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问卷赶考人,一路答卷到如今。”由巴特尔执导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以香山为切口,讲述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搭建起新中国四梁八柱的故事。该剧播出至今,收视率高居全国榜首,不少观众点赞:“伟人有温度,平民有格局,《香山叶正红》让观众深入了解了建国前的这段历史。”
接受紫牛新闻/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谈到《香山叶正红》,导演巴特尔表示这部剧展现了转折时期,开天辟地的中国“巨变”,“永远走在赶考路上”是这部剧想要传递的主题。在虚实之间创作主旋律作品,他认为真实、创新、生活化是关键。主旋律作品通过不断创新,良性“改造”,也能吸引年轻人,走向大众。
香山叶正红,
象征着红彤彤的新世界诞生
作为首部以香山为切口,鸟瞰新中国成立过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香山叶正红》主要围绕进京、和谈、渡江、经济建设、筹备政协、召开政协等多个事件,讲述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搭建起新中国四梁八柱的故事。
1949年3月到10月,这八个月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应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大的八个月。导演表示,这也是该剧所着力展现的内容。中央领导班子从西柏坡到了北平,进驻香山,这是中国共产党决胜时刻的大本营,在香山,毛泽东等领导人指挥了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从国共和谈到渡江战役,占领南京、解放上海、筹备政协会议,最后到开国大典,那个年代是一个新的政权诞生,一个腐朽的政权垮台的一个历史阶段,所以一切处在变化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1949年开国大典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中国诞生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今后发生的一切起到了“开天辟地”的作用。
巴特尔还透露,这部剧之所以叫《香山叶正红》,就在于剧中的时间段从3月份到10月份,香山叶子从绿色到了棕色,还没到红色的时候。“它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就是香山的叶正在红、开始红,也象征着这个红彤彤的新世界诞生。”
采访中,巴特尔提到,《香山叶正红》的创作难点主要在于,既要严格表现真实的历史,但一些参考资料已经很难查阅到。为此咨询了数十位专家,在史实方面给予专业把控。另外,这部剧的人物非常多,全剧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大的八个月,包括真实人物和虚构人物在内,有近300个人物,可谓演员多、角色多。“我开玩笑说,剧组吃饭时遇到一些戏份不多的演员,我甚至一时记不起他们演的是哪个角色,但无论哪一个角色,我们都要求精益求精,拿出他们最好的状态,尽最大可能把这些角色刻画得真实生动,绽放出人物光彩。”
生活化塑造领袖人物,
好多段落唐国强都“演”过
令巴特尔印象深刻的是,唐国强老师拍戏非常认真,他的剧本上都是密密麻麻标注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值得注意的地方,剧本上全是字。“毛泽东这个角色,他演了那么多次,包括同类的内容他也演过。所以他对毛泽东主席这些历史,包括一些台词,比我还熟悉。”另外,导演还提到,唐国强老师写的是毛体书法,不用替手,他可以真写、真拍,一个演员能将角色研究、还原到这种程度,这是令人非常敬佩的。
这部剧展现了中共中央在香山的这段历史,是当下对新中国崭新的思考。剧中大家熟悉的毛主席形象有什么不同展现呢?巴特尔告诉记者,“唐国强老师看了这个剧本以后,他说好多段落我曾经演过,但是这个戏写得比较生动,比较接地气。”另外在人物塑造上,尽量让他们生活化、常态化。领袖不是神,但绝不是普通人,他比普通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部剧在毛主席生活动作上,起居行走的神态上,包括语言表现上都尽量生活化、常态化,这样才更加接地气。比如毛主席的形体动作,他有时候可能席地而坐。旁边有栏杆,他可能靠在栏杆上,有时候也会坐在桌子上,这样就很生活,没有正襟危坐的拘谨感。”
此外,对于唐国强、王伍福、郭连文等老特型演员,导演都表示放心。而对扮演周恩来的许文广,相对来说“操心”比较多。“他这次为了演好周恩来下了一番苦功夫。为了从体态形象上更加接近角色,他硬是减重30斤。拍摄间隙,他还主动向唐国强、王伍福等其他经验丰富的特型演员求教如何塑造伟人,非常努力。还有宋庆龄的扮演者杨童舒,“我认为她把宋庆龄的气质体现出来了。虽然她外形比当年的宋庆龄要瘦很多,我开玩笑说你是‘史上饰演宋庆龄最瘦的演员’,但是从近景端庄的状态、气质上,从她对节奏的把握和表现的准确度上,我觉得她做得很成功。”巴特尔提及,宋庆龄这个人物,在这部剧里戏不是很多,但是每一次出场都有意义。比如跟毛主席见面的时候,毛主席跟她鞠躬,她也跟毛主席回了一个鞠躬,这是相互的一种尊重。毛主席称她为庆龄先生,她就称毛主席为主席,她在谦虚中有一种稳重的气质。
除了毛泽东等伟人领袖,《香山叶正红》还塑造了姜莱阳、柳二勇等虚构人物,也深受观众喜爱。巴特尔表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创作不能只写上层,也要写基层。所谓的虚构人物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型,可能不是一个人的原型,而是很多人的形象合并起来的。“比如毛主席的警卫员有很多,我们就塑造了一个警卫员叫柳二勇,用这一个警卫员代表很多警卫战士的思想情操和他们的纪律要求。”同样,通过这个小人物也表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毛主席长时间伏案工作不起身,战士们很担心毛主席把身体累坏了,就想办法把毛主席“引”出来,活动活动。毛主席很倔,工作中谁也不敢打扰,二勇就把卫士长的两个孩子悄悄叫过来,让她们在外面唱歌跳舞。毛主席一听,来了小客人了,就暂时放下工作,很自然地出来了,跟孩子们一起跳舞,放松一下。
一生问卷赶考人,
一路答卷到如今
这段历史是新中国诞生的历史,它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历史阶段。看《香山叶正红》这部剧,老观众可以回顾那段历史,年轻观众可以认识这段历史,知道新中国的诞生多么不容易。巴特尔说,这部剧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就是看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这个“赶考”考的是各个方面,包括中国共产党南下解放一座城市,要学习如何管理建设一座城市,这都是赶考的项目。无产阶级在建设新世界的同时,也是改造自己的一个过程。所以这部剧的主题歌歌词写得很好:“一生问卷赶考人,一路答卷到如今。”一直到现在,中国共产党仍然在赶考,仍然在给人民不断答卷。同时也想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把那时候伟人的革命精神和那时候年轻人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传递给现在的观众,让奋斗进取的理想光芒照亮我们的人生路。
近年来主旋律作品不断涌现,出现了备受包括年轻人在内观众追捧的《觉醒年代》《长津湖》等佳作。在巴特尔看来,首先红色主旋律作品不要去说教,不要说大话。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相信年轻观众一样可以接受。主旋律作品的创作要从生活出发、从真实出发,选择的角度很重要。“同样是一个历史真事,你从哪个角度来表现,用什么形式来表现,这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课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不应该曲高和寡,也要不断创新,积极拥抱年轻人,走向大众。《香山叶正红》只是一个创作探索,后续作品我会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人像喜欢《觉醒年代》一样,喜欢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