日上午,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汪人元为江苏省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的学员们举办了题为《谈谈戏曲现代戏的创作》的讲座,从戏曲现代戏在当代的格局和作为,以及现代戏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这两大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给学员们上了思想深刻、形式生动的精彩一课。

汪人元首先高屋建瓴分析了国家政策对戏曲发展的影响,他指出近年国家空前集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建设、艺术发展的重大政策,构建起文艺生存发展极为良好的新格局,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为戏曲在新时代的创造发展开疆辟壤、保驾护航。因此,新时代戏曲工作者应珍惜机遇,不辱使命,奋发有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要创造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第二要自觉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第三要有持续的自身建设。接着,汪老师结合当前戏曲发展现状,剖析了为何要坚持这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因为戏曲发展在全国极不平衡,有扶助缺精准,有创作少精品。其次,戏曲传统流失情况很严重,两创能力因为缺乏传统支撑而弱化,再次,每个剧种要不断壮大更新,才有可能持续性发展。

进行宏观视野的观照后,汪人元从微观上对现代戏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进行了详尽解读。他指出,现代戏创作是中国戏曲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挑战,是戏曲发展建设中的文化使命。它具有戏曲的一般特征和特殊性。一般特征即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发人深省。特殊性就如戏曲理论家郭汉城所言,既是现代的,又是戏曲的。接着,汪人元从剧本创作和演员表演这两方面来深化主题。他指出,新剧目必须抓好两头:说什么,和怎么说。“说什么“是立意层面,它决定了作品是否有价值,以及有多大价值。因此,编剧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敏锐的眼力,以及独到的见解。他以河南豫剧院三团编排的《焦裕禄》为例,分析戏曲现代戏如何才能避免把英模人物的塑造,当成思想说教和政策图解,提出要把真人真事当成抒发艺术家自身情感触动的契机,要发现其中最独特的,并且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他还提到剧本创作应该把重点放在写人上,反对重事件,轻人物的倾向。因此编剧一定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创作中做到两个真实:书写对象的真实,和自身情感的真实。

“怎么说”是体现立意的重要载体,汪人元指出,首先要有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语言,其次要有精湛的艺术表演。他以川剧《金子》、京剧《成败萧何》,评剧《母亲》为例,讲解这些名剧片段在人物塑造、语言表达、表演方式上的精湛体现,以直观的感受令学员们认识到表演艺术在戏曲中的关键地位,并且提出避免歌剧加唱的手段,反对舞台过分制作将演员表演压缩的趋势。

最后,汪人元总结道,一部好戏必从创作到表演,必须在三点下功夫:深刻的思想、独特的体验和娴熟的技巧。它们是戏曲实现“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发人深省”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在此基础上,把“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真正解决好,戏曲现代戏才能具备可读的文学性、可懂的通俗性、可视的形象性、可歌的音乐性,和可品的丰富性。

汪人元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讲得十分投入,学员们专心致志,凝神聚气,听得津津有味。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堂课,更是一次对于戏曲界现状的精准把脉和深刻分析,令学员们醍醐灌顶,启发良多。

通讯员:王飏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