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走出野人山的中国远征军女兵刘桂英去世
来源:紫牛新闻
2021-11-17 23:09:20

2021年11月16日,中国远征军唯一一位活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刘桂英在合肥逝世,享年102岁。

刘桂英生前在安徽合肥的家中展示自己和别人合著的关于自己在抗战时期的书。 新华社


野人山是一片方圆数百里的原始森林,1942年3万多名中国远征军将士惨死在这片危机四伏的“绿色魔窟”里,活着走出这片原始森林的刘桂英,生前谈起当年那场残酷的大转移,用颤抖的声音说:“现在回想起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当年竟然能够活着走出野人山。翻越野人山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死也要爬到自己国家的土地上去死!”

1920年,刘桂英出生在湖南长沙郊区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后几经波折,进入长沙一贫女院安身。1937年,在贫女院里面学习了7年的刘桂英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长沙市湘雅医院护士助理班学习护理知识。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桂英和几名热血青年一起报名参军,她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新22师野战医院,成为一名战地卫生员。

1942年初,日军切断了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国际运输线路——滇缅公路,直逼印度和中国后方。为了保卫大西南,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政府号召组成远征军奔赴前线抗日。

刘桂英就是这10万将士当中的一员。刘桂英至今仍然会哼唱那首《中国远征军战歌》:“枪,在我们肩上。血,在我们胸膛。到缅甸去吧,走上国际战场!”当年,她和战友们就是唱着这首歌抵达中缅边境的。

远征军在开始的3个月里浴血奋战,捷报频传,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后因英美盟军配合不力等原因,远征军被迫撤退,进入中、缅、印三国接壤处的胡康河谷野人山。野人山位于中印缅交界处,山上乔木遮天,终年不见天日,猛兽成群,蚂蝗遍地,传说还有野人出没,所以当地人把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为野人山。有一晚,刘桂英独自小解,借着昏暗的火光,看到十米开外有一只黑熊,眼睛放着绿光,喘着粗气。幸好黑熊没有发现刘桂英,她逃过一劫。

进山十多天以后,热带原始丛林的雨季到来了,天天都下着倾盆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战士们举步维艰。有时山洪“轰隆隆”地冲下来,一下子能冲走很多人。一个月后,部队开始断粮,陆续有战士饿死。战马吃光以后,大家就开始吃皮鞋,吃皮带,就连手枪套也吃光了,后来只能靠树皮和草根来维持生命。有的战士误食了有毒的植物,痛得满地打滚,哀号不止,但是因为没有药品,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毒死。雨季的丛林是蚂蟥的天下,那些嗜血的魔王就昂着头在树叶上等候,人一接触到树叶,它们就趁机爬到人身上吸血。刘桂英每天都能从身上逮到一大把蚂蟥。她腿上留有很多伤疤,都是当年被那些蚂蟥咬的。和蚂蟥一样猖獗的还有蚊子,体形奇大,剧毒无比的蚊子无时无刻不在侵扰他们。成天雨淋汗浸却又无法洗澡,将士们的头发上都生满了虱子,他们被虱子咬得苦不堪言。

刘桂英与新22师野战医院4名女护士一道随部队转移,于同年5月进入了野人山。死神陆续降临到这个小团体。刘桂英记得,首先是孙晓枫,被毒蛇咬了一口,刘桂英帮她挤出毒血,她的腿肚子浮肿,走路困难。其他四人在前面走,孙晓枫跟在后面。突然刘桂英听到孙晓枫在后面发出微弱的求救声,扭头一看,孙晓枫被一只狼咬住了喉咙。路过的士兵朝狼开了一枪,狼放下孙晓枫逃走了。刘桂英跑到孙晓枫跟前,看到她颈动脉被狼咬断。

死神接着盯上了孙月霞,孙月霞染上了瘴气病,高烧陷入昏迷。第四天,孙月霞高烧更严重了,迷糊中她扒掉身上的衣服,往前跑,刘桂英没来得及拉住她,孙月霞跳悬崖死了。

紧接着王平也染上了瘴气病,身子时冷时热,极度虚弱,没几天也死了。

刘桂英的男友也是远征军战士,后来他掉队了,正巧遇到了也掉队的刘桂英和何珊,于是就和她们一起走。他们3人走走停停,离主力部队越来越远。一天,何珊因为吃了有毒植物而腹痛难忍,她捂着小腹有气无力地对刘桂英他们说:“你们先走吧,我在这儿休息两天,我会追上你们的!”“我们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刘桂英哭着说道。

他们3个人艰难地前行,何珊的腹部疼痛不止,走起路来跌跌撞撞的,刘桂英和男友轮流搀扶着她往前走。这样坚持走了两天,何珊再也走不动了。

山里又下起雨来,何珊开始腹泻和发烧,泻出来的全都是黑水,臭味也不正常。她躺在那儿,一动也不能动,病情越来越严重。临终前,她对刘桂英及其男友说:“你们要争取回到祖国,把我们到缅甸打仗和穿越野人山的经过告诉国人,我们是为国捐躯,我们是爱国青年。”

一种生命本能欲望的驱使他们机械地向前走着。这天,刘桂英艰难地爬上了一座陡峭的山峰。忽然,她看到前方有一些红色、绿色和黄色的帐篷,以为是“神仙湖”,男友兴奋地告诉她,那些是帐篷不是海市蜃楼,帐篷旁边有人正在向他们招手呢!刘桂英定晴一看,果然有人在招手。那一刻,她觉得全身又有劲儿了,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用几近嘶哑的声音喊道:“我们死不了,我们有救了!”

原来,盟军从飞机上往森林里投下粮食、衣服、药品、电池、发报机、火柴、刀具和降落伞等物资,散落又聚合的战士们把降落伞撑开来做成帐篷,在帐篷内设立了供给站。刘桂英他们到达这个供给站已经是9月中旬了。回忆起那一天,刘桂英感慨万千地说:“在野人山供给站吃到的米饭是我一生当中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我一连吃了几大碗,实在是太香啦!”

几天以后,刘桂英等被送抵远征军位于印度朗姆茄的基地。一个女兵活着爬出野人山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基地内外引起轰动。

几个月以后,她和男朋友在朗姆茄基地举行了婚礼。整个朗姆茄基地只有刘桂英一个中国女兵,大家都很照顾她。新22师的师长廖耀湘和他的夫人黄伯容热情地请她到家里做客。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专程从重庆赶过来为她画像,并且送给她一张作为纪念。

1943年,她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对盘踞在野人山的日本第18师团进行反击战斗,取得了胜利,刘桂英夫妇抱着女儿回到了阔别3年的祖国。

刘桂英老人成为远征军抗日“活档案”和“活化石”。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刘桂英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15年,刘桂英获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荣誉奖章”。

曾有记者问她是否后悔当年参加远征军,刘桂英说:“当家破人亡时,每个人都要尽一份责任,我们只是尽了一份责任。”

嵇敏(据《合肥百年有影响的百名女性》)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 安庆广播电视台 新京报)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