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评 | 吴京又遭网络“逼捐”,这次网友集体说“不”
2021-10-11 17:08:40

救市大片《长津湖》没有辜负市场期待,上映12天票房已破41亿,且仍有上升空间。可喜可贺之余,也有一些网友发文称,票房如此大卖,主演吴京甚至其剧组吃到了“爱国红利”,应将票房收入捐出等等。近年来,网络“逼捐”频频出现,这次,更多网友的态度是回怼和谴责,并指出,这是典型的“道德绑架”,与慈善的本意背道而驰。

吴京这些年在网络上被冠以“爱国电影代言人”,他客串电影时所穿运动服上有“中国”二字,也被网友疯狂P图,甚至成为全国人民最爱用的“爱国表情包”之一。2021年国庆档吴京有两部主旋律电影上映,除了《长津湖》,还有票房也已破11亿的《我和我的父辈》,这两部构成了国庆档的“一超一强”。细数吴京的作品,大多带有“主旋律”标签,包括《战狼2》《流浪地球》《攀登者》《金刚川》等,他塑造的一个个“铁血男儿”银幕形象已深入观众心中。

从网上的“逼捐”文来看,部分网友对吴京及其作品所产生的意义产生了偏激、偏差甚至缺失的认识,为演员和作品扣上了“爱国生意”、“爱国红利”的功利帽子。很显然,《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这两部主旋律影视作品是团队众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其之所以票房、口碑双丰收,是因为它们让观众在多个层面多个维度中都有所收获,激起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触发了集体记忆,带来情感共鸣。这样普遍的共鸣和意义在当下是珍贵的,应与功利无关。

值得一提的,此次绝大部分网友对“逼捐”言论的态度是谴责,认为这是“你那么有钱,分我点怎么了”的无脑逻辑。网友们普遍认为,此类荒谬的捐款倡议被贴上了“倡议”的标签,其实是在行“道德绑架”之实,将他人置于道德漩涡之中,这中间充斥着片面狭隘和尖酸刻薄。

近年来,每当有大事尤其是灾难发生时,总有文案高度相似的“捐款倡议”在网上流传,诸如“赚那么多,捐点钱不过分吧”,或针对明星艺人,或针对大型企业,甚至出现了“不捐要骂,捐少了要骂”的网络不良风气。仅以吴京举例来说的话,已经历过数次逼捐,比如2017年7月,吴京主演的《战狼2》上映并成为爆款,8月时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也有人以票房大卖为由,要求吴京捐款。而后来有媒体报道,吴京其实早就悄悄捐了100万。也有媒体报道,关于慈善,吴京曾在一段采访中表示,一向习惯低调,尤其是慈善这种事情。2021年7月河南暴雨,吴京夫妇也向河南灾区捐款100万元。

披着爱国又或是正义的外衣对他人进行道德谴责和网络暴力,让戾气充满网络空间,有可能会扼杀向善的价值导向,破坏社会风气,其实“网络逼捐”也有法可依。《慈善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所谓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换言之,自愿性和无偿性是慈善捐赠的重要特征,脱离了这两点,慈善捐赠就会变了味。而且第三十二条也规定:“开展募捐活动,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有位网友形容得很好,“慈善源于一个人自觉自发的爱心,在灾难面前彰显出人性的善良与美好,但这朵美丽之花在威逼、道德绑架之下,不仅无法盛开,反而越加反衬出一些人性的贪婪龌龊、急功近利及自以为是。”说到底,捐不捐是自愿的行为。

可见,“逼捐”与慈善本就背道而驰。网络逼捐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一种充斥着谩骂和攻击的网络暴力行为,这一行为势必会损害整个慈善业的发展环境,长此以往,会严重损害人们从事慈善行为的心理基础。此前人民法院报就指出,部分网友的“逼捐”行为,如果其言行存在侮辱、网暴等情形,轻则侵害他人的名誉权,重则面临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责任。既然网络逼捐并不少见,那就更应有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治,互联网平台等多方应该加强关注,应加强引导广大网民知法、懂法、守法,趁早让“逼捐”“网暴”等行为销声匿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