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荐书|两个原生家庭,跨越三十年的奋斗!《张医生与王医生》:一部社会学视野里的故事
来源:紫牛新闻
2021-11-01 17:41:31

知名媒体人伊险峰,怀着媒体人的本能与敏感,和同事杨樱一起,带着多年来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了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张医生与王医生》。书中,二人尝试以两位工人子弟的个人成长,描绘出中国四十年社会变迁的轨迹。这部作品一经出版,便得到了陈嘉映、梁文道、罗新、严飞、李海鹏、班宇等诸多学者作家的高度评价。

两个原生家庭,跨越三十年的奋斗

张医生和王医生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工人家庭。在国企改制、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他们凭借家庭的全力支持与自身的聪慧刻苦,摆脱了掉队的命运,可是,虽然看起来功成名就,但他们的人生,仍充满了焦虑和疲惫。

两个原生家庭,跨越三十年的奋斗,调动的能量,堪比战争。《张医生与王医生》的两位作者采访数十人,在旧报纸、老照片、建筑废墟与口述回忆中打捞过往生活图景,描摹了张医生与王医生半生的个人成长,并审视二人知识、尊严与自我的建构过程。与此同时,本书还以工业城市、单位社会、稀缺经济、工人阶级文化、男性气概、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代变迁等为经纬,呈现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当代东北。

阅读张医生与王医生的故事,读者将会厘清,世纪之交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如何塑造了一代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世界。而透过个体在历史中的沉浮,读者也将窥见一座城、一个时代的命运轮廓。

哲学家陈嘉映评论称,一部社会学视野里的故事,于是,两个人、一座城、一个时代难以分割地连在一起。在汉语写作中应该是首创。历史学家罗新则认为,这一部令人震撼的大剧,充斥着既悲壮又无力、既切肤又旁观的历史感。围绕两个医生的个体人生,呈现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当代沈阳。

为四十年巨变留存一份完备的记录

在新书首发式上,两位作者也谈到了写这本书的缘由,在于他们对中国四十年社会变迁的兴趣。伊险峰在书中写道:“这变化快且剧烈,总需要一个来龙去脉。”

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代人,构成了解读中国社会四十年变化的极佳样本。这是流动性最强、人生积极、机遇完好,并且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阶层转换的一代人;与此同时,这一代人还经历了旧企业衰落、社会剧烈转型、传统人际和社会关系的瓦解与再造。

本书的主角张医生与王医生,是伊险峰的初中同学,他们如今都是口碑甚佳的专业人士,也都出生于工人家庭。他们所在的1970年代生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而他们生活的城市沈阳,在这个过程中处境复杂。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构成了作者决心写作这本书的初衷。

伊险峰提及写作的艰难:“这本书涵盖的内容太过庞杂,我们最初也不知该怎样处理如此丰富的素材。”杨樱则补充:“我们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才一点点理顺思路——通过两位医生的个人成长,探索一代人知识、尊严、自我的建构过程。”

首发会上,杨樱表示:“这四十年是中国变化最剧烈,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四十年,这四十年会改变很多东西,叫做‘命运’的东西会作用于每个人。”伊险峰则表示:“其实有很多东西,你没太注意的时候,它就已经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了。”尽己所能为这如同过山车般光怪陆离的四十年留存一份完备的记录,便是两位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