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取代了司线
随着年终总决赛的上演,网球2021赛季也即将落幕,除了德约科维奇破纪录和抢头条的能力,最让球迷念念不忘的应该就是鹰眼裁判。
受疫情影响,包括澳网、美网、年终总决赛等在内的很多大型赛事为了削减场上人数,都用鹰眼(视频裁判)完全取代了司线裁判,原本人数不少的裁判团队只剩下主裁判“形单影只”。有专业人士提出疑问,未来是否会出现比赛不用人工裁判,自行在自动化系统监督下比赛的场景?
疫情只是催化剂
在将鹰眼技术应用到正式比赛十余年后,网球项目早已习惯了这一科技手段的存在,许多网球观众也已经将鹰眼挑战视为比赛中饶有兴致的一个“节目”。
每当运动员对于裁判的判罚不满,就会提出挑战,通过视频回放的方式来确认裁判是否出现了误判。换个角度来看,这也等于承认了人类裁判的准确度不如视频,后者才具有真正的“权威”。
于是,一个疑问不可避免地出现——既然视频更加准确,为何不直接使用视频来进行判罚?
温网比赛中负责鹰眼的工作人员。
在新冠病毒流行,众多体育赛事尽量控制赛场内人员数量的大背景下,这一想法很快变成了现实,并且已经被使用在了网球项目的顶级赛事中——比如澳网、美网,乃至男子网球大师赛、年终总决赛……都开始在比赛中用视频裁判完全取代司线裁判。
事实上,早在2017年,这样的全自动视频裁判系统就已经在关注度较低的赛事中进行了试用,只是疫情的到来,极大地加快了这一系统的“上位”步伐。
为了让视频裁判系统的执法不要显得那么机械化,在比赛过程中仍然使用了人声录音来进行是否出界的播报,但如果大众适应了全自动视频裁判,播报的声音也并非没有更改的可能。
鹰眼让比赛更公平
在体育赛事引进科技手段的过程中,总少不了各种争议,比如足球项目的VAR视频助理裁判至今还被吐槽,足球甚至被质疑失去了“人性”的魅力。
然而科技手段“渗透”众多体育项目的趋势并没有停止——在推广过程中,最大的优势无疑就是准确和公平。
中国网球金花张帅就曾在评价视频裁判取代司线裁判时,给出了完全赞成的态度:“我觉得太需要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公平。”
当今男子网坛第一人德约科维奇也表示:“既然已经有了科技手段,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继续保留司线裁判,我支持使用科技手段,这是网球向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在前职业球员、ESPN网球分析专家潘·施莱夫看来,视频裁判的优势还不仅仅只是准确性,也从物理上给了比赛球员更多的空间,不用再担心场上的司线裁判影响到比赛。
除此之外,视频裁判系统下由于没有了鹰眼挑战环节,比赛的节奏也可以更加紧凑。
而在科技手段愈受推崇的情况下,人类司线裁判的工作场所或许将越来越被局限在低级别赛事,因为这些赛事往往不能承受视频裁判系统的高成本。
主裁判能不能被取代?
那么未来是否科技手段可以连主裁判都取代,让球员在完全自动化的系统中进行比赛?
鹰眼设备
裁判的存在不仅是判罚每一分是否出界,还涉及多种犯规情况,想要做到对所有类型的犯规都能清晰判别并准确判罚,还需要更多科技进步。此外场上情况千变万化,随时可能发生种种意外事件,需要球员和裁判的即时沟通,这是机器裁判更加难以胜任的任务。
业内人士分析,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是:所有关于规则的判罚都由自动化系统进行,另外只需一名“监督人员”,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处理局面,从而从另一种角度达到“无人类裁判”的效果。
不过在当下,这也只能停留在一种可能性的构想上。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