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忠王李秀成的“忠”与“仁”
2021-12-01 15:47:15

太平天国运动是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在广西金田村爆发的反对清朝统治的农民起义战争。太平军在1853年攻克江宁,定都并改名天京。太平天国在1856年爆发了天京事变,军事实力遭受重大损失,政权的内讧导致其走向衰败。天京事变之后,李秀成与陈玉成、李世贤等新生代将领苦苦支撑着日薄西山的太平天国,取得一系列军事斗争的胜利,李秀成获封为忠王。

李秀成画像


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以苏州为中心建立苏福省,并在拙政园的基础上建造忠王府,形成了包含官署、住宅、花园于一体的建筑群。苏州的太平天国忠王府虽然在后来的百年沧桑中几经易主,但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太平天国忠王府在1961年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是苏州博物馆的组成部分。

忠王府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败势日渐明显,忠王李秀成在1863年12月苏州失守之前就离开了苏州,转战他处,充当起太平天国的“救火队员”。1864年7月天京陷落,李秀成、洪仁玕等人护送幼天王洪天贵福死战突围,李秀成将自己的好马让给幼天王,自己旋即被俘。被俘后的李秀成受刑而不屈,写下自述(称之《李秀成自述》)叙述了太平天国的兴亡始末,分析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并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反思。被俘十几天后,李秀成就被曾国藩下令杀害,年仅四十二岁。

著名作家、编剧阳翰笙创作话剧《李秀成之死》,展示忠王李秀成忠心报国,受到老百姓拥戴,坚决抵抗清军,被俘之后宁死不降,最终英勇就义。这部话剧在1940年由上海剧艺社在法租界演出,由洪深导演,唐槐秋主演,观众反响热烈,连演多场不衰。该剧将李秀成这一历史人物宣传到相当的高度,“忠王尽忠”,深入人心。

忠王李秀成坚守着“忠”,无愧于“忠王”的封号,但其秉持着的“仁”就鲜为人知了。

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对太平军心狠手辣,对俘虏轻则斩首,重则凌迟。翼王石达开身处大渡河畔的绝境,为保全部下的生命主动投降湘军,本人仍被凌迟处死,部下仍有数千人被杀。李鸿章领导的淮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重要力量,几乎不接受太平军投降,以李鸿章出尔反尔的“苏州杀降”事件最为臭名昭著,上万太平军在放下武器后被杀。

太平军转战大半个中国,对占领的城市烧杀掳掠,以致江南百姓对太平军谈虎色变。然李秀成却拥有那个战乱时代最难得的仁心。

李秀成自述


李秀成对待清军俘虏及阵亡官员的“仁”,可谓生而尽礼,死而尽哀。1858年,李秀成第二次攻破清军江北大营,占领扬州,俘获了扬州知府黄钦鼐。李秀成亲自劝降,黄钦鼐不愿投降,于是李秀成便释放了这位扬州的最高等级官员。

1860年,围困天京数年的江南大营主要将领张国梁战败投河而死,李秀成寻找遗体并以礼葬之,声称:“两国交兵,各忠其事。生虽为敌,死尚可为仇乎?”张国梁被咸丰皇帝誉为“江南长城”,堪称镇压太平天国的急先锋,手上沾满了无数太平军将士的鲜血,死后被清廷授予武将最高等级的谥号“忠武”,李秀成对太平军最高等级的死敌都心怀仁义而葬之,可见其言其行已经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局限性,能够理智地看待战争。

1861年,李秀成攻克杭州,活捉了组织抵抗太平军的浙江布政使林福祥。林福祥正是三元里抗英的领导者之一,取得了“三元里大捷”,有力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他也是提出收复香港第一人。李秀成对林福祥劝降不成,便将其释放。杭州城破时,浙江巡抚王有龄自杀殉职,李秀成感念王有龄为官素有清誉,又赞叹其忠烈,出资置办棺椁,并用太平天国王爵才能穿的黄绫龙袍作为寿衣将其收殓,派遣巡抚衙门的亲兵护送棺椁回王有龄故里福建安葬。

李秀成对黄钦鼐、张国梁、林福祥、王有龄的仁慈之举,在战争极其残酷的状态下,闪现出人性的光辉,忠王的“仁”给杀戮时刻增加了一丝温情。

所以说,忠王李秀成在太平天国政权风雨飘摇之中,在刀光剑影的军事斗争之中,在天王洪秀全对自己的无端猜忌之中,难能可贵的是“忠”,绝世独立的是“仁”。

本文原发苏州档案, 作者朱晋訸,经授权转载。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