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时节注意保暖
数九寒天是一年中最冷的节点
大家纷纷拿出最厚实的衣裤裹上身
但有些人,特别是女性
就算穿再多的衣服还是手脚冰凉
这是怎么回事呢?
手脚冰凉病因多,其核心在于阳气不足
南京市第二医院中医科医师介绍,在冬天觉得手脚冰凉并非一定是生病的表现,相反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功能。当皮肤的温度感受器感受到寒冷之后,皮肤上的血管会收缩,让更多的血液流向内脏,保证内脏的供血。
然而,如果还伴有头晕、心慌、乏力等不适症状,要考虑到心脏泵血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衰减导致的基础代谢率下降,机体产热量低下也有可能是手脚冰凉的原因。
《伤寒论》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意思为手足逆冷的人,其实就是阴阳气的不相顺接。
中医上把手脚冰凉称为四肢厥逆,认为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行需要气血将养分运送到全身,如果出现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受阻,那么处于四肢末端的手和脚就会出现冰冷的情况,其核心在于阳气不足。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应该遵循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同时适当地补肾养阳,使肾精更为充盈。
今天教大家一些补阳的养生法
帮您告别手脚冰冷,提高免疫力
在这个冬天不怕冷
艾灸
要温暖机体,光靠局部的保暖是不够的,关键在温补命门之火,艾灸是比较好的方法。如今常用艾条灸。
艾条灸是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可以温经散寒、调节阴阳。
对于手脚冰凉的人,常选用大椎、涌泉、足三里、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可配合太冲、合谷以调解枢机,顺接阴阳。
中药热敷
如果在家里担心艾烟的问题,可以使用中药热奄包外敷。
热奄包属于热熨疗法,通过将各种药物或辅料加热,敷在患处或腧穴处,将热力和药力由肌表送达内里,连经络、通脏腑,具有散寒除湿、行气活血、舒经通络等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吴茱萸、补骨脂、花椒、青盐等。
方法:中药直接装入带有拉链的布袋里隔水蒸10分钟后取出,待药包温度凉至皮肤可耐受时进行热敷。
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一包药可多次使用,药物味道挥发尽则需换新的药包。
中药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有助于驱除寒气,保持温暖。
泡脚需要一定的条件:水要多,最好超过踝关节;水要热,一般在38-43℃为宜,最好不超过45℃;当身体有微微热时就算是好了。
可选择桂枝、红花、干姜、艾叶、鸡血藤、益母草各5g煮水泡脚,以起到温阳活血的作用。
饮食温补
冬季手脚怕冷可多食温阳食物,如羊肉、腰果、枸杞、山药、核桃等,同时可配合药膳。
推荐食谱:
当归生姜羊肉汤(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 )
材料: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300克,枸杞20克。
做法: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旺火烧沸后去浮沫,加料酒,炖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加以调料,食肉喝汤。
功效:益气补血,温中祛寒。适用于平素畏寒、怕冷、产后血虚有寒、手脚冰凉,体质偏虚偏寒者。适合冬至以后食用。
杜仲腰花
材料:杜仲12克,猪肾250克,适量葱姜蒜等。
做法:杜仲加水300ml熬成浓汁,腰花、葱、姜、蒜快速炒散,沿锅倾入杜仲汁与醋,翻炒均匀。
功效:补肾益精,健骨强体。适用于肾虚腰痛膝软,阳痿遗精,耳鸣眩晕,夜尿频多者。阴虚火旺者非本方所宜。
来源:南京市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