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话题#23岁女子赖床憋尿致黄体破裂#以3.3亿阅读量冲上热搜并引发全网关注。憋个尿就会造成危及生命的后果令不少网友感到“后背一凉”。不过记者采访南京江北医院妇科主任梁煜却是了解到,憋尿与黄体破裂并不应简单理解为因果关系,造成黄体破裂的原因很多,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也很有关系。与此同时,有多位医生也借此机会提醒网友,对于在网上动不动就爆的健康话题,大家一定要学会科学看待、客观分析。
黄体破裂,“元凶”真的就是憋尿吗?
清晨赖会儿床、睡会儿懒觉是不少人理想中的幸福事,可长沙一位23岁女孩小杨的最近一次赖床,竟带来了险些危及生命的遭遇。据媒体报道,小杨赖床憋尿后出现腹部剧痛。就诊检查后,小杨被确诊为黄体破裂。所幸就医及时,没有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赖床、憋尿、黄体破裂,不出意外,这个话题词条迅速热上微博热搜,讨论量高达1.5万条,网友纷纷表示“太可怕了”、“再也不憋了”。那么,憋尿真的会导致黄体破裂吗?
“黄体破裂的原因有自发破裂和外力因素两种可能。”南京江北医院妇科主任梁煜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黄体是卵泡排卵后由于内分泌形成的组织,富有血管且本身壁很薄,因此小小的黄体可谓相当脆弱。
记者注意到,在原报道中有这样的表述,患者小杨在经后穹窿穿刺检查后确诊为卵巢黄体囊肿破裂。也就是说,小杨患有卵巢黄体囊肿。梁煜告诉记者,黄体本身壁很薄,如果个头越大,表面张力越大,本身就越容易发生自发性破裂。不仅黄体会出现自发破裂,卵巢黄体囊肿也有自发破裂风险。“所以我们总是建议女性每年做常规妇科检查,平时下腹痛不适也要及时医院就诊。如果有卵巢囊肿,尤其大小超过5~8厘米则需要每三个月超声复查。”梁煜说。
而除了自发性黄体破裂,其实更多的黄体破裂还有外力因素的“导火索”。“比如说腹部受重击,被撞了一下或者被压了一下。剧烈跳跃、奔跑,用力咳嗽、解大便,以及性交下腹受到强烈冲击等,让体内张力大的黄体包块受力。”
因此梁煜认为,患者小杨憋尿时导致腹腔压力增大显然只可能是她黄体破裂的一个诱因,小杨体内的黄体囊肿才是“定时炸弹”。她觉得简单将“憋尿”和“黄体破裂”挂上钩或许有些草率。当然梁煜也提醒,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尽量做到不憋尿。憋尿不仅可能导致膀胱失去弹性,尿液长期滞留形成尿潴留,也会增加细菌“入侵”的机会,尤其对于女性来说还有造成尿路感染的可能。 “2~3个小时自然排尿,使得膀胱不过度充盈,就会减少很多与它相关的不良结果。”
图源 视觉中国
碎片健康科普,为啥反而让人身陷健康焦虑
#23岁女子赖床憋尿致黄体破裂#、#18岁女模特不喝水引发脑梗#、#每天多睡1小时就能减掉20斤#……记者发现,针对愈发关注健康和养生的大众,每天网络上都会涌现海量健康类科普信息,其中就不乏“震惊全家”、甚至让人“心惊”的各种“提醒”。
“事实求是地讲,这些提醒,有不少出发点是善意的,而且事实上也起到了促使大家重视诸如多喝水、不憋尿等良好生活习惯的正向作用。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信息碎片化时代,纷涌而至的碎片化医疗健康信息,其实也很容易让人不经意间就陷入了健康焦虑。”一位业内知名专家直言,网络上的一些碎片信息,不仅拼凑不出完整的“健康锦囊”,甚至还可能营造出一场不容小觑的“健康灾难”,“一些用笼统又含糊不清的形容词来描述的事,好像特别容易引人对号入座,容易让人接受并相信,难怪会有网上查病,癌症起步这样的段子。”
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住院部主任也委婉地指出,对于在网上动不动就爆的健康话题,大家一定要学会科学看待、客观分析。如同抛开剂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一样,现在网络上时常冒出的健康热议话题,其实在医生们看来,有许多算是“精编”的“医疗个案”。例如,18岁的女模特脑梗的真正原因是因其患有基础疾病“烟雾病”;多睡1小时能减重的前提条件是对于“超重患者”而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吕彦霖
视频制作剪辑 许倩倩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