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已过,仍不忘继续前行,“大叔”马家辉:生命就是要追寻快乐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4-18 19:19:06

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著名作家马家辉在“大叔”年华尾声,推出自己的最新随笔集《大叔:我们终于可以聊聊走过的路》,这是一本记录了他生活、旅游见闻以及生活体验的散文集,马家辉表示生命就是要追寻快乐,希望读者能从中找到一些共鸣或启发。

马家辉在微博上风趣地说:“这本书面世的时候,我即将迈入五十九岁,而收录在书里的小散文,写作时间横跨三十五至五十六岁,那时候,确实是大叔。《大叔》本该在五十七岁那年出版,却因诸种原因,延至今年,又刚好在我生日来临前印好,隐隐似岁月之神送来的一片生日蛋糕,让我品尝。”近日,马家辉接受了紫牛新闻记者的采访,采访中,马家辉谈家庭,谈好友,也谈到他目前面对的比较紧迫的问题,那就是健康,他今年58岁了,身体不好,百病丛生,“把身体健康处理好,才能支撑我完成写作理想”。

谈家庭:

一家人一起旅行是最难忘的经历

在《圆桌派》《锵锵三人行》等节目中贡献无数金句的马家辉,不仅是粉丝口中可爱的“马叔”,更是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家。马家辉在书中写及香港有所谓“狮子山下精神”,意指具备刻苦耐劳的拼搏精神,而且懂得灵活变通,所以才成全了香港的经济和社会成就。“狮子山下精神”的另一项关键元素是重视家庭,即 “顾家”。

在《大叔》的开篇马家辉就分享自己小时候爸妈之间的“口角之战”,导致妈妈离家出走,坦露自己小时候对于外公外婆舅舅借住在家里的不解。以及成年后对“家”的理解和珍视。

马家辉很重视家庭和家人,他说:“家”之铭印从他出生以来已经牢牢附着。家辉,家之光辉,为家求取光辉,替家发扬光辉。许多孩子被父母取名家辉,有地位或无地位,有财富或无财富,都一样,家在名上,家在心里,不可无家。

马家辉一直觉得,从小时候到长大,他做的很多决定、很多选择,都把家庭放在前面。当他做了一些他觉得没有很对的事,就会觉得,这样对他的家庭不管名誉还是具体的利益都有不好的影响,他也特别的内疚。

其实马家辉说过他心中最难忘的经历,不是他一个人去伊斯坦布尔,不是他一个人走在东南亚金三角,也不是一个人在韩国首尔喝醉醉倒街头,不是这些浪漫或是说冒险的经验。而是什么,是有一年,他们一家人,就是他和父母姊妹,太太小孩,一起去曼谷旅行,一起在一个地方住了一个礼拜,每天吃喝玩乐打麻将,一家人打牌、聊天……那几天的美好,很平凡啊,家庭聚会就是这样,可是非常美好。这才是让他印象最深刻的经历。

多年以来,马家辉笔下的题材很多是生活,自己的生活,别人的生活,他选择用散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感想、感情、感受、感觉,时光不再却又可在,原来久别确可重逢。

谈好友:

窦文涛复盘节目时,每一秒都要复盘

作为作家和主持人,马家辉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曾经想和他聊一些工作中的趣事,他不肯出卖朋友,但也真心夸赞过好友窦文涛,因为《锵锵三人行》和《圆桌派》马家辉与窦文涛有很多合作机会。

马家辉说,大家看节目觉得窦文涛口才好,还很幽默,不止的,他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每一次做什么节目、谈什么话题,他都会看到窦文涛手上一堆材料,而且他都在看呢,不是说拿上一堆瞄两眼就开口乱说话。马家辉说他特别过去看窦文涛手上的材料,发现很多地方都画勾画线打圈。然后开拍后,会把材料抛开,用他的观点角度说法来表达。节目播放之后,他还每一秒钟都看,甚至重看,之后自己会自我检讨,哪句话不该说,哪个嘉宾应该多给他讲话,哪个不给……然后再拍的时候,他就可以做的更接近他的理想。

马家辉觉得,像窦文涛这样聪明、口才好、幽默感好的人,都那么努力认真付出,那像他自己,还有资格懒惰吗,他不可以懒惰,这会让他给自己提醒。

所以当马家辉参与不同的活动,跟不同的朋友也好、前辈也好接触,他都会努力的去学他们好的一方面,那一度对他的成长帮助很大。

谈成长:

人生必须要励志,越老套的话越真实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追求成长。马家辉认为成长总要有动力,动力的关键来源在于有没有“励志”。这听起来很老套,可他提醒说,“越老套的话越真实”。

在很多人看来,马家辉看待事物有鞭辟入里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怎么养成的呢?他说主要靠阅读,“看别人的观点,看别人的表达方法,我到今天都是这么做的。”如果有什么独特之处的话,那就是他喜欢在阅读过程中软硬兼收,通常他看完两本小说、软性文学,就会看一两本评论的、理论的硬书,不仅是在情绪上有个平衡和调和,在思考方面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记者请马家辉给年轻朋友一些人生建议,他谦虚地表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只能给一些分享供参考。比如,“假如条件许可的话,我觉得不必急着出来工作。人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用太着急啊。刚毕业,二十二三岁,还早呢,可以到处旅行到处跑,或者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假如你要出来工作,不要只看这个工作给你什么,而要看我踏出了这一步,这一步能够把我带到哪里的第二步呢。我们要把时间拉长来看。”

谈到未来,马家辉认为一定要有规划,因为“你总要看着未来奔走,不然就很容易原地踏步往后退。”

人在不同年龄要面对不同的问题,对马家辉来说,他感到目前比较紧迫的是要处理身体健康问题,因为他家族基因不太好,祖父55岁去世,祖母56岁去世,他今年58岁了,身体不好,百病丛生,所以把身体健康处理好,才能支撑他完成写作理想。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