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区百花小区一楼的郭先生近日遇到一件头疼事,阳光房的顶部总是被人扔垃圾,还被砸出一个窟窿。安装监控后,发现是三楼的一位空巢老人扔的。民警得知,这位老人每当闲得发慌时,就喜欢往楼下扔垃圾引人关注。事后,郭先生主动提出不要她赔偿,而民警觉得心病还要心药医,发动大家关心她才是。
民警上门陪她聊聊家常
民警自掏腰包帮居民装监控
近来,郭先生家阳光房顶屡次被人扔杂物,有时是用剩的药盒,有时是菜叶子,有时是食品包装袋。郭先生两口子70多岁高龄,常常要爬上房顶清理这些垃圾,最近一次,垃圾居然把阳光房顶砸出一个窟窿。无奈之下,郭先生夫妇只能向鼓楼公安二板桥派出所小桃园社区民警朱学涛求助。
“有时垃圾比较重,扔到房顶上发出很大的声音,我心脏不太好,被惊得心脏砰砰跳。”郭先生告诉民警。民警上门实地查看得知,郭先生所在的住宅楼共有七层,楼上六户人家都有人居住,为了确定往下丢垃圾的是哪一户,民警自掏腰包在郭先生家附近安装了监控,并且让郭先生再发现扔垃圾的情况及时拨打自己的电话。
扔下的垃圾
锁定空巢老人往下扔垃圾
12月24日傍晚,民警突然接到郭先生电话,称楼上刚刚又丢下一包吃剩的饭菜。民警立即赶到郭先生家,与郭先生一起上楼查看,确认只有三楼和六楼有人在家,而六楼的住户刚刚到家,还没来得及做饭,基本确认扔垃圾的是三楼住户。三楼的李奶奶今年88岁高龄了,常年独居在此。
朱警官独自找李奶奶拉拉家常,让他不解的是,李奶奶身体还算健康,腿脚也比较灵活,几乎每天都下楼晒太阳,按理说,每天把垃圾带下楼不算难事,为什么还要把垃圾直接扔下楼呢?敲门进屋后,李奶奶也很热情。当问起扔垃圾的事,李奶奶却不说话了。“没关系的李奶奶,有什么困难您尽管告诉我,我一定帮您想办法。”朱学涛诚恳地说。沉默一会儿后,李奶奶长叹一口气:“哎,小朱警官,你不知道,我每天一个人在家闲得发慌,有时胸口闷得难受,就忍不住想往窗外扔东西,我知道这样不对,我以后不会再扔了。”
“对症下药”陪她聊天
朱警官深知,独居老人是一个特别需要关爱的群体,他们内心脆弱,害怕孤单,还有些固执,李奶奶往窗外抛物,根本原因还是想要引起别人的关注,排解内心的苦闷。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得对症下药。朱学涛再次找到郭先生,没想到郭先生却先开口:“朱警官,我和老伴儿都认识三楼的李老,我们是老乡,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阳光房我们就不要她赔了”。朱警官感激地说:“郭老,我替李老感谢你们老两口了,还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李老平时一个人住,麻烦你们平时多多照应她,有什么情况就给我打电话。”郭先生夫妇表示愿意帮助民警关注独居老人动态。随后,朱警官联系了老人的子女,告知他们要时常关注老人的情况,多回家陪陪老人。
朱警官认为,关爱社区空巢老人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关爱机制。第二天一早,他找到社区书记陈程说了自己的想法,社区书记非常支持,立即召集社区骨干、网格员,现场排好值班表,10名工作人员平均每人每天走访4户独居老人,加上社区民警,这样就能确保辖区在册的30余名空巢老人,每天都会接到工作人员的访问。工作人员陪老人拉拉家常,宣传防火、防盗、安全使用水电气的知识,提高老人安全意识。
民警认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弱势老年人群体的数量也在不停增加, 关心爱护独居老人不但是社会的责任,更应是子女的义务。老人需要的往往不是那月月固定的生活费或逢年过节带回的礼品,而是子女长伴膝下的亲情和拉着手说说话的精神慰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通讯员 鼓公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