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钦工肉圆——美味“跳”起来
2022-02-28 10:49:14

钦工镇位于淮安市淮安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商贸古镇。坊间相传清朝时期,当地流传出一道美食,不仅让老百姓交口称赞,甚至一度成为贡品。这道菜就是钦工镇的传统名小吃——钦工肉圆。

据说钦工肉圆的制作已有三百年多的历史,经过数代人的口口相传,它的制作技艺流传至今。2011年,钦工肉圆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有这样一首民谣:“钦工肉圆撂过墙,拾起还是圆又光;掉在地上跳几跳,吃到嘴里嫩又香。”寥寥几句,就描述出钦工肉圆细嫩光滑、富有弹性的特点。

钦工肉圆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忠良说,你看到很弹,但是很嫩,很Q,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工艺,第二个(原因)就是使用我们原生态的淀粉,利用淀粉的糊化原理,使它产生一定的黏性,使其有脆、嫩、爽、滑的特点。

传统技艺中,肉圆的选料十分讲究。原料一定要用猪的后腿精瘦肉,冷水洗净后切成小块,用重约两公斤的铁棍反复捶打20分钟,直至成为糊状。捶打过程中,用力要均匀,一气呵成。然后拌以适量肥肉,粗精盐、鸡汁、蛋清、姜葱等佐料,搅拌均匀后,再发酵四至五小时方可下锅,或氽汤,或油炸,皆成美味。在钦工人眼里,真正好的肉圆,一定是手工制作完成的。

李忠良表示,机器在转速的过程中,温度会升高,破坏蛋白质,所以机器出来的肉圆和手工出来的肉圆,口感、黏性和脆度都不一样。跳动的肉圆,承载着钦工人对美味的执着,也见证着钦工人发扬传统风味的信念。目前,钦工镇上专业从事肉圆生产的企业有两家,个体工商户56家,年产值总额近7000万元。商户们通过各种渠道,将钦工镇的传统肉圆送进了千家万户。

如今,钦工肉圆不仅是钦工镇最亮眼的美食标签,也日益发展为当地最具特色的食品产业,并且依托钦工肉圆的制作技艺,延伸出狮子头、鱼圆等各类产品。在钦工人的不断努力下,钦工肉圆的传奇仍在继续。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