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携手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学会联合主办、扬子晚报承办的“2019江苏乡村振兴百镇高峰论坛”在南京盛大举行。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江苏百余乡镇的书记、镇长和代表们出席了此次论坛。
论坛现场
同时,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和江苏农业资源开发学会联合邀请江苏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了评审委员会,评出了5大主题共近60个乡村振兴年度奖项。昨天,这些奖项在2019江苏乡村振兴百镇论坛上隆重揭晓并颁奖。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被评为江苏十佳历史文化传承小镇。
颁奖授牌(左六)
【振兴思路】
木渎始终以“姑苏繁华图”为蓝本,从“园林古镇”到“智慧穹窿”,联动天平、灵岩、天池等名山胜景,因地制宜打造白象湾、孙武文化园、万鸟园、小隆中等多个生态景区,精心推出藏书羊肉、姑苏十二娘等文化品牌,为全域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下阶段将从三方面着手,继续加强产业融合,做优木渎文旅+:一是将白天业态向24小时经济转变;二是将单一门票经济向综合收入转变;三是将旅游片区收益向主客共享、富民增收的社会效益转变。三管齐下、全面强化文旅IP能效,将木渎文旅做成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自2018年国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以来,苏州木渎镇始终贯彻“依托历史遗存,挖掘地方文化,紧扣市场需求,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以文化为核,挖掘亮点,打造亮丽文化名片,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显山透绿,城在园中
木渎镇有着众多代表苏州的历史遗存和优质的生态环境,融苏州富贾园林、山水景色、市井水乡、宗教旅游等于一镇,现代化商业配套亦是姑苏西部繁盛之代表,具有发展旅游的独特条件。
早在明清之际,木渎古镇就有私家园林30多处,形成了木渎独特的园林古镇景观,至今对外开放的有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这四处经典园林。这些园林保留了中国古典园林迥异的风格,是一部立体的古典园林发展史。依托丰厚的园林文化,木渎打出了一张“园林古镇”的王牌。
木渎园林虹饮山房
除了古镇名园等文化旅游资源,更有特色的是木渎的“山”。作为孙武隐居地、《孙子兵法》诞生地的穹窿山景区,森林茂密、历史悠长,人文底蕴深厚,集生态、政治、军事、宗教、休闲等十大文化于一身。在穹窿山自然生态环境里,木渎镇逐步打造完善了万鸟园、小隆中、孙武文化园等景区,通过近几年的宣传推介和品牌缔造,“苏州的穹窿山,天下的智慧山”知名度和美誉度急剧上升,穹窿山从一座默默无闻的隐逸之山成为了知名圣山,成功跻身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穹窿山(丁卫东 摄)
木渎镇境内还有天平山、灵岩山、天池山、五峰山等多座名山圣地,4A级景区白象湾生态园亦坐落其中,与周边藏书花卉苗木、篁村林木两个生态林地及北竹坞影视基地连点成线;更有胥江、木光两条运河贯穿全境;古镇旅游核心区内,又有寿桃湖、天平山镶嵌其中,香溪河蜿蜒其间,赋予木渎一个个动人美丽、脍炙人口的人文传说。
2018年2月,木渎镇党委政府成立“木渎文旅集团”,统筹木渎古镇、穹窿山及全镇各处旅游资源,通过风景道路、慢行系统串联,旅游产品打包组合等方式,让木渎全域处处有风景,处处可游玩,引导各行业从“旅游+”到主动“+旅游”转变,开启了谱写木渎“姑苏繁华之美”的诗和远方新征程。
木渎古镇香溪河
传承文化,以节造势
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木渎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木渎始终以文化为基石,深挖潜力,做优活动,促进资源活化。各景区已形成游春、嬉夏、赏秋、研冬四季节庆品牌活动。如木渎古镇有欢乐木渎年、御游节、嬉游季、姑苏十二娘风情节等;穹窿山景区有穹窿祈福节、嬉夏狂欢Pa、孙子兵法文化节、藏书羊肉节等;白象湾有狂欢泼水节、萤火虫节等。各大景区将民俗、生态、美食等不同文化因子融入活动中,以节造势,以活动承载文化,取得了积极成效,让地方文化与旅游文化,集大成的向外界进行展示、传承与发扬。
走在木渎古镇的姑苏十二娘
木渎景区注重以“文化”为媒介,精心打造“定制化旅游产品”。古镇为学生、外国友人、老年人等不同对象推出“我到木渎考状元”、“我到木渎学刺绣”、“我到木渎看城隍”等个性化体验游,将书法文化、苏绣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旅游产品中,让游客感受到古镇的深厚底蕴。结合穹窿山特有的地域文化,开设孙武军校及本草堂,推出“学兵法”、“做拓印”、“识草药”等多个特色产品,将穹窿山的孙子兵法文化、摩崖石刻文化、中草药文化等植入主题产品中,将“静山”做成“动山”,让游客有深呼吸与获得感的双重体验。
为了丰富景点文化内涵,木渎镇结合景点特色,打造了各类艺术价值高、展示效果好的展馆,如圣旨馆、科举馆等中国传统文化展示馆;刺绣艺术馆、山塘老作坊等民间工艺展示基地;国防展示馆、谍战文化馆、李根源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士心、王立鹏、陈懋彰等画家美术馆。并以展馆为阵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让名人、名流文化带动景区流量,让艺术交流增强景区含金量。深入挖掘“姑苏十二娘文化”、“乾隆文化”、“乌米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发书籍、工艺品、美食等衍生产品,让文化烙印活化于旅游产品中。
圣旨馆
惠民富民,融合发展
为全面系统地发展木渎全域旅游,木渎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镇级全域旅游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层级,形成合力。探索招商政策、服务流程,针对老宅租赁、核心区改造、新兴产业扶持等事项,有效实现联动共治的实体化运作。
木渎古镇永安桥
按照木渎全域旅游相关规划,木渎镇着重对古镇片区的旅游业态进行了提升。以山塘街为核心的旅游区内,主题民宿、园林茶室、古风摄影等业态不断丰富、日益调优,向高端化、精品化迈进;并将目光转向夜游经济,打造了苏州第一台沉浸式园林实景话剧——《木渎往事》,将园林文化、曲艺文化、古镇记忆融入剧中,开启了木渎夜游的新起点。
穹窿山一角
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的有利时机,开发西部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计划通过打造乡村农林生态旅游网红地、酒店民宿配套服务区和影视、工艺深度体验地等形式,对木渎西部进行特色IP赋能,扩大旅游圈半径。
穹窿山一景
同时,木渎以花木、雕刻、藏书羊肉等地方名片为吸引点,对西部乡村资源、民宅村落进行梳理,开发多个民宿集聚区,发展乡村第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此为载体,构建苏州西部环太湖地区发最大旅游服务平台,真正成为“游遍环太湖,休闲度假在木渎”的旅游目的地,全力展现木渎姑苏繁华之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