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汽氤氲的三峡码头,洋人街的玩偶扮演者、宝丰的大篷车歌舞团……近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知名摄影师严明的摄影随笔集《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精装珍藏版。
十年又十年,严明数度转行,几易人生,他站过乡镇高中的讲台,也曾跻身摇滚教父的乐队,在纸媒辉煌的年代,他进入大报任职,又在三十出头的年纪,遵从内心的热爱,一纸辞呈离开体制,手执一台相机,从此浪迹江湖。
严明说,本书“是个机缘,如果可以,我愿意心怀惴惴地说出来。无意告诉别人我走过了多少路,倒是可以让人知晓我在每一个路口的徘徊,哪怕是让人看看这个不擅闪躲的人身上留下的所有车辙。这本书不教赚钱,不教人如何改变世界,我想谈的是关于保本,关于如何不被世界改变。”
一位理想主义者的内心世界
严明是70后,安徽定远人。小镇青年出身的他却从不安于命运、随波逐流,曾有过多次辞职转行、重新出发的经历。《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是他的文字代表作,在书中,他诚挚地描绘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内心世界,将十几年来关于摄影与人生的彷徨、思索与收获娓娓道来。
2011年,凭借内心深处真诚而结实的个性化表达,严明一举摘得侯登科奖,这是中国摄影界的重量级奖项。而在此之前,当老师、玩乐队、做记者,直到32岁,严明才第一次接触相机。为了摄影,他甚至不惜辞去优渥的体制内工作,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
多年后,严明把这些颠沛与抉择、从己还是从众的人生体验与思考,全部浓缩在了自己的文字代表作《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中。这本书一经上市,便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好评。不仅演员胡歌、导演贾樟柯、主持人汪涵、艺术家叶锦添纷纷倾情推荐,更是在文艺青年群体中掀起了携带和赠送的风潮:“很多人在旅途中拍书、晒书,绿皮火车上,山上,雪山上,带去国外的也有,当礼物送朋友的也多。有个男生私信我,说严老师能不能签一本送给我异地的女朋友,我要来了地址,达成了他的心愿。”
今年12月,《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精装珍藏版上市,严明重新逐字修订了文稿,还增补了数十篇旅行手记与多幅速写画稿,这些珍贵的一手创作资料此前从未对外公开发表,堪称严明摄影人生的私人典藏。
摄影要“朝视觉和感官的深处去”
在书中,严明也曾调侃摄影就是“用光”的技术——把钱用光。尽管今天的严明已经出版了《昨天堂》《大国志》等众多代表作,也获得过极高的奖项与赞誉,但他仍在书中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刚刚入行时的窘迫——赶火车、住旅馆、挤标间、藏胶卷,从不讳言那些尴尬又唏嘘的往事。他希望以此鼓励年轻人无所畏惧地向梦想出发,更积极地将自己的经验与积累和盘托出。
他坦言,尽管第一本作品《大国志》出版之后获得了成功,但他马上就面临着接着出去拍要拍什么、怎么拍的问题。他不愿意重复已有地风格,但又发现“摄影家想做一点改变好难,当技术成型以后,你一抬手就是这样的。当时我很郁闷,郁闷了很久。”彼时的严明迫切希望自己的艺术创作有新的改变,希望能有突破和进展。沉思许久,他才终于意识到自己所追寻的摄影的推进是什么:“最后我发现,我不是要证明我比别人多走多少路,这个线路有多长,而是我在探索一个世界,就是朝视觉和感官的深处去。你可以看到黑乎乎的一处,看到沙漠里面闪亮的光球,更有时间的、有历史的思索在里面。”“我觉得好作品多得是。但我想提供的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思考和方法,它一定会伴随我们一生。”
在《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中,严明也说到:“我觉得摄影重要的是表达了善与爱的情怀,珍惜并抓住自己爱意闪耀的时刻。关注与我们命运相同的人,是他们让我们的生命不孤单。”正是这样的共情,让严明在作品中建立起了自己的意义世界,让摄影与自己、他人的生活真正融为了一体。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