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版画,而水印版画这种集合绘画、雕刻与印刷为一体的版种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创作方式,江苏的水印木刻版画在我国更是独具特色,传承了1400年之久的水印版画直至今日依然生机勃勃,并不断向现代化方向转型发展。位于南京的水印版画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在推进版画发展上功不可没。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访了这间实验室,揭开水印木刻版画的幕后故事。
“把一件事做到具体”
2016年12月,江苏省美术馆组建的水印版画材料与技术研究实验室升级成了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也就是从这时起,实验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当前工作主要有材料工具研发、拓印技术研发、创作应用、作品修复、保存和展览四个方面。”江苏省版画院院长刘彤彬向记者介绍到。当前实验室的重点工作在于水印版画,同时也兼顾石板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多种版种的技术和创作研究。“水印版画是我们国家特有的版种语言,世界上最早的的雕版木刻就在中国。”
要做好水印版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工具上的问题。水印版画艺术家王坚如介绍道,从创作的过程上来说,先作水墨画,随后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用颜料上色,最后纸张拓印。别看步骤就这么些,涉及到的每一件工具都对成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表示,“雕刻时如果板不行,上不了色,板材断裂,拓印就无从谈起。现在用的这种板材实验了多种木料,最后定制出来的这种椴木板材各方面都是最好用的。”
王坚如在创作中
刘彤彬则说:“就拿刀具来说,早前是有适应现代化版画创作的刀具,但是性价比不高。所以我们就联合了南艺的教授们、艺术家们开始设计我们自己的刀具。”刘彤彬向记者展示了由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刀具,“刀具主要是三点,一是基础工艺一定要达标,二是要有我们中国的审美特色,三是性价比要高。”
王坚如的水印版画作品
水印版画木版雕刻部分细节
当前实验室正在调试一款以马鹿角为刀柄的刻刀,“在我们和鹿角制作非遗传承人谈的时候,他很感慨地说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东西,凭什么做不过外国。”过去,我国水印版画创作中存在着基础工具材料只能依靠海外高昂产品或用其他画种材料做替代品的窘境,“我们自己的基础工具不好用,艺术家只能选择高价购买国外的基础工具。而且有很多材料也不是专门为水印版画设计的。”刘彤彬以上色用的排刷为例,“过去艺术家上色用的是国画用的排刷,刷毛很长,不适合水印版画上色,大家只能忍痛把吸水性最好的毛尖剪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验室联系厂家定制了专为水印版画设计的刷子,“把刷毛变短不是很困难的事,但是要有人想到,去做到并不容易。在为一件事做宏大规划的同时,也需要去把一件事做到具体。”
用现代科技助推传统工艺
在传统工艺美术创作中,现代科技是在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刘彤彬认为:“艺术创作永远是以人为中心的,但在创作过程中,现代科技可以帮助艺术家解决很多问题。”以颜料为例,古人做水印版画时是自己研磨制作颜料,各人配比不同颜色并不统一,后来采用海外进口颜料,但一方面并不完全适应水印版画的创作,另一方面也没有统一度量,“现在我们在根据中国色谱,用矿物做适合水印版画的成品颜料。”在刘彤彬看来,矿石、植物颜料确实适应水印版画的创作,但需要现代技术为辅助使艺术家们能够更加轻便快捷地进行创作,同时成品颜料也会更适合教学和科普工作的推进。
在提高便捷性方面,实验室当前正在尝试攻克便捷式恒温恒湿设备的制造问题,“一般来说只有实力雄厚的大型博物馆会有恒温恒湿的库房,但是造价高昂还没法轻易挪动。我们的水印版画在全国各地展出运输中,温度湿度的变化对画作影响很大,所以一个可移动的、便捷的恒温恒湿设备很有必要。”在细节上下功夫,这是实验室这群研究学者们的匠心。
石版画拓印
留住江苏之美
水印版画当前受众并不算广,实验室研究员邢老师介绍,各个大学的版画专业招收人并不多,市场上版画的属性需要进一步的明确。“我们从2019年起开展了驻留计划,邀请艺术家驻留实验室,他们的创作也为我们改进技术做出参考。”
水印版画是一种极具有东方美韵的艺术形式,随着信息的互通,全国的版画制作方式虽有趋同态势,但江苏的水印木刻版画依然留有独特的韵味,“木味、刀味、水味,这是我们的艺术家所追求的,也是江苏水印版画最为迷人的地方。”
当前,实验室还开设有活动开放周,让更多人亲手来拓印制作一幅版画,“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版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