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科学家的成果分享观
2021-12-31 22:32:42

近读何祖华研究员潜心水稻科研的事迹,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就算是毕业了的学生,想要研究某个水稻材料,只要和何老师打个招呼,就可以直接拿走。何祖华长年积累的水稻材料,“成如容易却艰辛”,内行人都知道,要积累这样一份水稻材料,少则三四年,多则五六年。而在何祖华看来,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同事、学生分享,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因此,才会有“可以直接拿走”的干脆。

由何祖华研究员“可以直接拿走”的干脆,笔者不禁想到了廖万清院士关于自己科研成果的分享观。1980年末,廖万清经苦心研究,发现了格特隐球菌S8012,其中“S”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第一个字母。如今,S8012作为唯一由中国学者贡献的菌株,被收录于美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的多家著名微生物真菌保藏中心,向世界各研究机构的出售价格为295美元/株;但只要是国内有关单位进行研究使用,廖万清都会免费赠送。长期来,学术界流行一种“同行是冤家”的说法;但在廖万清看来,同行应该是“兄弟”——“免费赠送”的慷慨,是他科研成果分享观的最好注脚。

由廖万清“免费赠送”的慷慨,笔者继而想到了历经艰辛首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法并放弃专利申请,从而挽救全球万千患者的王振义院士。在回答“为什么没申请专利”这一问题时,王振义说:“老实说,当时就没有想到去申请专利,就想着快点救病人。这也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为人民服务是不计代价的。”如果没有王振义对“科研成果与全球患者分享”理念的坚守,“挽救全球万千患者”又从何谈起!

细细品味三位科学家的成果分享观,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如果,让科研变得纯粹些、同行与同行间少一些篱笆、机构与机构间少一些壁垒、国家与国家间少一些垄断,那该多好!(作者:柯文)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