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两分钟|很怪,人脸长在鱼身上,人鱼俑是做什么用的?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5-06 20:19:19

说到人鱼,你会想到什么?上半身为人,腰部以下为鱼,美貌冷艳,歌声能迷惑往来水手,眼泪还会变成珍珠,这是一般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人鱼形象,但这可是西方的人鱼神话,咱们本土也有人鱼传说,本土版人鱼长什么样,南京博物院里的一件馆藏就能告诉你答案。

南京博物院历史馆的5号展厅为唐朝文物展,这里展出了南唐二陵的主要出土文物,在一堆舞乐俑的旁边,就有这么几个长得非常怪异的俑,人首鱼身俑就是其中一件“怪东西”,咱们且细细地看着,35厘米长,15厘米高,倒也不大,样子是一条趴在地上的鱼,鱼身上有着细密的鳞片和鱼鳍,看着像是条鲫鱼,但是头部却是一个昂首挺胸、头戴冠冕的青年男性,再仔细一看这位青年男性长相还挺清秀的,表情微微笑着,很温和的样子,看来看去就一个感觉,很怪,这是个什么奇怪的家伙?

这件名为人首鱼身俑的文物出土于南唐二陵的李昇墓,李昇是南唐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爷爷。南唐二陵位于江宁区祖堂山,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在这里出土了百余件各种类型的俑,在南方唐宋墓中颇为罕见。人首鱼身俑也不是帝陵专属,而是在唐宋墓葬中的随葬器物,也被称作“仪鱼”。人鱼俑形状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人脸向左鱼尾向右,整体呈S形,另一种则是鱼身笔直,轮廓整体为直线。

目前全国出土的人鱼俑大约有40余件,南北方均有,墓主人下至平民,上至皇帝,基本年代横跨唐宋两朝。这种形制奇特的俑是唐宋时期的镇墓神怪俑中的一种,除了人首鱼身俑外,还有人首蛇身俑,人首龙身俑,双头蛇身俑等等造型非常奇特的镇墓神怪俑,主要的作用都是镇墓辟邪,吉祥压胜等,到了宋代还有了浓郁的道教色彩。

咱们的本土人鱼为啥会是这么个造型,还要追溯到《山海经》,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写到“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山海经》中将人鱼之国称作氐人国。两晋时期的文学家、风水学者郭璞对氐人做了进一步的注释,他认为“尽胸以上,人;胸以下,鱼也。”西方认为人鱼的人身和鱼身的分界在腰部,而东方则认为人身和鱼身的分界在胸口,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人首鱼身俑是人头和鱼身的组合了。

南京博物院里除了人首鱼身俑外,还有不少造型奇特的镇墓俑,在文创区还能找得到这件人首鱼身俑的文创产品,觉得好奇的话,不妨前往一观。

拍摄:杨泽华 赵雨晨

后期:沈昭

文案:沈昭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