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不睡,白天崩溃。好的睡眠,应该是每个打工人都想长期拥有的东西。但在日常生活中,压力、情绪、年龄等问题,都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隐形杀手。那么问题来了,经常做梦是睡眠不好吗?
据悉,国际睡眠医学将睡眠阶段分为5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REM)。前四个成为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NREM与REM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大约在90-110分钟,循环往复,成年人每晚通常有4-6个这样的周期。
“做梦跟睡眠的好坏没有关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袁勇贵告诉记者,做梦一般发生在深睡期和快速眼动期(REM),所以说有梦的话,说明睡眠质量比较好。“做梦对人的健康并没有坏处,人们害怕做梦往往是因为对梦的认识不对,以为做梦是因为没睡着。其实恰恰是因为睡着了才会有梦。”
一般情况下,“从睡梦中惊醒”往往是发生在REM睡眠阶段,而这一阶段确实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引起注意。“比如有些人夜里做梦会‘手舞足蹈’,甚至还不受控制地‘打人’,有时力气还特别大。这在一个医学上有一个名词叫‘REM睡眠行为障碍’,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袁勇贵提醒,这样的人群就需要保护睡眠,除了要做好措施防止意外受伤之外,还可以通过药物让患者睡的再深一点,以减轻症状。“如果发生的频率为一两个月一次,不用太过担心。但如果每星期都会发生,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治疗,因为这很可能为阿尔滋海默、帕金森等疾病埋下病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