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蕴苍茫”谢佩新书画作品展众家评说集
来源:紫牛新闻
2021-11-21 21:56:21

谢佩新 1962年生于江苏南通。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师承尤无曲、陈大羽、保彬、陈显铭等先生,从事大写意山水画的研究。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林散之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书画院执行院长、江苏省至美青少年书画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江苏省政协特聘书画家、南京书画院特聘书画家、江苏省炎黄书画院顾问、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

众家评说谢佩新

“意蕴苍茫”谢佩新书画作品展序

文| 陈显铭

我喜欢谢佩新的画,不只是他的画里有坚实的中国画文化传统的底蕴和深厚的笔墨功力,还在于朴实诱人的抒情和闲趣。看他的画,不觉得累,可观可读,循迹寻趣,会生发出往昔的回忆来。他的画是讲究笔墨技法的,学习传统,孜孜以求,积淀深厚,追求干湿浓淡,浑厚华滋的传统审美观念。涉笔成趣,意象渐融的写意路迳,成为他学习传统又异于前辈的创作技法。同时还有心探寻同时代一些卓有成就的老画家们的创作成果,广采众长,开拓自己的眼界。谢佩新默默耕耘,不为世俗所干扰,难能可贵。他一声不响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技法手段,画中有生活气息又不落俗套,秀润恬静,质朴无华,非常养眼。外出写生回来,马上就有一大批新作画起来,既是写生又有创作,造化和自己的精神生活结合起来,内容丰富多彩,小有小的情趣,大有大的气势。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艺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刘海粟先生生前就说过,画大幅头的山水画卷,才有气势!人的胸襟开阔,视野越来越大,这是开心的事!谢佩新也在做了。

成绩在前,大家喜闻乐见。创新是个命题,中国画传承变化发展是个自然的过程,创新是要经过历史检验的。我们执着于艺术,就要全身心投入其中,乐在其中!保彬先生说过,画画是找快乐,我快乐了我画画!这样的作画状态,一点也不假。我们在上海中华艺术宫看吴昌硕先生书画展,非常惊喜,金石、书法、各式花鸟、人物、山水画卷仍然是我们今天人们可以拜读欣赏的风景线!没有什么时代的隔阂 ,特别是晚年的山水画卷,笔墨酣畅,淋漓精致。泼洒自如,笔头随意厾搨的神态,已经早超出文人画的书卷气!他一副对联:“食金石力,养草木心!”不正是一个画家的艺术情怀和文化修养吗?愿以此共勉。

(作者为国画大师陈大羽先生之子、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二O二一年五月

“意蕴苍茫”谢佩新书画作品展后记

文|王昊

水墨山水画自唐吴道子、王维始,再经过项容大胆用墨,发展到王默(洽)的大泼墨,使画家的精神在画上的表现完全不局限于技巧了。这对画史有长久而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画家的主体精神诣趣通过高度提炼的笔墨充分得以释放与表达,中国画的大写意精神被开发了出来。之后的宋元明清各代皆有代表人物。宋代苏轼的枯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氏云山,梁楷的泼墨仙人,元人高克恭、方从义的山山水水,明代的青藤(徐渭)白阳(陈淳)的花鸟,清代八大山人的怪石荷塘翻白眼的小鸟、以及扬州的八怪等等。直至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刘海粟、朱屺瞻、陈大羽诸先辈。大写意的精神星火相传、代有俊才,文脉不断。

然而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大写意画风这株中国画花园中的独特灵苗却式微了。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最后一批大写意大师大家的逝去,真正懂大写意的人少了。二是大写意太难了,它看着容易实则非常之难,高级境界的大写意创作需要一流的文史哲修养、一流的笔墨技巧、一流的高度概括的取象本领。也就是说,只有达到物象与心性以及笔墨技巧的高度契合,才能产生高水平的大写意作品。

谢佩新兄出身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原本工笔、写意都画,现专研意笔山水,兼及书法研究。多年来一直孜孜以求,他从海派的大写意花鸟画入手,精研吴昌硕、齐白石浑厚泼辣的笔墨点线,海粟老的书法,并参以朱屺瞻、陈大羽浑茫气象与浓艳的用色对比,来营造自己的山水画图式。书写性的用笔使得其山水画近看几乎只是一堆一片萧洒的点线与墨块,然而稍远观之则起承转合、峰回路转,一片江山宛然。气势朴茂雄伟,气韵敦厚而华滋。其中的点景人物尤见功力,寥寥几笔那些田间地头、岭上坡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皆如画中的土地山岭间活生生长出来一般,接地气,生动活泼,观者无不叹服。

曾与佩新兄私聊艺术,故而得见其诸多有关大写意绘画的观点和见识。方知其几十年如一日的笔墨打磨和对大写意绘画的深层次思考,才造就了今天他自已独特的山水风貌。

与有艺术温度的艺术家聊天,长见识、知不足、催人奋进,有关这点,聊过的人都知道。

元庸匆匆於金陵畅庐(作者为更斯艺术馆执行馆长,艺术总监) 

2021年5月14日

谢佩新和他典范的目标

文|谢宏军

本世纪的画家爱好陶醉于中国画的弱点,谢佩新是有能力想象中国画光辉的人之一,看他的展览是为了回到中国画。首先,中国画是一种激情,世界上没有一个画种将这种激情延续了十个世纪仍然充满激情。中国画既是古老的千年画种,也是被历代的几个冒失鬼混淆了笔墨尊严的画种。谢佩新的绘画证明,没有笔墨的中国画是伪装的中国画。

历史上第一件重要的中国山水画也许是荆浩爬山后回家画的,他把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定了调,谢佩新画了江南茅山。他依荆浩、关仝的千年顺序画到今天的山水,中国画永远有山川草木但没有结局。如果说中国画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有人会说史诗发生在宋元而不是之后,之后仅是史诗的特征。谢佩新避免了三个错误:一、仅仅用古人的词汇打动自己也打动我们。二、把中国画简单想象成古人也不使用的一套公式。三、把现代世界推想成古人画轴里的世界。今日中国画在激情过后常发生这样的事,每幅画都像是为古人笔墨章法作的生平传记,或者创作貌似混乱的水墨或假装新文人的当代。谢佩新通过写生看景看画,他的画有山水的秩序和墨色的调性。当有人说笔墨等于零时,谢佩新的绘画当即证明,错误的不是笔墨,而是心灵。

我想突出谢佩新笔墨的深厚,他还有其它许多优点,比如,他让他笔下的中国画在千年中国画中具有延长了的寿命。

国画中的画家

文|谢宏军

十年前,陈丹青先生经由美国带回几轴古代中国画指给范扬看,这是一位油画家向国画家指证中国绘画历史的消息。谢佩新先生以中国画明德,当下把尺幅乾坤云云来解决了。此次展览举证了中国画这则公案——中国绘画熠熠生辉。

天地初机,中国画已古老到成为国宝、魄宝。那千年国画江山,世世代代不断地在笔墨中创作顿生国画词源学的雄心,要画出存在于中国画中的国画,为其优美的笔墨经久不衰。谁有这样的心思,兀自便会选择堪与中国画美名匹配的方法。从董源、巨然开始的无尽期的经典不衰,在金陵初夏的谢佩新展览中,中国画——像历代以来出于不同理由,由无数有学问的画家们忠诚创作的那样,谢佩新的绘画清风再复,有上古气质的大局面。黄公望的气质见出沈石田,一个时代绘画气质即识,我们阅读范中立、黄宾虹同时阅读谢佩新。中国画是中国民族几千年来决心展卷阅读的绘画。

古代洋人想象中国是散发着蓝宝石优美色彩的地方。师云“与我拿将中华民族来。”而说大宋、大明,中国画积有墨色的代代江山。谢佩新怀着中国绘画的元气淋漓与祖辈画家们在一笔万笔中思“思”之存在,此展览是一个巨型画种集合体的个人歌唱,包括了南宗北派的大略和机锋,先贤的草木和谢佩新的山川辉映风光,中国画之古老对谢佩新的绘画作了预先展示,他在风物伦常中与其先驱在在亲民,他在汉民族的土地上受惠于这种绘画的美德,终究开启了自身无蔽状态的浑厚华滋。

人世如高山流水,皆凡事应能与天下人为已,不仅在绘事方略中,而且在生活的戏剧中。谢佩新做过行政领导、影视策划、制片人,率先义举为电影厂职工集资建房。如同颜鲁公、董玄宰之喝令政艺,生命之风影风动是他们生机旺盛。人世有敬,因生的繁华而掩卷沉思,沉思召唤绘画,令绘画到来。

一个画种有多种阅读是当代艺术的一个特点。世代以来,中国人都能读懂中国画。塞万提斯在《堂吉珂德》中说:带着两分托斯卡纳口音就能读懂文艺复兴。至于谢佩新,他不仅是中国人对中国画的条件反射,而且是一种血缘的种子。王羲之在、李唐在、别的名宿大作都在,谢佩新比倪云林的同代人更接近中国画,他的现在时必然基于对中国画规定情境的前理解。中国画有一个主体的历史所以需要超出经验之上的本文释义。谢佩新以“国”画达乎主体居有,说不尽的江南深秋,高高深深平平处,中国画与谢佩新中国画的双重性敞开指称了中国绘画的笔性历史和墨色风流。

以书入画,挥写大千

文|孙元亮

大写意山水画家谢佩新先生,自称其为“散淡之人”。余在与其交往中,明显感受到其身上具备的魏晋风度。佩新待人处事,豁达自在,淳朴厚重 ,其大智若愚之人格精神,通过逸笔草草、一挥而就之画作,得以充分展示。古人云“人品即画品”此言果然不虚。

佩新的大写意山水画,在展会上往往显得与众不同,其山水画既不流于时风,亦不落于旧巢,其有想 法,另辟溪径,自成一格。

佩新的山水画,立足于明清山水画之格局,借鉴当代大写意花鸟画之笔墨,并在其借鉴融合中重构再建。

中国画极重笔墨,佩新写意山水画,推陈出新之关键在于,构成其山水画之笔墨线条,已从传统之帖学用笔,转换成了碑帖融合,具有金石美感之线条。其曾自诩要使“笔法如刀法,厚重苍茫,意趣盎然”。

确切的说,佩新是以海派书学碑帖融合之大写意花鸟画笔墨线条,界入其山水画,并在其抒写意趣之追求中,构建了谢佩新大写意山水画之特质。而这正是大写意画的灵魂所在。

佩新如今向人们展示的皆是大写意山水画,其实在他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之前,就对宋元细密一路的山水画做过大量扎实的临摹功课。观众可从《山客》、《岭上人家》看到其昔日工笔功夫之痕迹。散之老人曾论学艺规律,“先工后写,先繁后简”。佩新的艺术生涯,是严格遵守艺术规律一路走过来的。

佩新注重写生,但非当今意义上之“写生”。如今中国画之写生,已类同于西画写生方式,即以固定视点对着实景写生。而佩新则是重返古人之写生方式,即在游历大自然的过程中,多角度,多维度的观察天地自然,由表及里,由局部及全体,全面深刻的认识所要描绘的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取舍增减,营造意象。

这是古代画家的写生方式,其写生是通过目识心记之面面观完成的。佩新采用古法写生,胸怀天地山川,裹挟时代风云,倾吐一家之言。故其能从明清山水画格局中走出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其“写生”功不可没。

写意画看似简单,实则极难。然而,这难不到佩新,其善于读书,文化修养广博深厚。其扎实之书法功力,在同代画人中亦属少有;其对自然万事有着高度概括抽象之形象思维能力;再加之其严格遵循“一笔书”、“一笔画”之美学思想,故其创作之状态大致这样:解衣磅礴,布势置陈,笔畅墨酣,一气呵成。

大写意画难在,粗旷易流于粗糙。简练易变成简单。易经有云:“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万物之成在于“阴阳相济”。而成功地大写意画作品,无一不是在放纵中不失严谨,粗旷中内含精微。即今人所云:“对立中的统一”。如此创作出的写意画作,方可细品深玩。美不胜收。

余欣喜的看到佩新在其创作中,对此拿捏的愈发到位。

《沽酒过苍岭》是佩新的精彩近作。这幅泼墨山水画,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满纸烟云,整个画面被烟云分割成大小不等之数块面,然而细观,各块面之间自有巧妙之连接。故此画貌似形散,却气聚神完,大块文章,值得细品。画中线条之粗细疏密,墨色之浓淡干湿,均为作者运筹帷幄,匠心独到之心血结晶。整个画幅取淡墨调,画中稍浓的两块墨色,在画面中遥相呼应。以浓墨所写之一叶扁舟,既在画面全局中起着关键之平衡效果,又是其画眼所在,真可谓画龙点晴,妙哉!

谢佩新已近花甲,其在中国画艺术上既秉承传统,又锐意创新,昔日探索,皆为序章;未来岁月,皆是可期。衷心希望,谢佩新先生更多的写意画作品问世。为当代之中国画续写辉煌。

2021年10月29日于金陵寓楼

(作者为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顾问、江苏省美术家理论委员会顾问、江苏省格冠美术馆名誉馆长)

势力雄健生风云------走进谢佩新的山水画艺术

文|王如星

从事书画专刊编辑十多年来,我接触了许许多多、水平各异的书画家,能为之心动的山水画家不是很多,但谢佩新是其中一位。每次选发他的作品时,一幅幅层次丰富、内涵深刻的画作,都会令我产生新鲜感而追溯。其构图与笔墨,旷古深邃、简约而丰富,总是能触动我的兴趣,从中感受到自然山水中的空间感和历史感,欣赏到画家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的相呼和相应。

总是有朋友问我,什么是好画,怎么样欣赏一幅山水画。有的时候我侃侃而谈,有的时候我却欲言无语。对于稍懂的人,可与他谈构图,谈笔墨,谈意境,谈传统。对于想懂的人,可以告诉他(她)把画作当朋友,多读多看,看多了,感觉自然来,会对画的感觉越来越有判断力。如同交友,交多了,便会从中分出区别,会花时间和精力去与性相投有高度的人相处。而对于附庸风雅,把行画当艺术、把头衔做标尺的人,说多了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木心说过,不懂美是绝症,治不好,与文化程度无关。

谢佩新早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师承水墨画大家尤无曲先生和花鸟画大师陈大羽先生。毕业后在南京电影制片厂先从事美工,后做领导工作,协调和组织过不少有影响的影视作品。良好的艺术学养和丰富的工作经历,使他在艺术上站的高,看的远,行走的步子扎实坚定。尤无曲先生是谢佩新的同乡,其出神入化的水墨艺术造诣对他早期学美术的影响巨大。陈大羽先生是南艺资深教授,师承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以画大公鸡著称,深得齐白石的赞许。

陈大羽的作品在美术界特立独行,充满了浪漫的现实主义,笔墨稳重平实,格局大开大合,传递出鲜活的、奔放的、积极向上的能量。这些如同艺术基因一样传递到谢佩新身上,且影响深远。谢佩新在绘画处理上师承大羽先生的秉性,一改传统写意画温文儒雅的路数,而代之的是从山水写生和民族历史中汲取的豪放个性,演化成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感。

海派的朱屺瞻先生与王个簃先生的绘画风格对谢佩新影响也比较大,这是他对老一辈艺术家的成功经验中筛选出来的补益。朱老自言“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谢佩新认为这是艺术创作中物我两忘的境界,就如同一个好的影剧演员,一旦进入角色,就忘却的真我而变成了戏中的我。朱屺瞻老活到一百来岁,是海派画家中最高寿的人,他每临创作,“胸有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动起笔来竟然是笔动人不动"。王个簃先生“食金石力,养草木心”,晚年的作品面目一新,粗头乱服,精妙逼人,许多作品“脱头落瓣”,“色墨斑驳”,随意点化,不然而然,金石气息弥漫,诗、书、画、印意趣横溢,俱臻化境。谢佩新打心里敬佩二老这种超漫豪逸之气,与名利无关,只醉心于艺术,放笔有真意,笔在自由行,超然无碍,章法有变,画面有变,用色有变,于百变中展现自己的面目。这是谢佩新从屺老、个老那里领悟到的笔意真谛,线条的重要,和贵为纯真的艺术修为。

许是乡情的缘故,谢佩新对南通藉水墨画大师尤无曲非常推崇,经常观摩品味尤无曲的的作品。尤无曲个人展他会去看好几回,还约友人一道去观赏品味讨论。尤无曲先生倡导“笔墨水融"理论,就是将水墨山水画中的水法提升到与笔、墨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笔、墨、水三者之间的融合,是“时代精神与古代文化精神的相融合,诗意与哲学的感性共融"。可以说,尤无曲的“水墨融合法"使谢佩新山水画创作注入了新的变数,对水墨对笔意的展现与把控都非常到位,恰到好处,令人耳目一新。著名美术史论家、博士生导师周积寅评价说,“谢佩新的作品跟人家不一样,已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有时代气息,看后让人产生共鸣,很感人"。这种独特面貌就是善于吸收、推陈出新的结果。

谢佩新在南艺求学期间,和后来在南京电影制片厂做领导工作,主持和协调影视剧拍摄中,接触到许多西方绘画艺术流派的作品。从19世纪盛极一时的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最后把目光定格在后印象派的感性且深沉的表现方法上,暗合了谢佩新要对传统写意山水画的改变和取舍。通过写生实践,用线条与明暗变化,对画面的表现进行了大胆的技法改变,表现出层次感和生活气息,从对光与色的运用中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著名画家刘红沛先生对谢佩新画作的评价是:“古人说山水画常以把自己融入山水之间为大智,佩新的山水画以笔墨为灵开拓胸次,与造物争奇,泉石幽深、阴雨灭没之境随遇而发,悠然会心……"。

以自然为师是每个画家的追求。谢佩新每年都会外出写生,常去的地方除了皖南,就是太行山,尤其是河北一带的冀中太行,那里的山沟川岭,那里的风俗人家,那里的崖树坠石,那里的虫鸣兽叫,传递的不仅是风土人情,而且展现的是从寒武纪到奥陶纪延伸过来的苍桑,是从三皇五帝到汉唐明清一路走来的文明历程,是天地人间的悲欢,这些都被谢佩新写在他的山水画里了。陈大羽先生生前给自己的弟子谢佩新作了14个字的评价:“精神高远照日月,势力雄健生风云"。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陈显铭先生说,谢佩新用笔用墨轻重自如,秀润洒脱意在一新。他的山水画,厚实、质朴,大自然之美让人遐想。佩新是成功者。

(作者:王如星,南京报业《壹收藏》周刊艺术总监,作家,民盟江苏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定林书院常务副院长)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