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式上映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南京多家影城早上8点场次的上座率非常可观。去年上映的《长津湖》多次打破电影记录,并最终以57.75亿的票房成绩名列中国影史第一名。这让《水门桥》得到了更广泛关注,成为大多数人春节观影的首选。
《水门桥》中,漫天的风雪里,七连的战士们带着满脸的冻伤坚持战斗,风雪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猛烈的炮火摧毁不了他们的意志,极具震撼力的画面令人想起连长伍千里那句掷地有声的台词:“战斗会非常艰苦,但我们要争取胜利!”
主演吴京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津湖》只是把这场战役拉开了一个序幕,而《水门桥》是一场生死之战,“如果说雷公的牺牲感染了我们,让我们觉得很痛心,那么在打水门桥这一仗的时候,你会看到更多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争取胜利而付出代价,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可能会更痛。”
儿子看完《长津湖》剪了寸头吃了冰土豆
问:您的家人是否看了《长津湖》?他们的反馈是怎样的?
吴京:我们家“吴所谓”(吴京儿子)平时都“无所谓”,但是看了《长津湖》之后,他剪了个寸头,他还让他妈给他冰了一个土豆,他吃了。我想,这就是我们拍这个题材、拍这些电影的意义吧。我们要告诉我们的孩子,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问:《长津湖》成为了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大家都说“能打败吴京的只有吴京”,对此您怎么看?
吴京:特别有幸参加《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拍摄,这是终生难忘的经历。不存在什么“吴京打败了吴京”,是中国电影在步步前进,在向着更高的山峰前进。我只是有幸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有幸参加演出。
我的老师张鑫炎导演曾经对我说,作为演员,你有责任和有义务让所有工作人员开心,让他们相信你,因为最后成就的是电影。我觉得,如果《长津湖》这部戏没有我,也一定会有这么好的成绩。
冰与火的煎熬,刺激我们更好地塑造角色
问:您怎么看《长津湖之水门桥》?
吴京:如果说《长津湖》只是把这场战役拉开一个序幕的话,《长津湖之水门桥》是一场生死之战。如果说雷公的牺牲感染了我们,让我们觉得很痛心,那么在打水门桥这一仗的时候,你会看到更多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争取胜利而付出代价,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可能会更痛。
问:在《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拍摄中,有什么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
吴京:在水门桥的场景当中,我们拍了三四个月的夜戏。每天去片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灯下的水门桥。
第一天来到徐克导演的剧组,就有四个风炮对着我、千玺和李晨,徐克导演趴在雪地上给我们示范动作,那天晚上的气温是-31℃。当风炮对着我们吹风的时候,我们是听不到其他声音的,甚至听不到导演喊“卡”。风炮吹得我们浑身发冷,眼泪止不住地流。徐导要求我们要注意观察,要强睁眼。真的是拍一条就想跑,可是拍完一条真的跑不了,因为你要继续埋位。那天一直拍到了凌晨三点,工作人员跟导演说可以放夜宵了,徐导回答说:“要放宵夜了吗?我不饿。”
还有一天,拍的是我冲进敌军指挥所的戏,因为风向忽然变了,自然风把指挥所给烧起来了,我就被困在屋子里了,我听到对讲机里徐克导演在大声喊:“快进去救人!快进去救人!”
拍在火场里的戏的时候,里面非常热,呛得我快憋不住了,那个时候我们是多么怀念冰天雪地;可是,到了冰天雪地的片场,又觉得真是太冷了,又想赶紧进火场去暖和暖和……这种冰与火的煎熬,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塑造角色、找到角色的感觉,片场的环境刺激到了我们的每一根神经。剧组给了我们一个“真听真看真感觉”的客观条件。当年的志愿军战士,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战斗,我们没有理由在舒适的环境里完成硬仗的塑造。
想想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们,他们为了新中国,忍受过比我们这种寒冷还要寒冷的寒冷,我们对志愿军先辈的崇敬就更油然而生了。
中国军队无数的“七连”铸就了我们的钢铁长城
问;伍千里跟您以前演绎的其他军人角色相比,有何相同和不同?
吴京:首先他们都是中国军人中普通的一兵,不同之处是这次伍千里的位置,他是一个连长,他像一个兄长,他要照顾连里的每一个人,他要照顾整个连里的157名战士,他有责任让他们能够安全地回家。所以,他背负了很多东西,但是又不能外在表现出太多东西来,他是内心很柔软、外表很刚强的人。
问:您对军人、军人气概是如何理解的?
吴京:军人有责任保家卫国,军人有义务承担起军人这两个字的责任。我想,你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的时候,或者是你一心向往这份责任的时候,无论是谁,无论你长得什么模样,你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军人那份担当、那种气质。我想,这个就是军人气概吧。
问:提起电影里的七连,大家总会想到“钢七连”。 您是怎么理解七连这个集体,以及它的精神的?
吴京:无论它是哪个“七连”都一样,中国的军队中有无数的“七连”。它是中国军队当中最普通的七连,但就是这样最普通的七连,铸就了我们的钢铁长城。
问:在塑造伍千里这个角色的时候,在动作戏方面,您是如何思考的?
吴京:因为我以前受过的军事训练是比较现代的,有现代特种兵的味道。而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那些握枪、冲锋、行军、打斗的姿势,都不是我所熟练掌握的技巧。在拍摄动作戏的时候,我要时刻控制这个度,这是比较难的。再加上我有点武术功底,武术功底有时候自然而然会让我带着一种大侠范儿,这是需要我随时自我控制的。
对先辈们的敬畏,促使大家的创作热情
问:徐克导演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群人,在片场聊角色、在酒店聊角色,一聊聊一天。是什么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
吴京:敬畏。是因为对先辈们的敬畏,生怕自己的表演有一丝丝的失误,会对不起这些先烈们的付出。
在片场,很多时候都是我们一起创作的,很多镜头都是大家一起创造的。我很少经历这样的电影,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我们的制片人,包括于冬先生,大家齐心协力为了一件事情而努力,到最后甚至你分不清哪一个想法是哪一个人说的,是综合了大家的心血。
问:在和导演们的合作中,您学到了什么宝贵的经验吗?
吴京:比如,在徐克导演剧组的时候,我会问他:“这场戏的动效、音乐,您打算怎么做?”他手边就摆了一个键盘,他就直接把音乐弹出来了。在10分钟之内,他不但把画面接好了,音乐也有了。哇,好神奇!大师!除此之外,我和徐克导演还聊了风雪的话题。之前我们一起合作过《攀登者》,我们一起研究这场极度寒冷的战争,也被很多真实的故事所打动。
我很幸运能够跟这么一群专业的电影人合作,大家把心里的杂念都放下来,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拍摄当中,大家拿出自己最好的表现和最好的状态,奉献给《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只是为了把角色塑造好。这种浓浓的创作气氛、成百上千人共同塑造的创作气氛,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了。
问:拍完《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吴京:我们是在用电影来纪念那些牺牲的前辈们,让更多人知道他们当年做的事情。我们跟他们比微不足道,希望我们的表现不会给志愿军老前辈们丢脸。当年,那么多的志愿军前辈们,他们命都没有了,有的人被冻成了冰雕。我们现在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我们就更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当下的幸福。真想让那些抗美援朝的先烈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这盛世,如你所愿。
非常有幸参加了《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拍摄,这两部电影将会足足影响我一生。每一次重温那段历史的时候,对老前辈们的敬畏之心都油然而生,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